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甜、糯玉米杂交种的产量相关性状分析与育种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14个甜、糯玉米为研究材料,对影响甜、糯玉米鲜穗产量的8个性状和影响糯玉米籽粒产量的10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主要数量性状对甜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为:穗长>穗粗>采收日数>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株高;对糯玉米鲜穗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穗位高>株高>行粒数>采收日数>穗粗>穗长>秃尖>穗行数;对糯玉米籽粒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千粒重>穗粗>株高>穗行数>穗位高>穗长>行粒数>出籽率>秃尖>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去叶和摘除雌穗对甜玉米干物质产量以及无机元素吸收的影响本文全面报道了摘除雌穗和主茎不同位置的叶片,对甜玉米干物质、籽粒产量以及无机元素吸收影响的结果,并特别强调了去除苞叶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1、1992年的5月~8月在日本广岛大学试验地进...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观测,对甜玉米的花粉直感现象进行了探讨,证明甜玉米和普通玉米杂交或不同基因型甜玉米互相杂交,通过花粉直感的作用,当代果穗上全部为非甜籽粒,F_1果穗上甜质籽粒数和非甜籽粒数的比例和显性及性状分离规律基本吻合。试验研究和实践证明,利用花粉直感的作用,异型杂交甜玉米具有出苗率高、幼苗健壮、青穗产量高、青穗籽粒含糖适宜而食味好的优点,有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4.
玉米果穗长、果穗以上叶片开角、果穗以上叶片数、果穗上和线叶片面积和开角五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较大,是决定产量高低的主要性状因素,闹产春玉米中区杂交种诸性状理想的表型值是:果穗以上叶片数6-7片,果穗以上叶片平均开角40-45度,穗长20-22厘米,单交种公顷理论产量可达7600-9500公斤  相似文献   

5.
西昌地区玉米杂交种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30个玉米杂交种的株高、百粒重、穗行数等12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穗重、行粒数、穗粗、百粒重、穗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3、0.70197、0.70007、0.65396、0.52793;而穗重与穗粗、行粒数、百粒重、穗长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依次为穗重>穗长>行粒数>穗轴粗>穗行数>穗位高>百粒重>穗粗>穗位叶宽。因此,在西昌地区玉米育种工作中,增大穗长和行粒数,提高穗位高和穗位叶宽,并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是获得玉米高产的科学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在驻马店市的新坡村与和兴农场进行了不同比例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掺混对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新坡村与和兴农场的产量分别为6780 kg/hm2和6 550 kg/hm2,比100%控释尿素处理增产5.1%和5.6%,比100%普通尿素处理增产16.2%和17.8%,比对照增产22.1%和20.8%;控释尿素70%+普通尿素30%处理与其他处理之间玉米的产量差异达1%显著水平.该试验对玉米经济性状的影响主要在穗粒数和百粒质量方面,对穗长、穗粗和株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播期对超甜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粤甜3号和吉甜6号为材料,初步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对超甜玉米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超甜玉米的穗行数、穗长、行粒数变异幅度较小,穗轴重、鲜百粒重和单苞鲜重变异幅度较大;在各产量构成因素中,鲜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对单苞鲜重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由含钛高炉渣制备叶面肥及甜玉米栽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钛高炉渣、硫酸氢钾、柠檬酸、尿素和氧化镁为原料,采用熔融和螯合法制备叶面肥,并通过大田栽培实验研究了该叶面肥对甜玉米生长状况、产量、性状及籽粒的氮、镁、糖和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叶面肥含有植物营养元素氮、硫、钾、镁、铁和钛;该叶面肥的施用使甜玉米生育期缩短2d;产量、株高、茎粗、穗粗、穗粒数、单穗重、单株有效穗数、叶片中叶绿素的SPAD值、籽粒中氮和镁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籽粒中糖、钛、钒和铬的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且重金属元素钒和铬的质量分数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以“寿阳小黄”“和顺小玉茭”“榆社黄粒玉米”“左权黄白粒”等优良地方品种的玉米杂交种为实验材料,分析不同施肥量对杂交种玉米苗期及拔节期株高和茎粗、成熟期株高和穗位高度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对玉米各时期的株高、茎粗、穗位高均有明显影响,对玉米最终产量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施肥组较不施肥组的产量平均增幅在50%以上,225 kg/hm2的有机肥施肥量为最优施肥量。  相似文献   

10.
王伟斌 《科技信息》2009,(21):I0382-I0382
一个正常的玉米雄穗通常能产生2000—3000万粒花粉,远远超过雌穗正常授粉的需要。及时剪花丝,有些品种花期相遇不好,到花丝吐出很长时才开始散粉,结果是果穗上侧的花丝覆盖着向地侧的花丝,导致果穗向地侧一面不结粒。玉米果穗结实差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缺粒造成的减产,一般达8-15%,严重时达到20%以上。所以对花丝吐出较长才散粉的品种要采取剪花丝的办法,以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海南的自然条件和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于1985年10月中旬~1986年2月上旬选择在文昌北部锦山、罗豆、铺前地区进行甜玉米试验研究,采取每隔二天播一批种子(约15~20亩)的做法,对秋冬春季甜玉米的栽培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索与甜玉米高产栽培有关的一些技术措施与规律,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研究结果初步认为:甜玉米比普通玉米抵抗低温能力强4~5℃,在日平均气温13℃以上,湿度在60%以上,均能正常开花授粉与结粒;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技术与甜玉米的青苞产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试验针对西藏林芝地区玉米产量影响因素与玉米产量进行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粒重与行粒数、苞叶重、穗长、百粒重和穗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0.934、0.921、0.834和0.662;与穗行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62,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10.行粒数、百粒重、苞叶重、穗长和穗行数与穗粒重建立了最优多元回归方程且呈显著线性关系.在各产量影响因素中,对穗粒重直接作用最大的性状是行粒数,直接通径系数为0.355;其次是百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0.251;其他性状依次为苞叶重、穗长和穗行数.提高西藏林芝地区玉米产量的育种策略需以行粒数和百粒重为主.  相似文献   

13.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选取平展型长玉13、半紧凑型东单60和紧凑型郑单958等3种株型玉米为试材,分别在39 000,48 000,57 000株/hm2等3个密度下种植,分析了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籽粒产量、穗粒性状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玉米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半紧凑型东单60产量最高;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行粒数、穗长、穗粗、轴粗、穗位叶面积和千粒质量呈下降趋势;株高、穗位高和雄穗分枝数呈上升趋势;各性状受株型与密度的互作影响不大.因此,在重庆提高玉米单产的关键是选取优良的丰产品种,并合理密植.  相似文献   

14.
以稻田水位作为调控指标,对水稻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进行受旱试验,根据试验资料分析水稻不同生育期受旱对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稻分蘖期受旱,对有效穗数最为不利,反而复水后会使穗粒数、结实率有所增加,对千粒质量影响不大,如分蘖期严重受旱,将导致严重减产;拔节孕穗期对水分很敏感,受旱对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产生不利影响,会严重降低产量,而对千粒质量影响并不显著;抽穗开花期受旱对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产生不利影响;乳熟期受旱主要对千粒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贡献最大的为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剪叶试验探明了冬小麦主茎茎生各叶与穗部性状的关系。对茎生各叶分别进行不同程度剪除后,使穗长、总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均比对照降低,对其中穗粒重和千粒重降低最大,而不孕小穗数则明显增加。剪除主茎中部叶片(8/0—10/0)不仅影响穗粒数,而且影响粒重,剪除上部叶片(11/0和旗叶)除严重影响穗重外,也影响穗粒数。剪除旗叶对穗部性状影响最大。剪叶对穗部性状的影响在品种间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16.
播期对辽北地区超甜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6个超甜玉米品种在辽北地区分期试种,对不同播期下甜玉米的物候期、农艺性状、果穗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甜玉米从4月中旬到6月末均可分批种植,产量以4月中下旬播种的最高.品种吉甜710、京科甜183适合本地春播,甜玉米1441适合夏播.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冀东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2个夏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出籽率与夏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生态区夏玉米生产中,提高果穗的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同时选择株高适宜、出籽率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利用啤酒大麦植株穗的离体培养,研究了旗叶的存在与否与不同氮素浓度对穗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旗叶存在无旗叶或1/2旗叶的穗粒数有所增加,而1/2旗叶和无旗叶的穗粒数相同。在开花斯和开花前7天进行啤酒大麦旗培养,结果表明开花期培养在0.5%和4%蔗糖浓度下,随氮素浓度下升而穗粒数增加,二者差异不显著,开花前7天穗离体培养在4%蔗糖浓度下随氮素浓度上升而穗粒数增加,在0.004%氮素浓度下穗粒数为10.3粒,在0.064%氮素浓度下穗粒数为25粒,二者差异显著,说明氮素浓度对穗粒数影响与蔗糖浓度有一定关系,本实验进一步证明,开花前7天培养在0.5%蔗糖浓度下,穗粒数随氮素浓度下升而下降,这说明啤酒大科在开花前7天这段时间对蔗糖浓度最敏感,此期是影响啤酒大麦结实率的最敏感时期。  相似文献   

19.
在不影响玉米籽实产量的前提下,探讨了提前利用玉米秸秆青绿叶片的可行性.在大田玉米处于开花期和抽丝期的3个可辨识的阶段,对玉米穗位下叶片进行了不同数量的去叶处理.结果表明:去叶时间对产量影响显著,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并且没有互作效应.在抽丝期雌穗花丝可见2~3cm时从穗位下去叶,去叶数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特别是留8个叶片的处理与不去叶的处理产量对比差异不显著,此时去叶获得的青绿叶片其营养价值、消化率、代谢能都大于7月和8月份的羊草和收获后的干叶片.在开花后雌穗不可见时去叶,将引起严重减产.雌穗可见花丝不可见时去叶,不同处理对产量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绿茶为对照,研究了窄叶鲜卑花果穗和叶粗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还原能力。方法: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Fe3+还原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窄叶鲜卑花果穗中多糖、多酚、黄酮的提取率分别是40.3%、45.2%和21.7%,叶中提取率分别是52.3%、64.7%和29.8%,且叶提取物的多糖、多酚、黄酮含量均高于果穗。绿茶提取物中黄酮和多酚对清除DPPH、ABTS自由基起主要作用,而黄酮、多糖在果穗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叶提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时起主要作用;窄叶鲜卑花中脂类物质质量浓度小于0.4 mg/m L时,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效果较好。果穗和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差异较小,且两者中多酚的还原能力随浓度呈较好的量效关系,而多糖和黄酮的还原能力随浓度增加其增幅不大,说明果穗和叶中具有还原能力的物质主要是多酚。结论:窄叶鲜卑花果穗和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叶优于果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