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希腊现代诗人卡瓦菲斯和中国晚唐诗人陈陶处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两位诗人却写出两首旨意相似的诗歌:《祈祷》与《陇西行》。两首诗歌都表现了人处于一种悲剧而懵然不知的状况。但由于两人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这两首诗歌中也表现了不同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2.
解读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诗集《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的同名诗——《扫烟囱的孩子》,分析诗人从信奉上帝转为唾弃上帝的历史原因。结合《扫烟囱的孩子》一诗在反抗"社会不公义"的社会运动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指出诗人布莱克与支持他的"诗人们"才是能够承担起拯救孩子使命的真正上帝。  相似文献   

3.
位于巴尔干半岛南端的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它曾先后被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希腊人民进行了长期的反抗。终于在1830年取得了国家独立。1832年成立了希腊王国。1973年改为共和国,今年是10周年。在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独立战争期间,希腊爱国诗人迪奥尼秀·索洛莫斯(1798—1857)写出了著名的、长达158段的《自由颂》。这首诗号召希腊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解放而战斗,被人们广泛传诵,对希腊的民族独立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828年,希腊著名作曲家曼查罗斯(1795—1873)为  相似文献   

4.
荷马(公元前12——8世纪之间) 在欧洲文学中,古希腊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占有极其光辉的位置。这两部伟大史诗的作者据说是荷马。 关于荷马的生平,我们知道得很少。相传他是一位盲诗人,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希腊人。他常常带着竖琴,在宫廷宴会上演唱颂扬英雄事迹的诗歌。  相似文献   

5.
日前,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今年已80岁的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相似文献   

6.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是一位大自然的歌手,一生创作了大量讴歌自然的诗歌作品。他以饱蘸感情的诗笔讴歌大自然,咏赞自然界的光景声色对人类心灵的影响,被雪莱誉为"讴歌自然的诗人"。他的自然观在诗歌《丁登寺》中体现为自然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在对大自然的复归中,人性才得以复归。  相似文献   

7.
谢坦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08-113
华兹华斯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倡导用老百姓的语言入诗,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写下了纲领性文献——《抒情歌谣集二版序》。但他的诗中也存在些瑕疵,即他的一些诗歌中诗情与诗意间有些许的裂痕,这点在与同时代诗人诗作的比较中可看得更加的清晰。而诗情与诗意二者的化合程度却是评判诗作优劣的最终标准之一。艾略特认为英国自17世纪以后诗歌中出现了"感性脱节"现象。其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也有类似的瑕疵。  相似文献   

8.
艾略特是著名的英国诗人、批评家。一九四八年瑞典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艾略特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荒原》被誉为现代诗的里程碑。他的思想对整个西方世界及全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荒原》一诗中死亡意识占主导地位,诗的开篇便用死亡这个词在读者的心中激起波澜。在他的诗中,死亡与复活是两大永恒的主题,在死亡之中又包含有对未来的憧憬。艾略特调和了死与生、绝望与希望、现象与本质、神话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火与水等的两极对立,他让这些原本对立的东西联系在了一起,而且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完整地表达诗人的本意。  相似文献   

9.
陈英凤 《科技潮》2011,(11):6-6
日前,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实际上,今年已80岁的托马斯至今一共才发表了163首诗。“但就是这区区163首诗,足以使特兰斯特勒默跻身当代欧洲超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他的诗不仅短,写的速度还极慢。”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吴笛说,正是对文字精准的极端强调,特兰斯特勒默四到五年出一本诗集,每本诗集一般不超过二十首诗,平均一年写两到三首诗。  相似文献   

10.
高艳 《科技信息》2011,(12):162-162
英国著名诗人约翰.济慈的《夜莺颂》优美而寓意深刻,在这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希望借助诗歌以脱离世俗的痛苦与烦恼,到达夜莺的优美歌声所代表的极乐世界中去的梦想。在这一梦想通过诗人的想象得以实现时,诗人却毅然在这美好的想象世界和严酷的现实世界中选择了回到现实世界,以表现了诗人直面现实生活的勇气。济慈在表达这首诗歌的主题时采用了对比、象征等多种的表现手法,本文拟在此分析这首名作的主题及其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论张詠的诗     
一、张(讠永)眼里的宋初诗风张(讠永)(946—1015)是宋初诗人中最早的名家之一。他生于北宋建国之前十四年(石晋开运三年),通常文学史书上提到的宋初诗人,都是他的后辈。他比王禹(?)大八岁,比魏野大十四岁,比林逋大二十二岁,比杨亿大二十八岁,比梅尧犬五十六岁,比欧阳修大六十一岁。因此,他的诗格不曾受到宋诗中某一家的影响,似乎是自已摸索、磨炼出来的。宋初三四十年间诗坛是相当冷落的。少数前代遗留下来的诗人,仍然走晚唐五代的老路,格力萎弱,大为后世评论家所不满。如欧阳修说:“唐之晚年,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  相似文献   

12.
希腊著名进步作家尼科斯·卡桑特查基斯1885年生于希腊的克里特岛。他先后在雅典大学攻读法律、在巴黎大学研究哲学。从青年时代起,他游历世界各地,到过欧洲所有各国和若干亚非国家,远至中国和日本。许多年来他居住在法国。他最初以彼得鲁斯·普西劳列蒂斯的笔名在希腊文坛出现。在当代希腊作家中,他是最多产的一个,曾写过所有的文学体裁:抒情诗和叙事诗、韵文悲剧、哲学论文、游记、长篇小  相似文献   

13.
1824年4月19日,“正在英勇奋斗,企图为希腊夺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荣”的英国诗人拜伦,在希腊西部的迈索隆吉翁溘然去逝了。其时,天空阴云密布。惊雷滚滚,大雨倾盆而下。按照古希腊的传说,这是天神被英雄之死所震惊,而为之悲泣。当天,希腊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句来赞誉"诗仙"李白的诗作。这位诗人就是被人们尊为"诗界圣人"的杜甫,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徒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才,可以敌国,杜甫的诗名,在该研究者的心目中,"与天际齐高,与大地一样辽阔,与春常驻,与金石并寿,可与日月并分光辉"。《登高》是该研究者读过的杜诗中最喜欢的一首,该文就该诗所传达的诗人情感的变化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一八九六年——一九三一年),是新月社的代表作家,诗才横溢的唯美派诗人。他的诗反映了二十年代中国资产阶级右翼文人复杂的思想面貌:显示一定程度的反封建,憧憬理想生活,要求解放个性,同情穷苦人不幸遭遇的民主精神;也表现出资产阶级诗人颓废、绝望、反动的消极情绪。他对黑暗现实不满,有过对光明的追求,但他反封建是不彻底的,他的理想是空中楼阁。因此,他的诗既有一定积极精神,也有较多的消极因素。徐志摩的诗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形式的完美,有独特的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中有一定的影响.徐志摩的诗集有《老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16.
刘莉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2):164-164
《致杜鹃》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高超的文字水平完美结合的具体体现。本文从诗歌的形式、思想内涵及写作技巧等几方面入手对这首诗进行了解读,试图使读者更直观的了解诗人及他的创作,更具体、更准确的对诗歌形成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史上,许多著名的革命家同时也是杰出的诗人。周恩来生前是不以诗名的。虽然他在1941年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而写下的那首著名的《千古奇冤》以外,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写过诗。直到他逝世以后,人们才读到他早年的一些诗作。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原来也是一位诗人,一位无论从思想和艺术的高度都是可以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18.
威廉·华玆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是英国十九世纪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1770年,死于1850年。由于他长期居住于英国昆布兰湖区,一般文学史上把他与柯勒律治、骚塞并称为“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在剑桥大学读书时,深受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等人的影响,响往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1790年以后曾几次赴法国,他曾到被击毁的巴士的狱拣起一块砖头作为纪念,又曾幻想自己作为革命党的一员,写过一些歌颂民主、共和、平等的诗。雅各宾专政使他对法国革命感到失望和畏惧,从此他隐居湖区,创作了不少优美的自然诗。大自然的美,农村的纯朴恬静,甚至山石溪流,百鸟花草,在他的笔下,显得那么深情、和谐、清丽、幽美,诗的格调又是那么柔和、婉转,富于音乐美,使我们觉得诗人的整个身心,已经和他的描写对象融为一体,不能分离了。但华兹华斯一生并不像他的诗那样平静和美,他大半辈子生活坎坷艰难。直至他逝世前三年。被授予“桂冠诗人”的称召。目前国內外对华玆华斯的评价很不一样。在英国,他一直被认为是莎士比亚与密尔顿以后影响最大的诗人。雪莱称他为“自然歌手”。我国五十年代接受了苏联学者伊瓦肖娃的看法,把华玆华斯看成是反动(或消极)浪漫主义诗人。近年来,外国文学界有的同志认为应重新译评价华玆华斯。为了有助于学术上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翻译了美国学者、《华兹华斯诗选》编选者、哥伦比亚大学英语教授马克·范·多伦(Mark Van Doren)写的《华玆华斯诗选》序言,我们采用的版本是美国兰顿书屋(Randon House)出版公司现代丛书(Modern Library)版一九五○年版本,由于译者水平有限,敬请专家读者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19.
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与拜伦齐名的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提起他的名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名篇《西风颂》。这首诗尤以其终句“如果冬天已经到来,春天岂会遥远?”而著称于世。因  相似文献   

20.
印度新诗人     
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印度现代文学。除了泰戈尔以外。泰戈尔是般迦利语的诗人,却受英国教育,得过牛津大学学位的。他是把他的诗译成英文,所以在印度以外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