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人的研究表明:微波能使小白鼠DNA的双链解离,cAMP水平发生变化,甚致使人发生二侧性白内障等。然而有关微波引起DNA链断裂的定量研究及机体是否能修复受损伤的DNA,目前未见报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915MHz、连续波的微波,辐射整体小白鼠3min后,肝脏核DNA会产生断裂,而且致使双链DNA的解离尤为显著。但被辐射处理后的小白鼠,经10d饲养后,受损伤的DNA分子基本上能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2.
重组工程是指通过重组酶催化DNA之间的同源重组,实现DNA克隆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本研究从重组酶基因整合至大肠杆菌DH10B所获得的基于染色体的重组工程系统菌株LS-GR出发,利用菌株自身的重组工程系统和双链断裂修复功能,敲除了编码5’->3’单链DNA外切酶的recJ基因和编码3’->5’DNA外切核酸酶的sbcB基因,获得重组效率得以提高的菌株LS2002和LS2004.单链寡核苷酸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实验表明所得菌株较LS-GR的重组效率有明显提高,对需要重组效率高的重组工程实验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在离体实验条件下高等植物DNA解旋酶在以下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DNA重组、DNA复制、翻译启始、rDNA转录及在pre-rRNA加工过程早期阶段,双链断裂修复、端粒长度维持、核苷酸切除修复、花发育中的细胞分裂/增殖、基因组甲基化方式保持、植物细胞周期和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维持。最近玉米基因组中发现的解旋子(helitron)插入说明高等植物DNA解旋酶可能在植物生长与发育中有重要调控作用。因而有着重要的生物技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等植物中的DNA解旋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在离体实验条件下高等植物DNA解旋酶在以下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包括DNA重组、DNA复制、翻译启始、rDNA转录及在prerRNA加工过程早期阶段,双链断裂修复、端粒长度维持、核苷酸切除修复、花发育中的细胞分裂/增殖、基因组甲基化方式保持、植物细胞周期和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的维持。最近玉米基因组中发现的解旋子(helitron)插入说明高等植物DNA解旋酶可能在植物生长与发育中有重要调控作用。因而有着重要的生物技术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细胞核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形成的病灶数是衡量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的公认指标.如何准确进行细胞核聚焦计数和分析焦点的相关特征与DSBs的关系仍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算法偏重于自动化和智能化.文章就DNA双链断裂损伤焦点的定量计算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不同算法工具的特点和比较及算法应用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正确选择算法工具进行DNA损伤病灶数的量化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解螺旋酶参与几乎体内所有的DNA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从分子水平阐述人类PIF1解螺旋酶的生理功能,我们以HeLa细胞的cDNA文库为模版,PCR扩增得到PIF1基因5’端含有1~534核苷酸的cDNA序列一PIFAC。在PIF△C的5’端引入六组氨酸标签后插入pET15b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ET15-PIF△C。以此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 TM2(DE3)感受态细胞,使PIFAC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在4℃通过快速液相色谱纯化系统,通过一系列色谱层析柱纯化了PIFAC蛋白质。以纯化的PIFAC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并检测了纯化的PIFAC的生物化学活性。结果显示不含解旋酶模序的人类PIF1蛋白质的N-末端,具有使单链DNA复性的特性。PIF1解螺旋酶具有解开DNA双链和使双链DNA复性这一矛盾的特性,暗示了人类PIF1解螺旋酶可能参与损伤DNA的修复,包括断裂的双链DNA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高能α粒子辐射所致基因组DNA损伤形式为复杂的簇集损伤,修复难度大,生物效应严重,目前尚缺乏有效防护药物。前期发现香兰素衍生物VND3207具有抗氧化损伤、促进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作用,能有效防护低传能线密度(LET) γ射线诱发细胞凋亡和基因组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VND3207对高能α粒子辐射诱发人成纤维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的防护效应。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VND3207无论是照射前加药还是照射后加药作用均能增强人成纤维HFS细胞对α粒子的辐射损伤抗性。通过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电泳)、γ-H2AX免疫荧光簇集点、γ-H2AX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微核等多个基因组DNA损伤指标分析,表明了VND3207对α粒子辐射诱发细胞基因组DNA损伤的有效防护作用,其在5 ~ 10μmol/L浓度下,就可产生显著辐射防护效果,既能减轻α粒子辐射诱发细胞DNA的原初损伤水平,又能提高细胞的DNA修复能力。因此,VND3207具有维护高能粒子辐照细胞的基因组稳定性的作用,有开发成为抗高LET辐射损伤新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解螺旋酶参与几乎体内所有的DNA代谢,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为了从分子水平阐述人类PIF1解螺旋酶的生理功能,我们以HeLa细胞的cDNA文库为模版,PCR扩增得到PIF1基因5′端含有1~534核苷酸的cDNA序列-PIFΔC.在PIFΔC的 5′端引入六组氨酸标签后插入pET15b表达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ET15-PIFΔC.以此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TM 2(DE3)感受态细胞,使PIFΔC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得到表达.在4℃通过快速液相色谱纯化系统,通过一系列色谱层析柱纯化了PIFΔC蛋白质.以纯化的PIFΔC蛋白质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并检测了纯化的PIFΔC的生物化学活性.结果显示不含解旋酶模序的人类PIF1蛋白质的N-末端,具有使单链DNA复性的特性.PIF1解螺旋酶具有解开DNA双链和使双链DNA复性这一矛盾的特性,暗示了人类PIF1解螺旋酶可能参与损伤DNA的修复,包括断裂的双链DNA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试验,是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单、双链断裂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方法,具有敏感、稳定、快速的优点.近些年来,该方法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环境监测和细胞凋亡等的研究.本文就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方法的原理,评价指标,影响因素以及在一些方面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以日本三角涡虫( Dugesia japonica) 为实验材料,采用急性毒性实验研究Pb2 + 、Cd2 + 胁迫下日本三角涡虫体细 胞DNA 损伤情况以及绿豆浸出液对DNA 损伤的保护和修复机制。采用浓度为120 mg /L 的Pb( NO3 ) 2 和1 mg /L 的CdCl2 溶液分别处理涡虫,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24 h 后三角涡虫DNA 损伤情况。同时增加 由绿豆浸出液进行修复的2 组对照以研究绿豆对于DNA 重金属损伤后的修复作用和效果。结果表明,Pb2 + 、Cd2 + 胁迫使日本三角涡虫DNA 交联程度增加,并引起DNA 链的断裂; 绿豆浸出液对于由Cd2 + 胁迫引起的DNA 损伤修 复作用较好。而对于Pb2 + 胁迫,在绿豆浸出液与Pb2 + 同时培养的对照组中,推测该浸出液可能使Pb2 + 形成沉淀从 而减小Pb2 + 浓度,因此使DNA 损伤修复具有较好效果,对已经由Pb2 + 胁迫造成损伤的DNA,修复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1.
工程菌所产黑色素对生物大分子光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黑色素在防止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双链断裂方面的作用,并探讨了该黑色素对B.t.的毒素蛋白和杀虫活性的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DNA拓扑异构酶Ⅱβ结合蛋白1(TopBP1)参与DNA损伤修复应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多个潜在的TopBP1磷酸化位点T860,S887,T1104及T1167,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并获得TopBP1克隆质粒,将上述磷酸化位点突变为丙氨酸,观察突变质粒转染细胞对DNA损伤修复的应答反应. 结果显示,在粒子射线照射或化疗药物处理细胞后,第1104丙氨酸突变(T1104A) 的TopBP1蛋白导致pRPA32-S33的磷酸化水平大幅降低,同时细胞周期检验点失活,严重阻滞了DNA应激反应,证实T1104是TopBP1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关键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3.
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特定的RUVBL2 si RNA序列转染到真核细胞,并鉴定其在人肺纤维细胞(MRC5 SV)中的表达,以确保RUVBL2基因的knock-down效果。用Rad51和γ-H2AX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计数Rad51和γ-H2AX foci的数量。Western blot法证实了si RNA以及转染的效率,确定了RUVBL2基因的存在有利于诱导DNA双链断裂(DSB)条件下Rad51和γ-H2AX被招募到DNA损伤位点。  相似文献   

14.
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s,ZFN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定点改变基因组序列的新技术.它能够特异切开基因组中的特定序列,产生双链断裂DNA,诱导细胞启动DNA损伤修复过程,在修复过程中实现对靶基因的敲除或改变.这一技术可以通过删除某一基因或一个基因的一部分、导入点突变等,对该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也可以定向改变基因组序列,使生物体获得新的功能.这项技术在基因功能的研究和新药的研发、新品种选育等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介绍了ZFNs工作原理,重点阐述了该技术近几年的最新进展及其在植物学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对ZFNs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不同剂量和不同类型辐射射线照射后的DNA能否进行个体识别。准备人工合成的FAM标记单链DNA样品和293T双链DNA样品,应用X射线、伽马射线、电子束分别对DNA样品照射不同剂量,然后采用FISCAN GA118-16A遗传分析仪对单链DNA样品和Identifiler Pluse试剂盒扩增后的双链DNA样品进行检测,测定其荧光强度及基因座个数。在照射剂量分别为35 Gy、70 Gy、105 Gy时,单链DNA的荧光强度分别降为1 500 rfu、600 rfu、0 rfu,双链DNA的基因座均可检出16个;当照射剂量逐渐增加到10 kGy、25 kGy、50 kGy,双链DNA的基因座个数有减小趋势,照射剂量50 kGy时部分DNA样品的基因座个数小于10个。对于单链DNA,采用10 kV的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累计到105 Gy以上时,单链DNA全部断裂,且断裂程度已无法识别;对293T双链DNA,采用10 kV的X射线、60Co伽马射线和2.5 MeV的电子束分别照射,照射剂量累计到50 kGy时,对DNA的破坏程度已影响到个体识别。  相似文献   

16.
以吖啶酯为嵌入DNA双螺旋结构的化学发光指示剂,以0.10 mol/L HNO3 0.3%H2O2和0.3 mol/L NaOH 2%TritonX—100为发光启动试剂,建立了一种简单的评价DNA断裂损伤的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甲醛引起DNA的断裂损伤,高浓度的甲醛引起DNA链的交联,乙醛仅引起DNA链的断裂损伤.同时研究了甲醛和乙醛对DNA的损伤行为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BRCA1与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辉  邹伟 《科技信息》2009,(4):287-288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是一种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在细胞周期调控、DNA损伤修复和肿瘤细胞的凋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证明,BRCA基因结构、功能的异常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来BRCA1与乳腺癌关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基因组靶向修饰技术是基因组改造和基因研究的重要手段,而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修饰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因组靶向修饰的有效性、高效性和特异性,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造成特异性的DNA双链断裂(DSB)诱导细胞内DNA修复,从而造成自发突变或引入人为变化,完成基因的敲入或者敲除.人工核酸酶基因修饰技术,包括了锌指核酸酶(ZFN)技术、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TALEN)技术以及CRISPR-Cas系统,它们的分子作用机制、系统构建以及效用有一定的不同.对3种基因修饰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系统的阐述.通过利用人工基因修饰技术,能够精确、高效地对特定的基因实现编辑和修饰,以期在基因工程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植物中,DNA甲基化的水平和分布能够影响DNA双链断裂和同源交叉在染色体上的形成和分布.在拟南芥中,高温会抑制DNA双链断裂和联会复合体的形成,从而影响同源交叉的形成和分布.然而,表观遗传修饰尤其是染色体的DNA甲基化是否会影响同源重组对高温的反应尚不清楚.研究利用针对5mC的抗体,对高温处理过的拟南芥前期染色体上5-甲基胞嘧啶(5mC)的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对照温度下,5mC信号主要位于4’,6-二氨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较深的染色体区域,即异染色质区域.而在高温条件下,5mC在不同的染色质区域的分布均发生了改变,这表明DNA甲基化位置在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发生了改变.研究结果暗示环境温度升高可能通过改变DNA甲基化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从而影响DNA双链断裂和/或同源交叉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天然化合物I3C对癌症治疗很有帮助.在此,将I3C抑制PTEN泛素化降解过程加入p53网络,研究I3C在DNA损伤反应网络中如何促进细胞凋亡机制.通过数值模拟,发现I3C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存在特定阈值,这一机制可能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控制模式,模拟电离辐射下I3C调控细胞凋亡情况,发现在低于阈值时,细胞对I3C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