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环境中砷的测定方法,包括目前比较成熟的用于砷测定的光度分析法和原子光谱法中的各种技术,以及处于研究阶段的生物学方法、电化学方法及用于砷的形态分析的联用技术,并结合目前砷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现状,展望了环境中砷的测定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砷化学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砷形态和痕量分析研究进展,包括分离、测定方法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用一台自制的非色散原子荧光光度计与氢化法相结合测定痕量砷。荧光测量是建立在用硼氢化钾还原砷,并将砷的气体氢化物导入电加热石英管中原子化的基础上。砷的检出极限是0.2ppb或1ng。试剂空白在5毫升样品溶液中相当于5ng的砷。分析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从检出极限算起约为3个数量极。该法应用于饮用水、废水和人发中痕量砷的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砷是对人体有害的痕量元素之一。砷及其化合物被饮用后,可由肠胃道、汗腺、唾液腺、乳腺排出体外。砷在体内能损坏肝脏,致使发生肝硬变。特别能通过胎盘循环而影响胎儿等。因此控制和监测饮水中的微量砷,显得十分重要。砷的测定,通常是用比色法、极谱法、原子吸收来完成。用环炉技术测定饮水中的痕量砷,在文献中还未见到报导。本文用动力催化反应于环炉技术,由砷钼酸铵中释放出的钼对双氧水和碘化钾定量的催化作用,用淀粉为显色剂。并采用微量萃取分离和浓集的方法,以测定饮水中0.02PPm砷。  相似文献   

5.
研究二苯并18-冠-6冠醚交联壳聚糖对砷的吸附行为,建立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中痕量砷的形态分析方法,探讨了最佳分析条件.该法用于分析实际环境水样富集倍数达50倍以上,用2 mL 0.40 g·L-1酒石酸洗脱可直接测定有机砷含量,用2 mL 4 mol·L-1 HCl洗脱可直接测定无机砷含量.该法用于环境水中超痕量砷的形态分析测定,回收率达94%~105%,检出限(3σ)为0.20 μg·L-1,相对标准偏差为2.6%~3.2%.  相似文献   

6.
砷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粮食、土壤等物质中均存在着痕量砷.它有可能导致皮肤癌、肺癌、动脉硬化等疾病,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影响.测定痕量砷的常用方法是Ag-DDC比色法,此法准确度虽高,但实验中使用有机溶剂较多.近年来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水样中痕量砷的价态分析新方法.在 pH=10条件下,以 MgNH_4PO_4与 As(V)共沉淀,实现 As(Ⅲ)与 As(Ⅴ)的分离.克服了色谱和萃取分离的缺点,并同时具有分离和富集的双重功能,利用 HG-QFAAS 法测定砷.用本法分析了饮水中 ppb 级的总砷和各价态砷含量,并同SRHG-AAS 法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法具有简便实用,灵敏度高和精密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中药中的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中砷元素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所以对中药中砷元素的测定具有重要的意义.砷的常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1,2],极谱法[3],原子吸收法[4]等,本文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中药中砷元素的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10ug/L,线性检测范围为0~10ug/L.  相似文献   

9.
光散射技术在物理化学、胶体化学和高分子化学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从Pasternack[1]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技术以来.我们利用该技术,建立了十分灵敏的测定痕量DNA的方法[2,3].随后,共振光散射技术广泛用于痕量蛋白质、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药物的测定中.本文报道了一种简单灵敏的蛋白质测定方法--比布列西猩红共振光散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含砷废水、废渣的处理处置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砷废水和废渣对环境危害极大,砷污染的治理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总结了近些年来含砷废水、废渣的处理方法及发展状况,以及各种除砷技术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处理含砷废水的化学法、物理法及生物法;含砷废渣处理的稳定固化技术、火法焙烧和湿法回收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选取江西省10个县市的100份新收获稻米为实验材料,分别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稻米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良好,稻米粉标准物质测定结果良好。100份稻米中的总砷含量变化为0.045~0.382mg/kg,均值为 0.170mg/kg;无机砷含量变化为0.000~0.180mg/kg,均值为 0.067mg/kg;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江西省10个县市稻米中的总砷和无机砷含量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其中无机砷含量的差异性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证实,稻米无机砷中三价As3+含量较高,约占无机砷含量的90%。美国环境保护署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江西省稻米中无机砷含量的暴露对人体健康没有风险。  相似文献   

12.
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等联用技术以及毛细管电泳原子荧光光谱联用技术在砷形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并对砷形态分析中的样品贮存、前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  相似文献   

13.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中的微量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还原剂用量、酸介质及其酸度、载气及屏蔽气流量、原子化器温度和观测高度对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探讨了共存离子对砷测定的干扰及消除方法,提出以硫脲- 抗坏血酸- 柠檬酸作为预还原抗干扰剂,可有效消除金属离子对砷测定的干扰,并对有关机理作了初步探讨,成功地测定了某些蔬菜样品中的砷,方法检出限(3σ)为1.26 ng/g,回收率为97.5% ~104.5% ,相对标准偏差为0.79% ~1.43% 。  相似文献   

14.
在选择了样品最佳消化方法、 砷化氢和汞蒸气生成及检测最佳条件的基础上, 将流动注射与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结合, 建立了土壤中砷和沉积物中汞质量浓度的测定方法. 结果表明, 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中砷的检出限为2 ng/L, 精密度为1.36%~5.08%, 准确度为93.6%~106.1%. 测定沉积物中汞的检出限为3 ng/L, 精密度为0.97%~5.53%, 准确度为93.2%~109.6%. 流动注射氢化物原子吸收法简便、 快速, 分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要求, 可以用于土壤中砷和沉积物中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为测定小麦中的微量砷,并研究其自然迁移规律和生物吸收比的特性,以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郭盆村的土壤和小麦为样品,用微波炉密闭消解体系进行消解,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进行测定,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砷标准曲线的工作范围为0~80μg/L,相关系数r>0.999,检出限为0.073 1μg/L,仪器测定标准溶液的RSD为1.4%(n=11),加标回收率为91.57%~107.1%.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中砷的生物吸收比随土壤中总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小于1%.  相似文献   

16.
康恺  王忻 《科技咨询导报》2013,(22):204-205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同时快速测定污水中砷,汞的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采用湿法消解一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污水中的砷,汞,并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砷在0~40ng/mL的范周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0.09ng/mL,相对标准偏差4.2%(n=11),回收率为92.9%~101.9%;0~4ng/m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0.0078ng/mL,相对标准偏差1.9%(n=11)回收率90.8%~101.4%。结论:方法吴有简便,快速,准确的优点,应用于污水中砷,汞的检测,结果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树脂动态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痕量As(Ⅲ)和As(Ⅴ)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盐酸浸提和树脂分离的最佳条件,探讨了仪器的工作条件、试剂浓度及不同增感剂对砷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成功地对5种中成药中的砷进行了形态分离及分析.方法检出限为84.9 ng/L,RSD为1.41 %.回收率为90.8%~110.2%.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王水浸取样品,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同时测定重晶石中的砷和汞,并对样品的浸取方法,干扰元素及各种实验条件进行研究.建立的HG-AFS同时测定重晶中砷和汞含量的分析方法,满足进出口检验快速准确的要求.砷和汞的回收率在92.53%~120.00%之间,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砷0.77(n=11),汞1.02(n=11),检出限为砷0.45ng/ml,汞0.01ng/ml.  相似文献   

19.
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等温平台条件下利用标准加入法直接测定了高纯铟中的痕量杂质铅和砷.并对石墨炉加热程序中的干燥时问、灰化温度及原子化温度进行了优化,同时也考察了介质酸度的影响.本方法中铅和砷的特征质量分别为37.8pg和40.7pg,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分别为2.8%和2.0%,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5.6%~95.4%和97.3%~105.0%,是测定高纯铟中杂质铅和砷的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无色散原子荧光分析法同时测定水中的微量砷、硒,确定了仪器及氢化物产生的最佳实验条件。测定结果表明实际样品中砷的回收率在85%~110%之间;硒的回收率在92%~102%之间,样品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砷在1.1%~4.8%之间,硒在5.0%~5.9%之间。本方法可一次消化样品并同时测定砷、硒的含量,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基体干扰少、灵敏度高、分析结果稳定可靠、节省试剂等特点,并且采用自动进样,适于大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