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聚苯醚与SEBS及SEBS-g-MA共混物的亚微相态和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聚苯醚(PPO)与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弹性体(SEBS)及其马来酸酐接枝共聚物(SEBS2g2MA)共混物的亚微相态,发现对于PPO/SEBS共混物,SEBS在PPO基体中呈现条形分散相的“海—岛”结构。而在PPO/SEBS-g-MA共混物中,当SEBS-g-MA含量超过10%(质量分数)后,在PPO基体中呈现双连续相的网络结构。这种双连续结构的形成使SEBS2g2MA能够有效地增韧PPO。共混物的流变性能研究显示,PPO/SEBS共混物的表观粘度在所有剪切速率范围内均高于纯PPO,SEBS含量越高,表观粘度也越大;而PPO/SEBS-g-MA则显示完全相反的趋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两种弹性体中的EB橡胶链段分子量不同和PPO与两种弹性体的相容性差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 DSC、DMA 以及 PCM 等测试技术对 PPO/PET 共混物体系进行了相容性及相形态的研究。结果表明:PPO/PET 共混物是一热力学不相容的体系。共混物的相分离程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加大,其热转变温度、动态力学转变点及相形态均具有组成依赖性。增容剂 GMS 的加入改善了体系的相容程度。随着 GMS 含量的增加,其相容程度提高;分散相尺寸因增容剂的加入而变小,界面层的结合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3.
聚丙烯反应器共混合金中增韧成分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具有多分散结构的聚丙烯反应器共混合金机械性能测定、SEM和粒径分,研究了该材料中多分散乙丙共聚物(增韧相)的分散性、粒径大小及其与基体聚丙烯的相容性,以及对机械性能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分散乙丙共聚物在聚丙烯基体中具有很好的分散状态,分散相的平均粒径随共聚物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当含量达到34%时平均粒径仍非常小;同时发现两相界面间存在着明显的过渡层。说明具有特殊分子结构的增韧相与基体有非常好的相容性,这是导致聚丙烯反应器共混合金具有很高抗冲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LOI)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阻燃性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EVA为连续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是分散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和阻燃性;母粒法、多次熔融挤出和添加15%的相容剂都能使EVA与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两相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层,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冲击试验、动态力学分析(MMA)、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研究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VC/NBR/SBS)三元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并且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NBR-29对PVC和SBS有较好的增容作用,与SBS一起对PVC有协同增韧效应。  相似文献   

6.
植物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增韧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植物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脆性大的问题,选用三元乙丙橡胶 (EPDM)及乙烯-辛烯共聚物 (POE)对复合材料进行增韧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体系中,当植物纤维含量较低时,植物纤维在基体中分布均匀,且EPDM及POE质量分数均为25%左右时增韧效果较好,且POE的增韧效果优于EPDM;当植物纤维含量较高时,会出现团聚现象。而加入相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共聚物(MAPP)也会提高复合材料的韧性。  相似文献   

7.
尼龙6与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是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制备的,用马来酸酐聚合物和固体环氧树脂(双酚A型)作为这些共混物的相容剂。通过研究它们拉伸、扭矩、冲击性质和形态描述添加相容剂后的效果,结果表明,环氧树脂和马来酸酐聚合物的加入增强了尼龙6与ABS之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PVC/MBS共混物熔体毛细管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配比的轻度交联MBS与PVC共混物的毛细管流变性能,建立了PVC/MBS共混物粘度,剪切力以及温度关系的数学模型,同时从理论上分析了PVC/MBS的微观相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了ABS/L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特性,发现共混物熔体的流动活化能对剪切速率非常敏感,熔体的剪切粘度随着LLDPE增加,剪切粘度迅速下降,同时讨论了ABS/LLDPE共混物微观相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使用旋转流变仪系统分析了聚丙烯/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物熔体黏弹性能对外部条件如剪切、温度和动态剪切频率的响应情况并分析PP/POE共混物的熔体相容性.随POE含量的增加(基体相由PP改为POE),PP/POE共混物的流变行为出现分界.不同温度下的黏度曲线形状类似,非牛顿性指数n基本保持不变.PP/POE共混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呈现负偏差,符合广义对数加和法则.在末端区(0.005~0.050Hz),共混物的Ig G'-lgω斜率明显与PP的有偏差且Han曲线在高频下出现了随温度变化的情形,表明PP/POE熔体不相容.在密炼机加工过程,即温度在190~250℃,PP质量分数在50%~95%之间时,共混体系处于相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11.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PPO/PA6/POE多相共混体系各组份之间的相容性和POE-g-MA的接枝率及其用量PPO/PA6共混物冲击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PA6/POE和PA6/POEgMAH共混合金,借助于力学试验机、TEM、SEM、Molau实验和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亚微相态、冲击断口形貌和流变性能,系统地研究了POEgMAH对PA6的增容增韧作用。结果表明,POE与PA6是不相容体系,经MAH接枝改性后的POE与PA6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POEgPA6共聚物起到了原位增容作用,细化了分散相尺寸,有效地改善了合金的力学性能,PA6/POEgMAH共混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是PA6的12倍。  相似文献   

13.
甲基硅油和聚氧化乙烯能明显提高高填充HDPE/Al(OH)3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癸二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等提高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对断裂伸长率没有影响;聚乙烯蜡和环氧树脂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对断裂伸长率也没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初步探索了添加剂在高密度聚乙烯中的分散状况,并同HDPE/Al(OH)3/添加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应挤出加工工艺,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接枝改性乙烯-辛烯共聚物(mPOE)为增容剂,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与线性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进行增容增韧改性,考察了增容剂mPOE用量对R-PET/LLDPE/mPOE共混物的相结构、力学性能以及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R-PET/LLDPE/mPOE共混物中分散相的粒径和粒间距随着mPOE含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而当增容剂的添加质量分数大于5%后,分散相粒径大小与粒间距的变化趋于减小.力学性能测试表明:R-PET/LLDPE/mPOE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随着mPOE含量的增大先迅速增大,后变化趋缓.DSC结果表明:R-PET/LLDPE/mPOE共混物随着mPOE含量的增加,分散相粒子对R-PET结晶的成核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苯乙烯一乙烯一丁烯一苯乙烯(SEBS)的制备方法,并对其共混改性方面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以ITA为功能单体、通过熔融接枝技术制备了PA 6/SEBS-g-ITA共混物,采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仪和Molau 实验研究了接枝物SEBS-g-ITA对PA 6力学性能、结构和熔融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熔融挤出过程中,首先ITA与SEBS发生接枝反应生成接枝共聚物SEBS-g-ITA,然后SEBS-g-ITA中的羧基与PA 6中的端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PA 6-SEBS嵌段共聚物.SEBS-g-ITA接枝共聚物和PA 6-SEBS嵌段共聚物的生成有效改善了PA 6与SEBS两相的相容性,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冲击性能达到66.82 kJ/m2,同时共混物中PA 6相的结晶度(Xc)和熔点(Tm)下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氯化聚乙烯与苯乙烯、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CPE-g-AS)对高密度聚乙烯/苯乙稀-丙烯腈聚物(HDPE/AS)共混体系热性能、力学性能及形态的影响,差示扫描热量法(DSC)测度表明采用CPE-g-AS作为HDPE/AS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增加了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力,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分散相的粒子尺寸明显减少,CPE-g-AS有效的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atibility and phase morphology of poly (phenylcne oxide) (PPO) multi-componenet blends with 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 and polystyrene (PS)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ial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dynamic mechanical analysis (DMA)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opy (SEM) methods. The effect of glycidyl methacrylate-styrene copolymer (GMS), as a compatibilizer,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PPO blends has also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influence of the moiecular weight of PET and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the compatibilizers of GMS and phenoxy on the morphology were examined. The DSC and DMA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distinct glass transitions correspondinig to PET and PPO existed, however, the Tg of PPO shifts toward lower temperature region due to the addition of GMS and PS. The SEM results reveal that PET component is as dispersed phases in the PPO matrix, part of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interfaces due to the interaction with GMS while PS is miscible in the PPO matrix. A 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9.
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对比SBS和SEBS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抗老化的能力,设计紫外光老化试验,模拟在野外光氧条件下的长期老化;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了沥青及SBS,SE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结构与性能的变化.紫外光辐射试验表明,SE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热稳定性和抗光氧老化能力好于S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改性沥青老化后性能下降主要是改性剂中双键断裂造成的.综合红外微观分析和宏观性能试验结果,SEB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性能,使用寿命可以比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高1倍以上.适合于南方和高原紫外线强烈地区使用,尤其适用于对老化性能要求较高的开级配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