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利用有限理性条件下演化博弈理论的方法,研究广告商的虚假广告行为的演化规律,建立了广告商之间的对称博弈模型和广告商与监管部门之间的非对称博弈模型,并对所建立的复制动态方程进行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广告商与监管部门的决策行为选择演化的条件与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虚假广告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在线拍卖中卖方实施托投标拍卖出现的欺诈行为,在考虑成本因素的条件下采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和方法建立了托投标监管博弈模型,并定量分析监管部门与拍卖方之间互相依存下的决策以及混合纳什均衡问题。通过该模型对拍卖网站监管方和拍卖方决策行为的研究,得出网站监管部门对卖者托投标的最优罚款系数解析式。  相似文献   

3.
为找出监管部门与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策略选择的演化规律,充分调动双方在安全施工和监管上的积极性,在监管部门与施工企业具有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借助演化博弈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企业与监管部门在策略选择上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演化模型,揭示双方的不同策略选择对彼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方的策略选择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针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环节中物流资源投入程度是否积极的问题,引入政府监管机制,建立政府监管部门、供应商与加工商之间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以及演化博弈理论知识,得到模型中行为主体策略选择的走向以及系统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对参数进行赋值,用 MATLAB 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 研究表明:只有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形象效用、降低监管成本、增大处罚金额时,政府监管部门才愿意选择“监管”策略;而增大供应商与加工商积极投入物流资源的收益增加比率、缩减投入成本、减少“搭便车”行为获得的额外收益、加大消极投入的处罚时,供应商与加工商更倾向于“积极投入”策略。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监察行为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建立了食品监察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非对称博弈模型,并且对建立的复制动态方程的局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食品监察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决策行为的演化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建立了食品监察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之间的非对称博弈模型,并且对建立的复制动态方程的局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食品监察部门与食品生产企业决策行为的演化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网购模式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严峻,政府等监管部门没有确定的监管方式,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在网购市场中缺乏有效的保证机制来强化产品的质量.针对生鲜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问题,建立生鲜农产品网络商店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得到演化稳定策略之后,对结果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商店检测成本、惩罚金额、物流服务商有冷链体系的成本是影响网络商店和物流服务商演化博弈行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燃气安全关乎公众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强燃气安全监管不仅涉及安全生产, 也是维系社会安全的重要环节. 本工作考虑了燃气事故发生的概率, 建立了燃气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的演化博弈模型. 基于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两博弈主体策略选择的演化过程, 并对比分析了燃气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为策略的演化稳定均衡, 基于数值仿真对模型进行了有效分析. 结果表明: ①燃气企业与监管部门的演化稳定策略与燃气事故发生概率有关联, 当燃气事故发生的概率大于安全投入到位收益和安全投入不足赔偿之和比值时, 燃气企业将会采取安全投入不足策略; ②在政府奖惩机制下, 提高政府的惩罚和奖励力度, 均会促使燃气企业采取安全投入到位行为, 但增大惩罚力度比奖励对燃气企业安全投入到位行为影响更显著, 同时对惩罚和奖励力度的增大会抑制政府严格监管行为; ③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监管失责的处罚力度大于政府部门监管成本时, 会促使地方政府监管部门最终选择严格监管; ④随着上级政府的处罚力度的增大, 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行为策略选择影响显著, 而对燃气企业行为策略选择影响并不显著. 此研究结论为政府部门有效监管燃气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揭示经营性自建房领域参与主体的博弈关系,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安全鉴定机构和经营性自建房业主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建立复制动态方程分析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利用雅可比矩阵对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数值试验及仿真,讨论关键参数对三方演化博弈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监管部门不严格监管所受上级部门的处罚力度及其给予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扶持和奖惩力度是影响系统趋向于唯一稳定演化策略组合(1,1,1)的关键;第三方鉴定机构的行为策略受所得扶持、奖惩与不正当收益的差值影响较大,自建房业主与第三方鉴定机构的演化轨迹具有一定同步性;政府监管部门给予自建房业主和第三方鉴定机构的奖惩力度是影响其策略选择的主要因素,在此博弈系统中是施加影响的主体,政府监管部门采取奖惩机制与失信披露机制均可有效降低两者选择违规策略的概率。  相似文献   

10.
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了基于谈判破裂风险条件下外部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之间并购退出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影响双方并购退出定价的主要因素和采取的策略进行了演化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外部投资者采取策略的稳定性由风险投资家认为谈判破裂的可能性决定,而风险投资家的策略稳定性主要受外部投资者认为谈判破裂的可能性、双方的出价及风险企业的真实价值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1.
运用进化博弈理论建立了基于收益-风险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建筑企业施工项目管理模式演变的动态过程.研究表明,基于风险-收益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演化与企业和项目组双方博弈的支付矩阵相关,系统的演化方向由双方在劳务清包模式中的成本、收益和风险等的综合影响决定.提高建筑企业与项目组从劳务清包模式中的获利能力将有助于推广劳务清包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所有权从分散走向集中,大股东的行为在公司治理问题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针对此种情况,笔者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大股东行为问题的现实背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从有限理性的角度分析大、小股东博弈双方的演化稳定策略(ESS),并且在博弈矩阵中引入监管力度因子,说明各参数变化对均衡结果的影响,从而为规范证券市场中大股东的行为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进化博弈理论研究赈灾资金使用的监察问题,建立了受灾地区地方政府与监管部门之间的非对称进化博弈模型,并利用微分方程的局部稳定性理论讨论了不同参数水平下的进化稳定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商贩与城管执法人员之间的冲突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首先基于进化博弈理论,建立小商贩和城管执法人员之间的进化博弈模型,将动态演化过程融入模型,更好地反映博弈主体的策略改进过程,并利用软件对演化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其次通过对各博弈主体复制动态方程的分析,得出系统不同初始状态下,各博弈主体的最终稳定策略;结果显示:小商贩和城管执法人员选择何种策略,与系统初始状态的参数有关;同时城管问题的进化博弈分析对于规范市场秩序、美化城市市容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交通瓶颈处大、小型车插队行为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太原市某路段交通瓶颈处驾驶员的插队行为,分析了大、小型车驾驶员在形成插队行为中不同的心理博弈过程,建立了驾驶员排队与插队的决策博弈模型。应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驾驶员选择排队或者插队策略的时间演化过程,建立了系统的复制动态方程并对演化稳定状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型车驾驶员和小型车驾驶员群体的博弈过程属于非对称性博弈,通过提高交通监管力度、增加排队的收益、提高驾驶员素质和减小排队支出的额外成本可使驾驶员采取稳定的排队策略,缓解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6.
商业生态系统企业演化博弈分析——基于生态位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商业生态系统与生态位理论,对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企业间演化博弈进行分类;运用复制动态模型,构建了重叠生态住企业的竞舍博弈模型和不同生态位企业的合作博弈模型;并分别分析了两类企业间的演化博弈均衡过程,对重叠生态位企业博弈和不同生态位企业博弈提出了应对策略和建议,为企业制定竞合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进化博弈论是把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理论,基于进化博弈论分析一个监察博弈模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的动态趋势及稳定性分析及基于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分析法对监察博弈模型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该监察博弈模型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在委托代理过程中行为策略的自发演化过程的所有均衡点都是鞍点,没有进化稳定策略。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加入回报机制的变异雪堆博弈。在矩阵的半张量积框架下,构建了该网络演化博弈的数学模型,与逻辑的矩阵表达相结合,该数学模型被表示成动态逻辑系统并转化成代数形式。对该动态逻辑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实例讨论了最终合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组成的两级逆向供应链,运用演化博弈方法,建立了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的演化博弈模型,对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均衡情况、策略选择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逆向供应链企业间知识共享行为选择演化系统既可以收敛于知识共享这一理性状态,也可以收敛于知识不共享的不良"锁定"状态,这主要与逆向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知识量差距、激励收益、知识吸收转化能力、共享风险以及共享成本等因素相关。根据分析结论,从逆向供应链中的企业规模、企业学习能力、内外部激励机制以及信任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