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G0、G1、G2连续的定义,对曲线中的G0、G1、G2连续进行了比较和探讨,介绍了高质量的曲线的架构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G是有限群,Z是整数环,ZG是G在Z上的整群环,G的所有诱导了ZG上的内自同构的自同构构成了一个群,记为AutZ(G)。令outZ(G)=AutZ(G)/Inn(G),其中Inn(G)是G的内自同构群。我们证明了如果G有直积分解,那么AutZ(G)和OutZ(G)也有直积分解。作为该结果的一个直接推论,我们得到了G有正规化子性质当且仅当它的直因子有正规化子性质,从而推广了文献[1]中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3.
从线图L(G)的定义出发,全面研究了L(G)图的性质 重点对L(G)图的连通性,E(L(G) )的计算,L(G)与G的同构,L(G)的点连通度,L(G)何时构成欧拉图、可折叠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证明 .  相似文献   

4.
设G为有限群,C(G)为G的循环子群的集合.|C(G)|对G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例如,G为初等交换2-群当且仅当|C(G)|=|G|.一些作者已经分类了满足|G|-|C(G)|≤3的群.利用循环子群个数与|G|的等式关系,分类了所有满足|G|-|C(G)|=4的有限群.  相似文献   

5.
设G是一个图,G的邻接矩阵的负特征根的个数叫图G的负惯性指数,记为n(G).证明了n(G)=1当且仅当图G的非孤立点形成一个完全二部图;n(G)=n-1当且仅当图G≌Kn;找到了n(G)=n-2的许多图类G;也找到了n(G)=2的许多图类G;最后提出了一个猜想.  相似文献   

6.
利用循环群的特殊代数结构,引入了Scott子群拓扑σP(G),讨论了循环群偏序集上3种不同拓扑之间的关系,即循环群拓扑O(G)、Scott拓扑σ(G)和Scott子群拓扑σP(G),并得出若(G,O(G))是T0的紧空间且sub(G)分离G中的点,则CO(G)=σ(G)=σP(G).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群幂集半群P(G)的概念,讨论了P(G)的特殊元,最后研究了P(G)的G reen关系,从而得到了P(G)的D-类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于有限群G,记CS(G)和PS(G)分别为G的所有合成群列和主群列的集合,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个数∣CS(G) ∣和∣PS(G)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G的结构.本文分别给出了∣CS(G) ∣=2,3时可解群G的结构和∣PS(G)∣=2,3时超可解群G的结构.  相似文献   

9.
图的零度是指图G的邻接矩阵A(G)零空间的维度,亦等于其零特征值的重数,用η(G)表示.图的路覆盖是指图G中一组顶点不相交的诱导路的集合,使G的每个顶点都是其中一条路的顶点,G的路覆盖数是指G的最小路覆盖,用ρ(G)表示.2021年Wang给出了图G的零度与路覆盖数的关系:η(G)≤ρ(G),本文刻画了所有满足η(G)=ρ(G)的树.  相似文献   

10.
设G为图,用ω(G)和g(G)分别表示图G的边覆盖数和围长.结合图G的边覆盖数和围长等条件,得到了Betti亏数ξ(G)的一个上界,即设G为k-边连通图,则ξ(G)≤{|V(G)|-ω(G)(「)g(G)/2」, k=1,max{1,|V(G)|-ω(G)(k-1)(「)g(G)/2」-1},k=2,3.进而得到最大亏格γM(G)的一个下界.所得结果改进了目前已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Intra-site spatial analysis provides an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s of a site, and the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arly human living and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it. We examined features and cultural remains recovered from Locality 2 at Shuidonggou, a Late Paleolithic site, focusing on early occupants’ survival behaviors and settlement patterns, as indicated by evidence regarding the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 site. Three-dimensional data from unearthed remains (including lithic assemblages, faunal remains, ornaments, etc) were used to reconstruct intra-site use patterns of Cultural Layer 2, which yielded seven earth-pit hearths and tens of thousands of artifacts and bones. We discuss the population size and group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functions of the living spa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hearth patterns and the ostrich eggshell ornaments surround the hearths. In conclusion, Cultural Layer 2 of SDG Locality 2 appears to have functioned as a base camp for ancient foragers, where occupants produced tools, as well as preparing and consuming food.  相似文献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TD_PRS的逻辑链路控制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说明了3G的现状,重点对TD-SCDMA分组数据标准TD_PRS的逻辑链路控制层(LLC)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LLC的功能、信息传送方式、流量控制、数据加密及优先级的管理等。LLC提供通过逻辑连接移动台和支持GPRS的节点的对等实体之间的消息传送,其中的一些技术也可应用在其他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联合物理层发送—接收优化和MAC多用户配置的下行多用户MIMO SDMA系统,同时考虑物理层的信道状态信息与MAC层的多路访问控制,实现联合优化.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联合设计物理层和MAC层,不仅能够减少下行多用户SDMA系统中基站所要求的发射天线数,而且可以提高系统的误码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C^3I系统的现状,基于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提出了防空C^3I通信网络的链路维护层,网络传输层和信息表示层的三层模型。接着对每一层传输协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同时重点讨论了网络传输层的功能和实现方法。给出了适用于防空C^3I通信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WiMAX和802.16标准的关系,阐述了802.16标准主要是在2~66GHz频段的无线接入系统中,规范和测试空中接口物理层和媒质接入控制层,其系列中7个主要标准对应的非视距传输、OFDM等技术领域,通过对WiMAX技术的应用、物理层、MAC层业务能力、网络架构特点的分析,给出了WiMAX技术的6大应用模式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A层为双正和双负介质情况下,用传输矩阵法理论研究缺陷层的光学厚度对对称结构一维光子晶体(AB)mC(BA)m透射谱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无缺陷情况下,不论A层是双正还是双负介质,禁带中心均出现超窄频带单透射峰,具有传统对称结构光子晶体透射谱的特征;当中间插入光学厚度等于四分之一中心波长的双正缺陷C后,两者的单透射峰一分为二,且双负情况下两透射峰之间的距离较大;当缺陷C的光学厚度为二分之一中心波长时,双正情况下禁带中心出现单透射峰,双负情况下则出现三条透射峰;当缺陷C的光学厚度等于中心波长时,双正情况下出现三条透射峰,而双负情况下则出现五条透射峰。对称结构光子晶体的透射谱随缺陷光学厚度变化的规律,可用以设计可调性超窄带滤波器。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介绍了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比较了IP组播技术和应用层组播技术的优缺点。针对视频会议应用,提出了基于扩散平衡树的应用层组播模型。利用这一模型,设计了基于应用层组播技术的多人视频会议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支持移动IP的无线接入点研究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行无线局域网的不足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给出了支持移动IP的无线局域网基本体系结构。研究了支持移动IP的无线接入点的扩展功能和协议栈,提出了新的子层-IP关口层。分析无线接入点在IP关口层和数据链路层对移动IP的支持,并给出了支持移动IP的无线接入点软件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倒易点二维图的概念,分析了AlGaInP/GaAs外延层的倒易点二维图,阐明其倒易点二维图的展宽方向和原因,获得了应变及晶面弯曲等方面的信息,为优化AlGaInP四元系发光二极管的外延工艺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利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数据通信的回传通道的高级物理层技术.它的应用能够解决上行信道的噪声和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