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色谱技术对Fusarium solani 387#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以及与文献谱图、数据对照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387#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镰红菌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R)-deoxyfusarubin(1)、5(S)-deoxyfusarubin(2)、3-methyl ether fusarubin(3)、Fusarubin(4)、Anhydrofusarabin(5)、Anhydro-5-deoxyfusarubin(6)、2-acetonyl-3-methyl-7-methoxy-naphthazarin(7)、Javanicin(8)、2-acetonyl-3-methyl-5-hydrogen-7-methoxy-naphthazarin(9)。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首次确定了化合物1和2的绝对构型及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sp.9H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土豆培养基对菌种进行培养,综合采用多种柱层析技术从Aspergillus sp.9H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单体化合物,运用质谱、核磁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refeldin A(1),methoxyvermistatin(2),6-demethylvermistatin(3),purpurester A(4)和十一烷酸甘油酯(5)。其中化合物2,3,4均为首次从曲霉属海洋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研究濒危藏药肉叶金腰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sp.J6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LH-20凝胶、C-18反相硅胶及HPLC等柱色谱技术对Cladosporium sp.J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比对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肉叶金腰内生真菌Cladosporium sp.J6的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lternariol(1)、alternariol 5-O-methyl ether(2)、β-咔啉(3)、尿嘧啶(4)和尿嘧啶核苷(5)。关于金腰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藏药大花绿绒蒿内生真菌Neurospora sp.DHLRH-F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HPLC技术对其发酵物进行了系统分离;采用波谱分析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光度法研究所得化合物对Fe2+,Fe3+的络合能力。结果从大花绿绒蒿内生真菌Neurospora sp.DHLRH-F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3个多羟基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氯-6-甲氧基间苯二酚(1)、6-epi-5'-hydroxy-mycosporulone(2)、霉酚酸(3)。本文是首次关于绿绒蒿属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的报道;分离得到的化合物1是新天然产物,有一定的络合Fe3+能力。  相似文献   

5.
多孔菌半伏小薄孔经土豆液体发酵培养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次级代谢产物1-5,分别鉴定为erythro-1-(3′-氯-4′-甲氧基苯基)-1,2-丙二醇(1)、3-氯-4-甲氧基苯甲酸(2)、3,5-二氯-4-甲氧基苯甲酸(3)、3,4-二甲氧基苯甲酸(4)和对羟基苯甲酸(5).本文是首次报道半伏小薄孔菌次级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1-3为含氯代谢物,1,2和4为首次从陆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真菌Alternaria sp.XZSBG-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比对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和比色法进行抗肿瘤和酶抑制活性筛选。结果从真菌Alternaria sp.XZSBG-1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8个四氢蒽醌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Alterporriol F'(1)、Alterporriol G'(2)、Alterporriol F(3)、Alterporriol G(4)、Altersolanol A(5)、Altersolanol F(6)、Tetrahydroaltersolanol B(7)和Tetrahydroaltersolanol D(8);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仅化合物6对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子宫癌细胞株(Hela)具有明显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026和8.094μmol/L。  相似文献   

7.
首次研究了一株南海红树内生真菌Microsphaeropsi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个二氢异香豆素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hydroxy-8-O-methylmellein(1),mellein(2),4-hydroxymellein(3),5-hydroxymellein(4),4-hydroxy-3,5-dimethylmellein(5),5-methylmellein(6),7-hydroxymellein(7),5-carboxymellein(8)。其中,化合物1为从自然界发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5,6,7,8为首次从海洋真菌Microsphaeropsissp.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首次研究了分离自南海红树林的海洋真菌(菌株编号4454)的次级代谢产物,从其发酵培养液分离到3个化合物(A~C),通过分析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尿嘧啶(A)、甘露醇(B)和草酸(C)。  相似文献   

9.
 首次研究了一株南海红树内生真菌Microsphaeropsi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从该菌的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个二氢异香豆素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4 hydroxy 8 O methylmellein (1),mellein (2), 4 hydroxymellein (3), 5 hydroxymellein (4), 4 hydroxy 3,5 dimethylmellein (5), 5 methylmellein (6), 7 hydroxymellein (7), 5 carboxymellein (8)。其中,化合物1为从自然界发现的新天然产物,化合物 4,5,6,7,8 为首次从海洋真菌Microsphaeropsis sp.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头孢霉AL031真菌的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经过理化常数及波谱数据的分析,鉴定为epicocconigrone A(1),epicoccolide B(2),mellein(3),5-hydroxymellein(4)和麦角甾醇(5).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种真菌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的含多羟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从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一株内生真菌Fusarium solani B2-1,经大米固体发酵以后,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萘酮类次级代谢产物1~4,鉴定为Dihydronaphthalenone(1)、5-Hydroxydihydrofusarubin C(2)、镰红菌素(3)和Chrysanthones B(4).其中,化合物4为首次从镰刀霉属(Fusarium)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具有微弱的抑制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arinum ATCCBAA-535增殖活性,浓度为10 μg/mL下的抑制率分别为27.6%、25.0%、28.4%和24.4%.  相似文献   

12.
对红树植物木果楝来源内生真菌Nigrospora sphaerica进行了次级代谢产物研究.综合运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分析型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学和化学方法对其大米发酵产物进行了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分别为:bis-(2-ethylhexyl)-phthalate (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2),1-phenyl-1,2-ethanediol (3),tyrosol (4),单乙酸甘油酯 (5), R-mevalonolactone (6),甘露醇 (7),D-吡喃葡萄糖 (8),亚油酸 (9),3-methylbut-2-enyl-4-hydroxybenzoate (10).除化合物4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为从Talaromyces属中分离获得更多生物活性显著的次级代谢产物,本文对一株药用红 树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来源真菌Talaromyces flavus TGGP3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氧化 活性进行了研究。综合运用正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半制备HPLC、薄层色 谱 TLC 等色谱分离方法,对该菌发酵产物乙酸乙酯粗浸膏部位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综合利用 1D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抗氧化活性模型对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评价。从 内生真菌T. flavus TGGP35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physcion(1),paeciloxanthone(2), 5-[(3E,5E)-3,5-nonadienyl]-1,3-benzenediol(3),trans-ferulic acid(4),3,4-二甲氧基甲苯 (5),对羟基苯甲醛(6)和对羟基苯乙酮(7)。从Talaromyces属真菌中分离鉴定了7个次级代谢产 物,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为0.12 mmol/L,强于阳性 对照trolox(IC50值为0.23 mmol/L)  相似文献   

14.
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B60中的一个新原儿茶酸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红树林内生真菌B60进行次级代谢产物研究,从其培养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原儿茶酸衍生物,3-羟基-4-异戊烯氧基苯甲酸甲酯(1)。该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广泛的波谱方法得到确证,尤其是2D NMR (HMQC, HMBC)。  相似文献   

15.
在寻找神农架植物内生真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从七叶一枝花叶片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NO.64)的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PDB)中分离得到三个生物碱类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为嘧菌酯(azoxystrobin)1和2及一个线性二肽类衍生物3,3个化合物均为第一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同时也是第一次从植物内生真菌中获得.  相似文献   

16.
从短指软珊瑚Sinulariasp.内生真菌Ta31-2的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分别为modiolide A(1),sordaricin(2),麦角甾醇(3),大黄素(4)和大黄素甲醚(5)。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软珊瑚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张晓勇  赵婷  农旭华 《广西科学》2020,27(5):552-557
为了从海洋来源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寻找抗植物病原真菌药物先导结构,采用PCR扩增技术对一株南沙石珊瑚来源真菌进行种属鉴定,运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分析手段分离鉴定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并结合滤纸片扩散法测试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菌株鉴定为Aspergillus terreus,从其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4-hydroxy-3-(3-methyl-2-buten-1-yl)-benzaldehyde(1)、terrein(2)、4-hydroxybenzaldehyde(3),monacolin K(4)、butyrolactone I(5)、pernolide D(6)、hydroxysulochrin(7),以上单体化合物对苹果黑点致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和菠萝黑心致病菌Curvularia australiensis的生长无明显抑制效果。石珊瑚来源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含有多种结构类型的聚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角果木根部真菌Fusarium sp.JG13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六个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罗布麻宁(1)、4-羟基苯乙酸甲酯(2)、对羟基苯甲醛(3)、1-oxo-(1H)-cyclopenta[b]benzofuran-7-carbaldehyde(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甘露醇(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果木真菌发酵产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9.
将来自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E33和K38的共培养,从该培养液提取物中分离到Castaneiolide(1),脑苷脂-1-O-吡喃葡萄糖基-(2S,3R,4E,2’R)-2-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e(2),3β,7β,19-三羟基-5-烯-胆甾烷(3),3-羟基-4-(3-甲基-2-丁烯氧)基-苯甲醛(4),对羟基苯甲醛(5)五个代谢产物,其中化合物1,2,4为首次从海洋真菌里得到。化合物1,2,3,4以往未从单独发酵的两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为挖掘木榄内生真菌的降血糖功效,对木榄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 GXIMD00006进行扩大培养,采用柱层析技术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NMR、MS等技术结合文献对比对分得的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获得11个化合物,分别为:(+)-sclerotiorin (1)、 sclerotioramine (2)、 isochromophiloneⅧ(3)、 terretonin (4)、 terretonin A (5)、 chrodrimanin A (6)、 chrodrimanin B (7)、 chrodrimanin E (8)、 3,5-二羟基麦角甾醇-7,22-二烯-6-酮(9)、麦角甾醇(10)和过氧化麦角甾醇(11),其中,2个萜类衍生物4和5均为首次从青霉属中分离得到。该研究首次发现化合物1具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3.30μmol/L,表明木榄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开发成为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