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经历了孕育与初创阶段、尝试性创新阶段、多元化创新阶段.通过对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时代背景的分析,认为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制度的改革将提速进入轨道,并对后奥运期我国竞技体育制度框架创新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设计和构想.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和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新时代背景下,探讨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演变的历程与特征,对于推动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和奥运备战工作具有现实意义。研究认为不同政策导向下的日本竞技体育跨越了“脱亚入欧”期、快速崛起期、改革转折期、渐进复苏期、全面复兴期五个阶段,贯穿了以军事性、功利性、保守性、振兴性、争先性为中心的政策主导思想。日本竞技体育政策服务于不同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和国家政治利益需要;打造了“一贯制”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与保障体系;构建了科技、信息、医疗、训练、服务等“一体化”运动员援助体系;特定时期缺乏持续性,未处理好与大众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拓宽我国竞技体育政策目标,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利益新诉求;完善奥运备战援助政策,大力提升科技助力、运动员援助、训练参赛等科学化水平;健全适应中国国情的多元化、“一贯制”后备人才培养政策体系;强调政策的延续性和包容性,推动竞技体育持续发展和带动社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透过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中所获得的骄人成绩,针对中国奥运军团所获奖牌的项目以及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现状进行训练学特征分析,并对我国奥运军团的战绩定位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后奥运时代”,我国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将迎来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在这样的转型时期,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创新型的教练员队伍是保持我国竞技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新形势和多年的从业经验,试从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四方面对竞技体育教练员的素质构成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建设高水平的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许瑞霞 《科技信息》2007,(6):200-201
以“举国体制”为核心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我国优势项目的腾飞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对“举国体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要以科学的选材为基础,提高运动训练科技含量;调整奥运项目布局等是完善和发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优势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总结和展示备战2008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的成功经验和丰硕成果,深入研究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科技的发展大计,充分体现我国竞技体育科研水平以及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与管理能力,进一步为我国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后奥运时代”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互动的必然性.指出竞技体育承载“金牌”符号,社会体育表达“草根”符号,“后奥运时代”要增强“金牌”和“草根”互动.讨论了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冲突与合作互动问题,指出要在互动中实现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的竞技体育取得的优异成绩,举国体制与奥运战略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然而,群众体育的普及有待加强。以此为背景提出了奥运会后发展群众体育的紧迫性,要"两个战略"协调发展,坚持"普及"与"提高"两者兼顾的策略,全面提高我国体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举国体制"保障了"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功伟绩;当今中国多元化社会环境下,一元化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举步维艰;适应我国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竞技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将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胡胜昔 《科技资讯》2010,(21):229-229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我国列居世界体育强国的地位,紧密地与世界体育连结在一起。发展高校竞技体育,对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尽快实现走向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及奥运争光战略的目标,真正体现我国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高等教育的育人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高校竞技赛事体制的不健全是十分重要的方面,本文力求在分析我国高校竞技赛事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挖掘问题之所在,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跤术为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实例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竞技体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由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实施,使的全国体育事业的开展偏重于奥运项目,以至于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无处容身,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这是民族文化的流失,极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继承,极不利于世界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竞技体育更是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成绩,但我国农村体育发展一直相对较慢。文章论述了后奥运时代安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后奥运时代的安徽农村体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后奥运时代安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措施,希望能对安徽农村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蔡睿  敬龙军 《科技信息》2009,(8):220-220,221
本文将就透过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中所获得的骄人成绩,并针对中国奥运军团所获奖牌的项目进行训练学特征分析,并对我国奥运军团的战绩定位进行尝试性的探讨,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以51金21银28铜的优良成绩,金牌第一的辉煌成绩圆了中国人体育大国的百年梦想.但现实却告诉我们能拿的金牌,只是奥运项目中很少的一部分,奥运项目只是竞技体育很少的一部分,竞技体育也只是整个体育活动很少的一部分.因此,奥运会不能代表体育,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我们能够期盼的只是有限的辉煌.为此,以北京奥运会中国队所得奖牌数据为主要依据,探讨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大众体育的关系;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体教结合"的现状,探讨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走向,体制改革的走向主要有"举国体制"不会被取消,但会进一步调整、完善,体育战略将会由竞技体育优先发展向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转变等。发展"体教结合"建议主要有找准定位,提高认识探索创新,形成合力科学训练,加大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分析中国女性体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纵观中国女性体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通过叙述中国妇女在近代竞技体育舞台上的成绩表明中国的竞技体育已发展到一定的高度,随之中国的女性群众体育在竞技体育的影响下,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表明中国女性为争得自己的体育权利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而在世界体育舞台上争得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也为全世界的妇女体育运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第29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奖牌榜名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参加29届奥运会各国体育代表团所获奖牌的结构数量、项目分布等指标进行分析,以期对下一轮次奥运周期目标定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我国与美国同属第一集团,近期世界竞技体育的主导格局将是中、美两强争霸;基础项目实力不足,优势项目夺金增长空间不大,潜优势项目能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将直接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部分世界级优势项目的实力表现与潜优势项目的高水平发挥造就了我国高水准的金牌奖牌比;男子选手的优异表现,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国奥运竞技史上"阴盛阳衰"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伦敦奥运给我们的启示是:体育要摆脱“唯竞技体育”思想的桎梏,淡化奖牌意识,强调积极参与的意义,真正领会、弘扬奥运精神。大力发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并且加大对群众体育运动的资金投入是从长远角度真正增强中国的体育实力和人民身体素质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对竞技体育进行社会评价、根据“资源配置--运行--效益”模式,科学构建竞技体育社会评价的指标体系,有利于竞技体育的良性运行,有利于奥运战略的完成和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体育代表队在仁川亚运会的表现入手,结合张文秀的兴奋剂事件、林丹的"嘲讽"事件等分析我国竞技体育职业道德风险,进而从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经济伦理诸方面来系统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道德风险的成因,提出了通过强化制度创新、重视竞技体育伦理道德教育等来规避竞技体育职业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