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用 TiO_2-CuSO_4联合催化,在K_2SO_4存在下,用 H_2SO_4消化食品试样测定总蛋白质含量只需50min 便可消化完全,与国家标准采用的 CuSO_4催化剂比较明显地缩短了消化时间。回收率试验、对照试验和重复试验验证了本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微波消化法在微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种快捷有效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即采用聚四氟乙烯高压罐微波消化法处理样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到较优的消化条件,并在此条件下做锌、铁、锰的添加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为97.05%、94.3%、90.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4.1%、3.4%。另外,还做了扩展试验,与国标法对照的试验。通过试验和比较,证实该消化方法具有安全、省时、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测定土壤中重金属Pb、Cd、Cu、Zn、Ni前处理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试验,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Zn、Ni,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Pb、Cd。结果显示, 消化方法、消化蒸干与不蒸干对测定的准确性影响较大,其中王水+HClO4 消化法体系温度对Pb的回收率影响极大; HNO3 +HClO4 +HF常压消化法和HNO3 +HClO4 +HF密闭容器压力消化法均需用聚四氟乙烯烧杯,由于不透明,不易观测消化过程,很容易出现蒸干现象,影响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消化测定煤和土壤中微量元素砷。用硝酸高压消解,然后用原子荧光仪测定。方法的检出限0.011ng/L,线性范围0~40ng/L,其回收率为90.95~104.25%。该方法简便了煤和土壤中砷的消化和测定,精密度高,检出限低。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镉的快速溶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过氧化氢和硝酸溶液,沸水浴法,消化置于比色管中的土壤样品,该方法与常规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消化速度快,重现性好,溶出率高等特点.处理一批样品仅用2小时,样品回收率94%以上,溶样的重现精度和再现精度均小于5.0%,样品溶出量与强酸消化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压消化罐法消化样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实验方案,用ICP-AES测定了煤燃烧后底灰中的镁、锰、镍、钾、钙、铝、铁、铜、镓、钛、汞、钒、锗、铈14种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89.0%~10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97%.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实现了多元素同时测定,测量结果表明,煤燃烧后的底灰与原煤相比微量金属元素普遍得到了富集.  相似文献   

7.
用干消化石灰粉末作脱硫剂在变速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在Ca/S比为1.1并喷入适量水情况,脱硫效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8.
用干消化石灰粉末作脱硫剂在变速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脱硫试验研究,在Ca/S比为1.1并喷入适量水的情况下,脱硫效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9.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白菜素中铁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波消化技术对岩白菜素试样进行预处理.针对样品特性,选择了较佳的微波消化条件与操作参数,建立了用微波消化-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白菜素中铁锌含量的方法.减少了样品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回收率为97.5%-102%;RSD为1.5%-5.1%(n=10).  相似文献   

10.
汞、砷、铅为无机毒性元素。本文作者采用微波高压消化法对动物体组织进行消化处理,用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消化试样进行分析。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回收率、灵敏度及极好的准确性,从而建立了一个快速、准确、简便的测定汞、砷、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不同颗粒含量砂土的粒度分维值,开展降雨条件下砂土泥石流启动模型试验,分析试验现象、位移场及含水率变化情况,总结分形特征下泥石流的启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粒度分维值随细粒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坡体发生明显现象的时间越早,泥石流启动的总体历时越长。分维值较大时,以坡表侵蚀破坏为主,坡表整体位移均匀,启动历时长;雨水分布不均匀,滑动带内外含水率差异显著,持水时间长;分维值较小时,以滑坡型破坏为主,启动历时短,产生位移大;雨水运动以渗流为主,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滑动带内外含水率差异减小,持水时间逐渐消失。分维值大小适中时,以过渡型破坏为主,泥石流启动时位移最小,历时较长,灾害程度最轻。  相似文献   

12.
超声一紫外法测定土壤中石油类物质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氯甲烷作为提取剂抽提土壤中的石油类物质时,最佳超声提取条件是:超声波功率为25W,室温下超声提取15min,每个样品提取2次,每次加入提取剂20mL。将提取物中的溶剂蒸发后,用石油醚溶解残余物,再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宽,精密度和准确度好,相对标准偏差为180%,加标回收率为953%,最低检出限为0.003mg/g。  相似文献   

13.
西藏措勤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措勤盆地位于西藏冈底斯地块中西段,是在古生界褶皱基底上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盆地.通过对措勤盆地内发育的构造、地层、岩石及沉积相综合分析,讨论了措勤盆地与喜马拉雅构造带和班公-怒江构造带的对应演化关系,反演了措勤盆地的地质发展历史.其演化经历了盆地基底形成阶段(D-P)、复合弧后盆地演化阶段(J-E2)和高原隆升盆地消亡三个阶段(Es-现今).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IS)的印刷电路板检孔系统。该系统检测宽度为216 mm,分辨率为200 dpi。系统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作为控制核心,以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为图像采集工具,分析了它的工作时序,完成了对印刷线路板的图像采集;通过控制TLC5540,实现了图像数据的模数转换,利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树种苗木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人工熏气箱法研究了我国北方主要经济树种苗木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抗性,结果表明:在同等浓度下,对二氧化氮的抗性要比二氧化硫强;两种污染物对植物的伤害症状有所不同;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以银杏为最强,与白蜡树相当,其次为海棠果和杜梨,桃树的抗性最差,与樱花相似,而针叶树的抗性明显要低于阔叶树;对二氧化氮的抗性以银杏为最强,与悬铃木相似,其次为杜梨、柿树,无花果和杏树最差,针叶树的抗性较强.研究结果为经济林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意识的形式是由三重结构组成的系统。意识的第一重形式是物质运动形式,其表现是人脑的生物电运动;第二重形式是信息处理形式,其表现是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第三重形式是符号表达形式,其表现是人类的各种语言。物质运动形式是意识产生和存在的生理基础,信息处理形式是人类意识的本质表现,符号表达形式则是意识的外化。三共同构成了意识的形式系统。  相似文献   

17.
PVC片材脆断机制的探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探查已损坏的PVC薄片脆断机制的方法.用FT-IR,X射线萤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XRD)仪,热分析仪,拉力试验机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易断的PVC片材(A)和不断的PVC片材(B)的组成,结晶度,软化点,力学性能及表面形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①A和B都是由PVC树脂,含酯增塑剂以及少量有机锡、含硫的光、氧稳定剂及TiO2的白色遮盖剂组成的多元复合体系[1].不同的是增塑剂质量分数[2]A是10.42%,B是15.5%;②A的结晶度是13.3%,软化点是64.2℃;B的结晶度是5.6%,软化点是56.5℃;③A的织态结构是高度取向的且在平行取向方向存在小于1μm的多条细裂纹.其纵向抗张强度是55.38%,横向抗张强度为41.6MPa;④B是"毛毯"织态结构.其纵向抗张强度是67.24MPa,横向抗张强度是64.25MPa.文中对A类片材断裂的机理进行了讨论.该片材主要是本体材料塑化不好又进行单向过渡取向造成.  相似文献   

18.
控制提取工艺需要测定柯柯豆碱母液中柯柯豆碱、咖啡因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柯柯豆碱母液中柯柯豆碱、咖啡因的含量 ,以 C8柱为色谱柱 ,以 V(体积分数为 0 .0 0 4 5 %的高氯酸 )∶ V(乙腈 ) =80∶ 2 0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2 80 nm,柯柯豆碱与咖啡因色谱峰的分离度大于 4 ,线性范围为 10~ 80μg/ m L ,相关系数大于0 .999,回收率大于 99.0 %。  相似文献   

19.
三维电极电解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三维电极电解法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槽电压、停留时间、污水的pH值和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电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生活污水的最佳处理槽电压为12 V,停留时间为80 min左右,CODCr的去除率在70%以上,处理电耗受原水电导率影响很大。三维电极电解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较低等特点,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阅读指导的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阅读活动的指导措施是:指导阅读、推荐书目、发展书评,开办阅读培训班,利用网络开展导读活动,成立读者协会,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组织大学读书活动,展示阅读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