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应用生物功能化色谱技术——毛细管电泳法研究对氨基脲敏感的胺氧化酶(SSAO)与其底物苯甲胺、抑制剂2-溴乙胺之间的相互作用.活性检测表明,SSAO酶经固定化到脂质体上之后,仍然保留有70%~85%的活性.将有活性的固定化酶添加到磷酸盐缓冲液中,随着缓冲液中固定化酶浓度的增加,pH=5时,特异性底物苯甲胺的有效淌度从4.06×10-4cm2.V-1.s-1下降到0.81×10-4cm2.V-1.s-1,pH=7时,则从3.91×10-4cm2.V-1.s-1下降到0.29×10-4cm2.V-1.s-1.若将抑制剂2-溴乙胺与固定化酶同时添加到电泳缓冲液中,随着抑制剂浓度从10-6mol.L-1上升到10-1mol.L-1,苯甲胺的有效淌度则从1.42×10-4cm2.V-1.s-1上升到2.22×10-4cm2.V-1.s-1.  相似文献   
2.
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CZE)研究5个龙血竭有效单体与牛凝血酶(B-Thr)、29碱基凝血酶核酸适配体(Apt29)之间的相互作用.电泳条件为有效长度是40 cm的非涂层石英毛细管,气压进样3.45 kPa,进样时间5 s,分离电压+15 kV,分离温度15℃,检测波长分别为214 nm(牛凝血酶体系)和330 nm(核酸适配体体系).结果表明,龙血素A和B-Thr之间的结合常数Kb为4.73×104 L/mol,白藜芦醇、龙血素B、7,4'-二羟基黄酮、龙血素C与B-Thr没有显著结合;龙血素B和7,4'-二羟基黄酮与核酸适配体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1.98×104,1.83×104 L/mol,白藜芦醇、龙血素A、龙血素C与核酸适配体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结合现象.本文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龙血竭在凝血酶上的潜在结合位点,以及核酸适配体能否向凝血酶靶向转运龙血竭,提供了科学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谢瑶  耿利娜  罗爱芹  屈锋  邓玉林 《科学通报》2008,53(18):2191-2194
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玻璃芯片表面成功组装了异氰酸酯基硅烷单分子膜.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自组装膜表面的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 并利用接触角测定仪对薄膜表面的润湿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异氰酸酯基硅烷在基底表面得到了成功组装, 其疏水性较组装前有所提高, 对水的接触角可以达到80°, 明显改变了芯片表面的性质. 将该自组装膜应用于牛血清白蛋白的自组装, 不仅制备过程简单, 而且具有操作方便等优点. 因此, 异氰酸酯自组装膜在微全分析技术(μ-TAS)中的微通道修饰, 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的固定化, 以及材料表面改性等方面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周瑾  徐建栋  谢瑶  屈锋  邓玉林  耿利娜 《科学通报》2008,53(14):1645-1649
以高分辨低黏度可替换的部分交联聚丙烯酰胺作为毛细管凝胶电泳的分离筛分介质, 实现了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和胰蛋白酶4种碱性蛋白的基线分离. 该聚合物材料具有的动态涂渍能力减少了毛细管壁对蛋白质的吸附, 显著改善了分离重现性. 混合使用两种部分交联聚合物, 分离分辨率和塔板数获得进一步提高. 初步实验研究结合分离机制的解析, 这种具有多种优异性能的部分交联聚丙烯酰胺聚合物材料, 介于交联聚合物凝胶和非交联线性凝胶之间的一个中间状态, 有望在毛细管电泳以及微流控芯片电泳等生物分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