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专性寄生植物——肉苁蓉种子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在寄主根上的萌发过程。肉苁蓉种子具有典型的列当科寄生植物种子的特征,种皮内仅有球形胚,外包以胚乳。根据观察发现,只有当寄主梭梭的根穿入肉苁蓉种子的种皮内且刺激其球形胚产生“芽管状器官”,并连接于寄主根上后种子才能萌发,与肉苁蓉种子连接的部位主要在根毛区。首先在与寄主根连接的“芽管状器官”的頂部膨大为瘤状物,以后在内部分化形成输导分子并与寄主的维管束相连通,进而在瘤状物远离寄主根的一端分化形成頂芽,由此长成肉苁蓉植株。  相似文献   

2.
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综述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论述了国内外有关人工林地力衰退的概念和现状,分别从树种生物学特性、土壤有毒物质积累、土壤酸化、要分群落结构林地清理、整地、抚育及轮伐期等方面综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混交、施肥、变革栽培制度、和及变革人工林九落结构等方面综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研究,概述了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的最新进展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但木材人均消费量仅为发达国家的1/5,木材对外依存度接近50%。用材林对我国木材安全、生态安全、森林碳汇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用材林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水平较低,林分结构简单,生物灾害频发,其中真菌病害已成为我国用材林的主要生物灾害。笔者围绕我国用材林树种重要真菌病害的致病机制和绿色防控等科学问题,综述了我国主要用材林树种的重要真菌病害种类、危害特点、病原致病分子机制和内生菌防治病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用材林重要真菌病害的流行监测、病原-寄主互作、病害的栽培管理与可持续绿色防控等综合防控策略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肉苁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补益中药材,河西走廊是我国肉苁蓉的原分布区之一。通过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在论述肉苁蓉的种类、资源现状及其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人工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基础上,探讨了河西地区肉苁蓉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在开花时极美而特异,可供栽培观赏或作行道树。珙桐是一个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宽的树种,可进行人工大量引种,驯化和栽培。因而是一种值得引种栽培在道真县地区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我国虫草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分别概述了虫草种类与分布、寄主昆虫、生态环境、药用价值、液体深层培养及人工驯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虫草研究与利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区落叶松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经营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内人工林的经营问题关系到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针对我国东北林区保护区中占较大比重的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东折棱河自然保护区,不同经营方式和针阔混交比例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规律。采用Simpsonindex(DS和E)和Shannon-Weinerindex(H)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大阔叶树的比例,有利于提高其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在物种多样性研究的基础上,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提出了人工落叶松林的“栽针保阔”经营方式,给出了保阔的树种,可以选择水曲柳、黄檗、色木和春榆与兴安落叶松混交。混交造林时,可以通过调节树种种间关系,形成良好的林分结构,发挥其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8.
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地力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理兴 《广东科技》2011,(24):76-77
杉木是南方主栽速生用材树种。南方由于营造大量杉木人工纯林,导致了杉木人工林林分质量下降,林地地力衰退,尤其是在多代连载杉木林地上,林地地力衰退问题就更加严重。针对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下降的原因及保持地力途径作出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分月扇舟蛾是危害杨树的一种食叶害虫,对杨树人工林构成严重的威胁.通过抗性树种的选择、灯光诱杀、人工收集以及使用化学杀虫剂等技术措施,可有效地防治分月扇舟蛾.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格尔木地区植物生长期短,植被退化严重、长势不良,经济树种缺乏。枸杞适应范围广,适应性较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耐干旱、瘠薄、盐碱、沙荒,适宜在青海格尔木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栽培,有效地对该树种进行人工栽培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混交林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如果是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叫纯林。合理地进行树种混交,可使人工林形成多层次、冠层厚的结构,对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增强防护效能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常用的造林方法,并对混交林的造林技术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2.
水腊人工栽培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腊为优良的绿化树种,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几年在城市绿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人们开始纷纷进行人工栽培。本文介绍水腊人工栽培技术,以供各位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沈钢 《杭州科技》2005,(3):24-24
5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药学会主办、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和杏辉天力(杭州)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第3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在余杭临平杭州城市花园酒店召开。管花肉苁蓉产自沙漠,常寄生于沙漠中的红柳根部,依靠寄主供给养料和水分生长。该产品是提炼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重要原料。杏辉天力(杭州)药业有限公司属台湾上市公司杏辉医药集团,2003年落户余杭省级高新园区,并已认定为杭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中心,在新疆和田地区开办GAP药材种植基地,重点研究开发中药新药。此次研讨会的召开,能够更好地开展肉苁蓉及其沙生药…  相似文献   

14.
牟定城区面山三种人工林群落比较水文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标准径流小区技术,对牟定县3种人工林群落进行了比较水文生态学研究。研究表明,直干桉-黑荆混交林和云南松人工林群落与无林地对照、直干桉人工林群落相比,具有强的径流调控能力;在个体水文生态作用方面,直干桉和黑荆树冠截留能力比云南松强,而云南松树干茎流量较高,直干桉树冠下降雨量比云南松、黑荆要大。不同树种水文生态作用的差异与其树种的生物学特征特性有关。几种树种冠下降雨量、树干茎流量、树冠截留量与降雨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线性回归方程来模拟。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主要体现在人工林群落使地表径流发生频率降低,径流量减小。人工林群落对径流的调控能力是无林地的4倍,但是在高的降雨强度下,这种调控能力会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蔡金清 《海峡科学》2006,(8):51-51,58
苦槛蓝是一种常绿灌木,多生在海边潮界线上呈野生状态.通过在沿海沙荒风口地段的人工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苦槛蓝适应性和抗性强,可以作为海岸前沿的绿化和固沙树种.  相似文献   

16.
在连续3年的定位观测和分析基础上,本文报道了锈色粒肩天牛与文献中的几种寄主树种内含物的关系.结果如下:(1)根据室内饲养下锈色粒肩天牛成虫对不同树种的取食危害及产卵情况,可将报道中的几种寄主树种分为四类:高感树种(国槐)、低感树种(黄檀云实)、抗虫树种(刺槐)、免疫树种(旱柳).(2)对不同树种的内含物的测定分析发现,不同树种的化学因素与锈色粒肩天牛对其危害程度存在密切关系.酚酸类物质在寄主树种中的高含量,是该虫表现拒食、拒产卵、拒钻蛀的重要原因.氨基酸含量高、组分全及高的碳氮比含量是造成该虫严重危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许尔文  姜梅  武应鹏 《甘肃科技》2013,29(13):136-137,133
针对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接种率和利用率低、播种量大、生产成果高的实际,试验采用在不同接种穴内放置不同张种子纸的接种方法,通过试验与观测,初步筛选出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解决了人工种植肉苁蓉接种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石河子149团肉苁蓉人工繁育基地,以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A)和未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CK)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株高、冠幅、地径、当年生枝条生长量和根系;同时,对其生境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进行了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对象A的株高、冠幅和地径的月平均增长率都小于调查对象CK;调查对象A当年生枝条增长率达最大值的时间滞后于调查对象CK,由此可知,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当年生枝的生长存在一定程度抑制;梭梭主根发达,被肉苁蓉寄生后,细根所占比例较高,这有利于梭梭自身的生长和为肉苁蓉寄生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19.
白桦的人工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芬 《科技信息》2008,(5):314-314
白桦作为近几年引进城市绿化的树种,以其优美的姿态,深受人们青睐,人们开始纷纷进行人工栽培。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整理的一套人工栽培技术,供各位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全民  辛俊锋 《甘肃科技》2007,23(10):251-252
结合白皮松分布调查和乡土树种育苗研究,总结出白皮松容器育苗及嫁接繁育措施,并提出了白皮松人工林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