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我们所提出的在氢键系统中的新哈密顿函数,并且使用完整的量子力学方法,本文得到了该系统中激发的质子孤立子的动力学方程组,依据这组运动方程得到了质子孤立子的量子力学特征,并得出这类质子孤立子的运动服从经典运动规律,其它有趣的性质已同时得到。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与一个热源(温度为T≠0K)相接触的生物蛋白质分子中所激发的孤立于的特点.研究表明:这类孤立子的形状、振幅、速度以及能量和稳定性都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此时所激发的孤立子仍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考虑极化子与晶格振动的非线性耦合,研究了一维分子晶体中的极化子-孤立子运动。通过能量极小原理求得振动组态导出了极化子几率幅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获得了带有孤立波形式的两类新的极化子-孤立子解,给出了相关的孤立于能量、有效质量及孤立子局域结果,其中钟型孤立子出现在极化子能带底部,而扭结型激发出现在极化子能带顶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在有机蛋白质分子系统中由于非线性振动和色散的第四阶导数效应的存在而产生的孤立子激发的特性,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系统中存在有超声速、次声速和声速孤立子运动,并给出了这些孤立子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蛋白质分子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功能以及Davydov等人在这系统中建立的生物能量传递的孤立子理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几个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理论.阐明了这个理论提出的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内容、理论的正确性、孤立子性质、理论的特点和它的运用情况.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孤立子能承担起传递生物能量的生物功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学过程中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蛋白质分子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功能以及Davydov等人在这系统中建立的生物能量传递的孤立子理论的特点及其存在的几个严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理论.阐明了这个理论的物理和生物学基础、理论的内容、理论的正确性、孤立子性质、理论的特点和它的运用情况.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孤立子能承担起传递生物能量的生物功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学过程中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描述蛋白质分子集体激发特征的更精致的波函数|D_1(t)>和不同的方法,推导和研究了所激发的孤立子的方程及特征,几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我们的新理论是自洽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考虑极化子与晶格振动的非线性耦合,研究了一维分子晶体中的极化子—孤立子运动,通过能量极小原理求得振动组态,导出了极化子几率幅的非线性薛定格方程,获得了带有孤立波形式的两类新的极化子—孤立子解,以及给出了相关的孤立子能量,有效质量及孤立子局域结果,其中钟型孤立子出现在极化子能带底部,而扭结型激发出现在极化子能带顶部.  相似文献   

9.
从研究氢键系统中质子传递的机制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和哈密顿量来研究由于质子的位移引起的重离子晶格的构象畸变和质子的局域性涨落导致的质子孤立子的激发和运动特性。我们给出了这个孤立子解,研究了这些解的特性。讨论了形成这种集体激发的原因及质子通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描述蛋白质分子集体激发特征的更精致的波函数|D_1(t)>和不同的方法,推导和研究了所激以的孤立子的方程及特征,几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我们的新理论是自洽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磁性材料同性相斥的的特性,利用磁悬轨,观测在斥力与引力作用下分子碰撞时的受力情况和能量转换.用实验方法模拟了一对磁偶极子的相互作用力和势能随距离变化的规律.验证得到:分子作用远距离时,以引力势能为主;近距离时以斥力势能为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在Ni(100)基体上沉积Ag和Cu膜的择优取向的形成机理。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进行分析,根据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的键距差(BLD)方法,计算Ni(100)晶面、Ag和Cu的33个晶面的平均电子密度及相对电子密度差。结果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Ni(100)基体上沉积Ag和Cu膜的主要择优取向为(111),其次依次为(100)和(110)。计算结果表明,2个晶面的电子密度差越小,相应的择优取向越强。结论从界面处电子密度的连续原理成功地分析了在基体上沉积薄膜的择优取向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3.
煤吸附水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分析了煤吸附水的机理及其对吸附瓦斯的影响。分析表明,煤对水分子的吸附从本质上是由于水分子与煤表面分子相互吸引的结果,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包括van der Waals力和氢键。van der Waals力来源于原子和分子间的色散力、取向力(静电力)、诱导力和交换力4种作用。由于水分子与煤表面分子的作用力比较强,煤中水分的存在降低了煤的甲烷吸附量。  相似文献   

14.
小分子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会影响蛋白质构象变化,研究小分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机理,对阐明小分子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近年来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等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展望了外源性小分子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控纳米多孔金(NPG)基底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距离,系统研究了其表面增强荧光特性.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在NPG表面沉积二氧化硅薄膜,通过调整二氧化硅的厚度来控制NPG与荧光分子之间的距离,系统研究了NPG孔径尺寸以及与荧光分子之间距离对其表面增强荧光(SEF)特性的影响.由于多孔金具有纳米级多孔结构,其表面等离子体能够通过分子附近局域电场的增强使分子的激发光场得到增强,从而提高分子的激发强度和效率;当荧光分子与多孔金表面存在一定距离时,通过与光子之间的共振耦合作用,表面等离子体能够增强多孔金周围电磁场,实现荧光增强.通过研究发现,NPG孔径为36nm、表面二氧化硅厚度为20nm时,表面组装的罗丹明6G荧光分子的荧光强度得到最大增强.  相似文献   

16.
以星际分子的发现为案例,探讨了星际分子的证认与星际分子客观性的关系;并对证认的客观性作了一定的辩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自然科学中“客观性”概念的新理解,认为客观性不应只是传统的“可观察性”和“可感知性”,而是“信息的可接收性和可理解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CZE)研究5个龙血竭有效单体与牛凝血酶(B-Thr)、29碱基凝血酶核酸适配体(Apt29)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泳条件为有效长度是40 cm的非涂层石英毛细管,气压进样3.45 kPa,进样时间5 s,分离电压+15 kV,分离温度15℃,检测波长分别为214 nm(牛凝血酶体系)和330 nm(核酸适配体体系).结果表明,龙血素A和B-Thr之间的结合常数Kb为4.73×104 L/mol,白藜芦醇、龙血素B、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C与B-Thr没有显著结合;龙血素B和7,4'-二羟基黄酮与核酸适配体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1.98×104,1.83×104 L/mol,白藜芦醇、龙血素A、龙血素C与核酸适配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结合现象.本文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龙血竭在凝血酶上的潜在结合位点,以及核酸适配体能否向凝血酶靶向转运龙血竭,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吸附十二水合硫铁铵催化合成氯乙酸异丙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活性炭吸附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为催化剂合成氯乙酸异丙酯,最高产率为86.3%。考察了十二水合硫酸铁铵、七水合硫酸亚铁及氨基磺酸为催化剂的情况,发现活性发吸附十二水合硫酸铁铵的催化活性最高,且反应时间短,不溶于反应体系,可过滤回收,重复使用,产率几乎不变。  相似文献   

19.
手征性分子中固有的手征性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征性只是一个与几何特征有关的概念,是一种赝标量.这种赝标量无法保证与外部物理世界的联系.研究分析发现,分子不仅仅是原子位置在空间的排列,分子通常还具有固有的电偶极子排布.简单的几何图形不足以描述分子的物理特征.手征性分子不仅拥有原子位置的不对称排列,还拥有固有电偶极子的不对称排布.手征性分子的固有手征性场其尺寸要大于分子通常的几何尺寸,这种固有的手征性场可以定义为一种物理状态,能保证分子与外部物理世界的联系.一对对映体是关于手征性场的双态体系.逻辑上,手征性的场分布才是导致手征性分子旋光活性的物理原因,因为场是一种物理实在并且拥有固有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20.
用解析法对双势阱分子的自发隧道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粒子的自发隧道效应周期与能级裂距成反比关系,从而对隧道效应对双势阱分子激发态的稳定性贡献给予了积极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