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与社会主义现实之间的差距。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文章客观地指出列宁逝世后,斯大林过早地推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模式,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偏离。建国后,我国基本上照搬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从而迟滞了生产力的发展。文章重点论述了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史上竖起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在有关著作中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和性质的思想、关于苏维埃是俄国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的思想以及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体系中党和工会关系的思想,但忽视了列宁关于加强法制的思想和改革国家机关的思想。在列宁工农联盟的理论上,他忽视了列宁关于必须实行小资产阶级的土地纲领和不能违背大多数人意志的思想,忽视了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关于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的重要思想。在列宁民族理论上,他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民族问题上“两个历史趋向”的思想,但忽视了列宁关于在无产阶级国家大民族对小民族进行让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杰出的思想家,也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对于爱因斯坦和他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伟大的列宁、毛主席、周总理生前曾作过高度的评价.列宁把爱因斯坦列为“十九世纪末叶以来自然科学的许多大革新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列宁“反映”概念的三种界定和真实意义问题,论证了列宁在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和认识全过程三种意义上的“反映”范畴,指出了列宁“反映”概念的真实的、完整的意义,同时还论述了列宁“反映”说的能动性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过去学术界对布列斯特和约和“左派共产主义者”的研究,多偏重于列宁对“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抨击”或“粉碎”上,再加上历史的原因,使得人们对这个派别指责过多,对其性质也认识不清。本文旨在从列宁这个角度来初步探讨有关“左派共产主义者”的几个问题,着重分析“左派共产主义者”产生原因中列宁方面的因素及列宁对这个派别的批评和评价。“左派共产主义者”的产生是由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阶级、思想根源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造成的[1]。布哈林等人组织这个派别同列宁相对抗,固然有布哈林主观方面的原因,即其本身的理论缺陷,正…  相似文献   

6.
论列宁民族法制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民族法制理论是列宁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认为 ,完善民族法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民族平等和解决民族问题的法律保证。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事业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列宁民族法制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多民族的中国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制 ,从而大大地发展了列宁的民族法制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经济理论入手,简要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和论证。结合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揭示了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经济理论的创新及其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实践者,列宁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过宪政的概念,也没有对宪政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阐述,但他关于民主与法治的诸多论述中已经明显地包涵了丰富的宪政思想,在实践上亦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作过巨大努力。宪法至上是列宁宪政思想的前提;民主政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治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列宁宪政思想的最终目的。列宁的宪政思想及实践,对我国现阶段的宪政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内和国际理论界对列宁的土地及相关问题研究涉及列宁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探索、苏俄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现实路径、解决苏俄土地问题的思想理论等若干方面。确立分析框架,探讨列宁土地问题思想的历史条件、理论来源、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及当代价值是我们主要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年对经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①陈哲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摆在列宁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列宁对此进行了艰辛而可贵的探索。特别是其晚年的探索①,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了马...  相似文献   

11.
张复 《世界博览》2014,(2):22-25
正列宁晚年在僻静的高尔克村,深入地思考在俄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农民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历史课题,他最后的"政治遗嘱"凝聚着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心血。1918年秋天,也就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第2年,列宁遇刺。遵照医生的嘱咐,列宁到莫斯科近郊的高尔克村养伤。由于繁重的国家事务,列宁一直无法好好休息。从1921年开始,列宁每年到高尔克村休养一段时间,列宁中风后,从1923年5月直到逝世,列宁晚年一直住在高尔克村。高尔克村位于莫斯科东南郊40多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列宁故居已建成纪念馆,人们称之为"列宁山庄"。去列宁故居参观是我们的一大心愿,清晨,我们乘上"大巴车"行驶了近一个小时,来到列宁山庄。我们呼吸着清新芳香的田野空气,从停车处沿着白桦树林边上的一条小路走了几百米,来到列宁故居。这是由2栋旧别墅和一个小花园组成的院落,周边环绕着茂盛的几十米高的白桦树林。进入房间后,接待我们的讲解员是一位俄罗斯女  相似文献   

12.
列宁是世界各国元首中唯一一位高度重视图书馆工作和事业并形成了独到的认识的的领袖.列宁的图书馆学思想体系对前苏联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奠定了前苏联社会主义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列宁图书馆学思想体系虽然政治色彩浓厚,但其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广大人民对现状强烈不满,列宁根据国内外形势审时度势的提出了“新经济政策”,本文旨在分析这一时期内列宁对发展农村、农业、农民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对小农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经过了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理论的根本转变,最后形成了经过合作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本文试图对列宁的共耕制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以便了解当时列宁是怎样设想改造小农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问题的,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列宁合作制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唯物论的反映论原则在文艺领域的运用,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巨大贡献。 列宁曾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时代,由于斗争任务的需要,“他们所特别注意的是使唯物主义哲学向上发展,也就是说,他们所特别注意的不是唯物主义认识论,而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列宁的时代,资产阶级哲学家专门从事认识论的研究,他们集中于保护、恢复下半截的唯心主义,以对认识论的巧妙的伪造来冒充唯物主义。因此,列宁所特别注意的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同各种唯心主义,特别是同马赫主义的斗争中,列宁系统地阐述和进一步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6.
何玲  程红 《科技信息》2010,(10):I0078-I0079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非常时期经过艰苦的实践探索而提出的,是列宁主义的理论制高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然后综述了中国理论界对列宁在这一时期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二四年一月,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列宁逝世了,为了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为了表达苏联人民对自己领袖无限爱戴,苏联革命作家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文艺作品中再现列宁崇高而光辉的伟大形象。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斯大林同志在回答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提出的问题时说:“至于列宁和彼得大帝,那末彼得大帝是沧海一粟,而列宁是整个大海”。列宁的形象,是一个包含着巨大的历史范畴的形象,苏联革命作家在塑造列宁艺术形象的时候,只能选择列宁的某些特征,从特定的角度或侧面,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再现列宁的光辉形象。对于多  相似文献   

18.
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结合等方面,比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阐述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列宁作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马克思的第二个解读者。从文献上说来,列宁思想直接的继承者是恩格斯,他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恩格斯著作的影响,其中,对于唯物辩证法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如此。直接的受到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终结》的影响。列宁在继承马恩的辩证法思想的同时,深入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对于唯物辩证法的贡献是有着深远意义的。本文试图较系统的梳理和探究列宁对于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贡献。  相似文献   

20.
斯大林在有关著作中比较正确地阐释了列宁关于党的纪律,党的统一和反对派别活动的思想,但他关于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说法偏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此外,他片面地强调列宁关于清除自己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的思想,忽视了列宁关于严格治党的思想,对列宁主义工作作风的阐释过于简单化和浅层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