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严加根  郑向东  杜新兵 《科技资讯》2009,(20):108-109,111
动态变规格是实现酸轧机组全连续轧制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梅钢冷轧动态变规格的系统组成,分析了过程计算机动态变规格参数的基本设定和动态设定,在此基础上详细描述了基础自动化动态变规格启动时间的计算,动态变规格过程中相应辊缝和辊速的计算与控制。  相似文献   

2.
立辊形状对粗轧板坯侧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板坯两侧存在温度差的条件下,采用平立辊和孔型立辊轧边后板坯形成的狗骨坯形状是不同的,在其后的四辊轧机中轧制时产生的侧弯也不同·采用有限元对不同板坯两侧温度差的孔型立辊轧制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得到了板坯狗骨形状的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影响函数法对随后的四辊轧机轧制过程中的侧弯进行了解析计算,得到了不同板厚沿宽度方向的分布规律及在距轧机50m处的侧弯量·结果表明孔型立辊轧制后又经水平辊轧制的板坯侧弯量明显比平立辊时为小·所得结果对板坯粗轧过程侧弯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带有中间辊横移的新型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带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对于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板厚和板形控制存在着耦合作用,研究轧机不同状态下的刚度变化规律对于实现板厚和板形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压靠法和轧制法研究了带有中间辊横移的HC和UC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结果表明,六辊轧机中间辊横移对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均有影响·给出了刚度值与横移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量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铝箔轧制中发现驱动系统变态的基本事实出发,本文论证了出现这种变态的基本条件及某些规律,给出了附加封闭力矩的新概念,指出驱动系统转化为变相单辊驱动的实质,较深入地论述了此封闭力矩的特征及弊端。深入研究表明,变相单辊驱动理论完全适用于·铝箔精轧机, ·铝箔粗、中轧机的预压阶段及某些轧制过程, ·各种薄带轧机的预压、调零过程及某些工况, ·国际上至今仍使用量大面广的粮食加工机械, ·几种主要的油脂轧胚机的运转过程。·人造板生产机械,等等。换言之,变相单辊驱动理论的普遍意义已为反复的工业性试验和实践所证实。试验研究表明,单辊驱动是铝箔精轧机的最佳驱动系统。它不仅从根本上排除了上述封闭力矩的弊端,还能提高成品率,改善铝箔的内部质量,降低轧机的造价。铝箔精轧机单辊驱动的这些独特性能和优点,也为工业性试验和实践所验证。  相似文献   

5.
转炉冶炼过程中合金成分控制模型龚 伟 ,姜周华 ,郑 万 ,陈念铀通过对转炉冶炼过程脱氧和合金化过程的分析 ,采用参考炉次法处理合金元素收得率参数 ,并采用多元线性规划方法对合金化操作进行最优化计算 ,得到工程实用的脱氧和合金化控制模型·通过该模型的应用 ,可以保证按照各钢种成分要求实现准确、经济地进行转炉出钢时脱氧和合金化操作 ,使钢水成分达到要求范围 ,实现钢水的窄成分控制·冷连轧动态变规格在线过程控制原理与应用王军生 ,矫志杰王军生 ,赵启林王军生 ,刘相华根据国内某 1 2 2 0冷连轧机组生产实际情况采用逆流直接求解…  相似文献   

6.
新一代高技术宽带钢轧机的板形控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提出界定轧机板形控制性能的辊缝调节特性空间(CQ-CH-q)及评价的主要参数:辊缝基本凸度及可调度、辊缝刚度、弯辊调控幅度、辊缝曲线四次分量可调度和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分析了板形控制的“柔性辊缝策略”与“刚性辊缝策略”.提出采用“交接触长度(VCL)支持辊”以改善连轧机组的板形控制性能,并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冷连轧机动态变规格特性,提出了以变规格前的带钢张力设定值为控制目标的变规格机架速度控制策略. 通过建立张力作用下带钢弹性变形的数学解析模型,推导计算了单步小压下变规格时变规格机架的速度控制规律,并根据流量相等原则对变规格后的冷连轧机前面机架进行速度设定. 当变规格前后带钢的几何尺寸或材料特性差异较大时,提出利用楔形段方式完成动态变规格,采用上述张力控制目标策略推导计算了楔形段动态变规格方式每个中间厚度的轧制速度和辊缝设定值控制规律. 本策略可将变规格造成的厚度偏差控制在变规格机架之间,同时避免了变规格机架与其他机架轧制因素通过张力的耦合,使轧制过程的动态变规格控制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8.
22800四辊轧机“逆宽”轧制中的凸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2800四辊轧机在工作辊服役后期“逆宽”轧制状态下的凸度控制问题,结合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变厚度平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2800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即凸度预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揭示出工作辊服役后期的“箱型”磨损辊形、钢板宽度及轧制力等对钢板凸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生产中可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结合现场带钢边降控制跟踪测试和工业试验,建立辊系三维弹性变形有限元模型,分析武钢1 700 mm四辊冷连轧机组引进的常规凸度支持辊与单锥度工作辊的辊形配置方案存在板形控制能力不足、边降控制效果欠理想和波动大等问题的原因.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工业试验,采用工作辊和支持辊一体化辊形设计思想提出自主设计的EDW边降控制工作辊配套的VCR变接触支持辊.研究结果表明,VCR/EDW新方案与原方案相比,前者的辊缝凸度调节域扩大10.7%,辊缝横向刚度增强19.1%,辊间接触压力峰值下降21.6%;VCR变接触支持辊配合EDW边降控制工作辊经过工业轧机现场轧制,轧机凸度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弯辊力调节效率提高,带钢边降、凸度及平坦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CVC热连轧机的板凸度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宝山钢铁集团公司CVC热连轧机组,提出一种新的板凸度分配设定方法·首先计算出热连轧机组总的轧件比例凸度变化值,然后按各机架压下率占整个机组总压下率的比例,将总比例凸度变化值分配给各机架,进而可计算出各机架轧后板凸度·通过适当分配各机架的板比例凸度和板凸度,可在不产生板形缺陷的条件下,充分发挥CVC轧机的能力,以期得到符合要求板凸度的成品·采用此方法进行板凸度分配设定,同时结合辊系弹性变形模型、工作辊热凸度计算模型、CVC工作辊横移设定模型、负荷分配模型等,开发了计算板凸度调整和CVC工作辊横移设定的软件·利用所开发的软件对现场生产条件进行计算,其结果优于现场设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工作辊、支撑辊辊型的优化计算,将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辊型均改进为正凸度,改进后的辊型辊耗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冷轧厂轧辊损坏两年的跟踪调查.总结了轧辊损坏的规律,并找出了辊面剥落是导致轧辊服役期未满、早期报废的主要原因。根据现场条件及裂纹的产生和接触应力情况,从使用出发,分析了影响辊面剥落的诸因素,为冷轧厂采取措施提高轧辊寿命提供理论依据。最后总结了使用中防止辊面剥落的措施。冷轧厂3年的实践表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辊耗从1.002kg/t下降到0.616kg/t。  相似文献   

13.
从厦门港的优势及地位出发,提出在厦门港建滚装码头及台湾海峡两岸全面直航后开展厦台滚装运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宽带钢热轧机轧辊磨损与辊形评价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通过对大量辊形的实测,得到宽带钢热轧机各架轧辊的不同磨损型式,并引入轧辊特征法对这种常规轧辊辊形及一种改进的新辊形进行了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微尺度辊缝形状调节,提出了辊型电磁调控技术,并自行设计制造了φ270 mm×300 mm辊型电磁调控实验平台.通过电磁-热-力耦合数理建模,并对比分析相同工况实验和仿真结果,发现两者结果十分接近,模型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等效电流密度和频率下轧辊凸度及轧辊凸度增长速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等效电流密度、频率、加热时间对辊型曲线的影响,并从避免电磁棒局部温度过高及便于轧辊凸度调节出发,给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热轧型钢轧辊孔型样板的CAD\CAM一体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轧辊孔型CAD/CAM一体化系统的意义并给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和体系结构图,分析了在穿孔机与计算机之间引入硬件接口,在3B或4B语言与CARD系统之间引入软件接口的关键技术,详细地介绍了轧辊孔型样板CAD/CAM一体化系统的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从生产实际出发,在讨论二辊斜轧机空间几何结构的基础上,用图解解析法介绍了一种辊型曲线的正截面解法,用球面包络法作为对比印证,并附有按正截面法编制的程序所绘制的辊型曲线图。  相似文献   

18.
对太钢热连轧SIEMENS模型控制结构及过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在高速钢轧辊开发方面提出了神经元网络分类建模的控制方法,以适应高速钢轧辊与高铬镍铸铁轧辊的轧制;同时,考虑到高速钢轧辊磨损的遗传性和累加性,改进了轧辊磨损凸度计算方法,快速、高效地投入高速钢轧辊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两任意平面图形间又滚又滑时的运动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