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喷砂酸蚀(SLA)对Ti及Ti6Al4V表面形貌以及成骨细胞增殖和生物活性的影响,为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将样品分为Ti(对照组)、Ti(SLA组)、Ti6Al4V(对照组)、Ti6Al4V(SLA组)4组,对照组进行打磨抛光处理,SLA组进行打磨抛光和SLA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3D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样品的表面形貌与粗糙度;ICP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检测置于模拟体液(SBF)中的Ti及Ti6Al4V元素析出情况;将成骨细胞接种于各组样品表面,通过SEM观察成骨细胞的伸展状态;MTT实验和AKP实验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水平.结果:SLA后的Ti及Ti6Al4V表面形成微米级多孔粗糙结构;Ti及Ti6Al4V置于模拟体液中均有元素Ti析出,Ti6Al4V析出了少量Al和V元素;SLA组细胞增殖量和⊿A值均高于对照组,SLA后的Ti6Al4V组细胞增殖量和⊿A值高于Ti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SLA可改善Ti及Ti6Al4V表面形貌形成微米级多孔粗糙结构,从而提高Ti及Ti6Al4V表面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水平,且SLA后的Ti6Al4V更有利于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2.
对纳米αFe_2O_3进行二巯基丁二酸表面修饰,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其形貌,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其磁学性能.配置含纳米αFe_2O_3浓度为10μg/m L的培养基培养牙髓干细胞,以不添加纳米αFe_2O_3的培养基为对照组.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纳米αFe_2O_3组与常规培养基组的细胞形态,以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碱性磷酸酶(ALP)试剂盒检测细胞ALP活性,并进行茜素红染色以检验其矿化能力.结果表明,所用纳米αFe_2O_3为棒状,尺寸约10nm×90 nm,VSM结果显示其没有磁性.纳米αFe_2O_3培养基中牙髓干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情况与常规培养基中情况没有差异,但是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矿化能力则显著提高(p0.05).由此说明,纳米αFe_2O_3对牙髓干细胞的形态和增殖没有影响,但却会促进其向成骨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热合成工艺,以钛酸丁酯(Ti(OC4H9)4)为前驱体,通过改变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和体系的pH值,合成了不同晶型和形貌的二氧化钛(TiO2)微粒.同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此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物的体积分数和pH值对TiO2微粒的晶型、形貌和晶粒尺寸均有较大的影响.当Ti(OC4H9)4体积分数较大时,出现锐钛矿型晶体,但结晶不完善,微粒较大,且有团聚现象;Ti(OC4H9)4体积分数较小时,出现金红石型晶体,微粒相对较小,随着反应物体积分数的减小微粒的晶型由锐钛矿型转为金红石型,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在酸性溶液中,有利于形成金红石型微粒,而在碱性溶液中,有利于形成锐钛矿型微粒,随着体系的pH值增加,晶粒尺寸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成骨细胞诱导骨髓基质细胞体外成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在不使用细胞因子或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成骨细胞(Osteoblast,OB)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混合培养时,成骨细胞提供的成骨微环境能否在体外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复合支架形成成熟的骨组织.研究成骨细胞诱导BMSCs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指成骨细胞与骨髓基质干细胞数量的比值).方法:SY别培养SD乳鼠的成骨细胞与SD大鼠的BMSCs,将成骨细胞和BMSCs以1:9、2:8、3:7、1:0的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培养,通过测定第3、6、9天培养液上清中的碱性磷酸酶(ALP)的含量,研究成骨细胞促BMSCs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将两种细胞以该最小浓度比混匀接种于涂附Ⅰ型胶原壳聚糖材料支架上(直径9 mm,高3mm)作为混合培养组,相同终浓度的单纯成骨细胞和单纯BMSCs分别接种于相同支架作为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另设置低比值成骨细胞对照组(仅含有共培养组中相同的成骨细胞数,但不含有共培养组中的BMSCs).全部标本均于体外培养8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骨进行评价.结果:成骨细胞和BMSCs以3:7的比例进行混合培养时已可实现有效成骨.3:7比例的混合培养组及阳性对照组(成骨细胞组)体外培养8周后大体观察和苏木素-伊红染色(HE)、ALP染色基本相同,均表达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Ⅰ型胶原,形成了较成熟的骨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BMSCs组)和低比值成骨细胞组,原细胞支架复合物变小、变形.低比值成骨细胞组在局部形成了少量的骨组织,阴性对照组(单纯BMSCs组)未能发现骨样组织形成.结论:在不使用细胞因子或化学药物的情况下,成骨细胞提供的成骨微环境能够在体外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形成成熟的骨组织.混合细胞中成骨细胞与BMSCs的比例为3:7时是有效成骨的最小比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脂肪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由3T3-L1细胞诱导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脂肪细胞以0.1g·L-1黄芪多糖培养基干预,对照组脂肪细胞普通培养基培养.ELISA法测两组脂肪细胞及培养基中TNF-α、IL-6蛋白的含量,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两组脂肪细胞TNF-α蛋白和IL-6蛋白mRNA水平.结果实验组脂肪细胞及培养基中TNF-α、IL-6蛋白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00),而且实验组脂肪细胞TNF-α蛋白和IL-6蛋白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黄芪多糖可抑制脂肪细胞释放炎症细胞因子,控制脂肪组织的慢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含Hf和Ta新型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中碳化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Hf和Ta新型镍基高温合金FGH98Ⅰ等离子旋转电极(PREP)雾化原始和不同温度下预热处理粉末中的碳化物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粉末中MC′型碳化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富Ti、Ta和Nb,另一类为含Ta、Hf和Zr.两类碳化物均含有一定量非碳化物形成元素Co和Ni及中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Cr和Mo,并以块状、粒状分布于枝晶或胞晶间;随着预热处理温度升高,粉末中富Ti、Ta和Nb的MC′型碳化物转变为MC型碳化物,且其所含Ti、Ta和Nb的总量增大;含Ta、Hf和Zr的MC′型碳化物发生分解和转变,析出稳定的M23C6、M6C和MC型碳化物,M23C6碳化物的析出和溶解温度为950℃和1150℃,M23C6和M6C碳化物共存温度为1000~1100℃.另外,粉末中微量元素Hf和Ta主要以碳化物和γ′相参与碳化物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吸附剂微粒对气液传质的增强,研究了浆料鼓泡塔内异丙醇-水/4A分子筛和叔丁醇-水/分子筛浆料系统内吸附剂微粒对气液传质的过程.考虑液相返混及气液两相间传质,建立了浆料鼓泡塔内气液传质模型,数值求解该模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考察了系统中加入吸附剂微粒后,不同固含率对不同平均粒径下增强因子的影响及粒径对液相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微粒的加入使气液传质得到增强.固含率增加,气液传质增强,当固含率超过4%后,气液传质的增强变得缓慢.微粒的粒径越小,对气液传质增强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九节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悬尾、强迫游泳、自主活动和利血平诱导抑郁症模型实验,研究九节木地上部分醇提物的抗抑郁活性.结果:九节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50、100、150 mg.kg-1)能显著缩短小鼠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p<0.05).九节木地上部分中、高剂量组(100、150 mg.kg-1)对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的下降和眼睑下垂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结论:九节木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Smad7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mad7-BMSCs)在体外抑制肝纤维化的潜在机制.方法:实验将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分为A组、B组,分别与Smad7-BMSCs和PBS共同培养.通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Col1和HA的含量;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培养72 h,收集细胞并提取总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中Smad7、Smad3、MMP-1、TIMP-1、Col1 m 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mad7、Smad3、p-Smad3、MMP-1、TIMP-1、Col1蛋白的表达.结果:(1)A组细胞培养液中Col1和HA的含量显著下降(P 0. 05);(2)A组细胞增殖显著降低(P 0. 01);(3)Western和PCR结果显示,A组细胞中Smad7、MMP-1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较B组显著升高(P 0. 01),而p-Smad3、TIMP-1及Col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1).结论:Smad7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可能通过降低肝星状细胞Smad3蛋白的磷酸化,从而影响MMP-1/TIMP-1平衡,促进星状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而实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常规氧化物混合法,制备了Ca[(Li1/3Ta2/3)1-xTix](CLTT)O3-δ(0.50≥x≥0)微波介质陶瓷.X射线衍射表明,CLTT是具有正交相结构的连续固溶体,而且B位Li和Ta形成了1∶2的有序化结构.用Ti4 部分替换Li1 和Ta5 稳定了钙钛矿相,破坏了1∶2有序化结构,促进了Ca[(Li1/3Ta2/3)1-xTix]O3-δ(x=0.20,0.30)陶瓷的晶粒生长.当x组分从0增加到0.50时,微波介电常数ε从24增至48,品质因数Qf值从42000降至11000GHz,谐振频率温度系数τf也由负变正.含B2O3的Ca[(Li1/3Ta2/3)0.7Ti0.3]O3-δ陶瓷在1050℃烧结,可获得ε=35,Qf=22800GHz,τf=-4 1×10-6/℃的新型微波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淫羊藿甙对高浓度葡萄糖抑制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是否具有保护左右,采用含10 mmol/Lβ-磷酸甘油、50 mg/L维生素C以及10~(-8)mol/L地塞米松的α-MEM培养基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根据培养基葡糖糖含量不同分别设置对照组(5. 5 mol/L葡萄糖)、高糖组(22 mol/L葡萄糖)和药物干预组(22 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组各组细胞换液时分别加入0. 1μmol/L、1. 0μmol/L和10μmol/L的淫羊藿甙。通过茜素红染色、钙含量检测方法检测诱导培养25 d后细胞外钙含量,使用Real time PCR检测诱导培养7 d后成骨标志分子表达,观察各组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情况。使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诱导培养7 d后的各组MC3T3-E1细胞内自由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水平。结果表明:22mmol/L葡萄糖组细胞钙含量最低,成骨标志分子ALP、Osteorix及Runx2表达降低,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升高,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受到抑制。使用不同浓度淫羊藿甙干预后,细胞钙含量升高,成骨标志分子ALP、Osteorix及Runx2表达升高,细胞内自由氧生成水平降低,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抑制作用呈现浓度依赖性的减弱。可见淫羊藿甙能够通过降低细胞内自由氧水平,减弱高浓度葡萄糖对成骨细胞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处方因素对赖诺普利聚乙烯醇微粒(LIS—PVA—MP)载药量与包封率的影响。方法:喷雾干燥法制备LIS—PVA—MP,单因素考察聚乙烯醇(PVA)的醇解度、分子量、浓度和料液中投料比对载药量与包封率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PVA醇解度、浓度、料液中投料比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组的指标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PVA分子量的不同水平组的指标均值无显著性差异(α=0.05)。结论:PVA醇解度、浓度、料液中投料比对微粒载药量与包封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温固相法合成了2种无机-有机杂化纳米材料,1∶12杂多酸苄基三甲基铵盐纳米微粒, (C10H16N)3[PW12O40]·5H2O (1) 和 (C10H16N)4[SiW12O40]·2H2O (2).分别用元素分析、IR、TG-DTA和TEM等对其组成、结构、颗粒大小和表面形态等进行了表征.并研究、探讨了2种材料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显示,2种产物的微粒仍保持Keggin结构,化合物1微粒近似为球形,化合物2微粒为棒形,平均粒径分别为60 nm和50 nm.2种季铵盐纳米微粒对H2O2分解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稀土离子La3 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细胞骨架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相关机理.用细胞计数法检测了成骨细胞的增殖.用RT-PCR技术测定了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桥蛋白(OPN),骨涎蛋白(BSP)以及cbfa-1 mRNA水平.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细胞中F肌动蛋白(F-actin)的变化.结果显示:La3 在48h促进了成骨细胞增殖;在4 d促进了早期分化指标ALP,BSP和cbfa-1 mRNA的表达;在21d促进了晚期分化指标OC和OPN mRNA的表达.与此同时,La3 使成骨细胞骨架发生重组.另外,Western Blot分析证实La3 作用于成骨细胞短时间即可激活粘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结果提示,La3 通过提高FAK酪氨酸的磷酸化水平,改变细胞骨架的分布和聚合,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对小鼠肝功能,炎症因子及肝纤维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ICR雄性成年小鼠40只,随机分组为空白对照组,迷迭香酸对照组,CCl4模型组和迷迭香酸治疗组,每组10只,同时在造模的后两周给予迷迭香酸治疗,最后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肝功能ALT和AST,Real-Time PCR测定肝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6,IL-12,MCP-1)及肝纤维化指标(α-SMA,Colα1(I)和Colα1(Ⅲ))的mRNA水平.结果:与CCl4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治疗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水平约下降了2倍,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2的mRNA水平下降了约2倍,MCP-1的mRNA水平减少约5倍,肝纤维化指标α-SMA,Colα1(I)和Colα1(Ⅲ)的mRNA值同样下降约2倍水平.结论:迷迭香酸具有保护肝功能,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二膦酸盐不仅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同时对成骨细胞也起一定的作用.用酶消化法取乳鼠颅盖骨进行成骨细胞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阿仑膦酸钠高、中、低剂量组.从BMP-2/Smads/Runx2/Osterix信号通路角度观察二膦酸盐对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比色法结果显示干预2和4d后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的碱性膦酸酶(AKP)显著增加,其中中剂量组表达最高,各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第6天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AKP逐渐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随着天数增加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的BMP-2逐渐增加,其中中剂量组表达最高,各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2和4d后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的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显著增加,其中中剂量组表达最高,各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第6天各剂量阿仑膦酸钠组Collagen Type I逐渐下降,空白对照组随着天数逐渐增加,但均低于同时期用药组(p0.05);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结果显示BMP-2、Smad1/5、Runx2和Osterix mRNA表达在干预后,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阿仑膦酸钠组的含量高于同期的空白对照组.提示阿伦膦酸钠能刺激成骨细胞增殖,增强BMP、AKP活性,通过BMP-2/Smads/Runx2/Osterix通路上调相关基因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7.
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木瓜提取液12周后,测定大鼠Ⅰ型胶原(ColⅠ)、组织蛋白酶L(Cath L)、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并行股骨并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表明:木瓜提取液组与雌激素组能显著增加大鼠的骨小梁的数量、降低Cath L的表达,木瓜高剂量组与雌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这一作用在高剂量组更加明显.木瓜提取液能够降低破骨细胞Cath L的表达来抑制骨基质中ColⅠ的分解,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和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奠定基础.取胎龄16周的人流产胚胎,胰酶消化结合机械法分离成单细胞悬液,以2×106个细胞/mL接种到含hEGF和h-bFGF的DMEM/F12、N2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10% FBS诱导神经干细胞球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 结果显示从人胚大脑分离出的细胞经悬浮培养可以形成细胞球,表达Nestin蛋白.经诱导分化后具有表达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说明人胚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可以稳定生长,并能分化成为神经原及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9.
为验证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的成骨定向分化,将成骨分化培养基培养作为成骨组,完全培养基培养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VON KASSA染色结果显示:h MSCs具有良好的成骨分化能力,钙结节明显;碱性磷酸酶(ALP)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成骨组的ALP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12 d达到峰值,随后进入平台期.为验证h MSCs和聚乳酸-羟基乙酸/磷酸三钙(PLGA/TCP)的相容性,将PLGA/TCP上培养作为立体培养组、平面上培养作为平面对照组进行相关分析,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细胞能在材料上粘附生长并进行成骨分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结果显示立体培养组的增殖率在5和7天时要明显高于平面对照组(P0.01),ALP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立体培养组的成骨分化效果在3、5、7天时要好于平面对照组(P0.05),证明h MSCs和PLGA/TCP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具有结合生成组织工程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微粒群优化算法(PSO)是一种有效的随机全局优化技术.文章针对利用微粒群优化算法进行多极值点的函数优化时,存在陷入局部极小点和搜索效率低的问题,把信籁域搜索技术引入到PSO算法中,提出了基于信籁域搜索的微粒群优化算法(TRPSO).该算法保持了PSO算法结构简单的特点,改善了PSO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计算精度.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性能优于混沌微粒群优化算法(CPSO)和基本微粒群优化算法(PS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