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1991~1992年大面积调查资料和1984~1986年定点连续观测资料,对渤海南部黄鲫成鱼和幼鱼的生长、死亡及其与生殖、摄食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渤海南部黄鲫个体体长与体重间呈幂指数增长关系,黄鲫成鱼的生长方程式为:Lt=198.7[1-e-0.596(t 0.15)];Wt=89.6[1-e-0.596(t 0.15)]2.675,幼鱼的生长与时间呈直线增长关系.在适温、适盐范围内,黄鲫的生长速度主要与生殖和摄食强度有关.黄鲫生殖后有明显的自然死亡现象,其死亡速度,1龄鱼为雌鱼大于雄鱼,2~3龄鱼且雄鱼大于雌鱼.目前,渤海南部黄鲫成鱼资源已捕捞过度,对幼鱼资源损害严重,应采取措施加以繁殖保护.  相似文献   

2.
东海带鱼群体结构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1957-2001年对东海带鱼的生物学测定和调查监测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结构、生长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带鱼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从80年代以来,带鱼群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带鱼年龄组成序列缩短,渔获带鱼最高年龄组由7-8龄缩短为7-8龄缩短为90年代的4-5龄,带鱼个体生殖力进一步提高,带鱼各龄组的平均肛长进一步缩小,而且带鱼有性成熟提早和产卵时间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伏季休渔制度下东海区带鱼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年东海区带鱼资源动态监测结果,结合有关带鱼课题资料,对东海区带鱼资源从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以来的变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13 a的伏季休渔,东海区带鱼产量稳定,幼带鱼密度指数也较稳定,高龄鱼比例有所提高,最小性成熟肛长有所增大,渔获带鱼平均肛长有增大的趋势。但是,由于高强度的捕捞压力,东海区带鱼群体组成小型化、低龄化、单位渔获量下降等生长型过度捕捞现象还比较明显,资源状况未有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4.
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预报及冬汛渔获量预报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电子计算机为工具,对东海带鱼补充群体数量与气象、水文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东海带鱼补充群体发生数量预测方程和改进后的新的冬汛带鱼渔获量预报方程,预测和预报结果经检验后表明有较高的精度,对东海带鱼资源的评估研究和渔政管理、渔场生产安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带鱼限额捕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历年带鱼资源的调查和监测资料,运用数理模式和以往带鱼研究成果,计算了东海区带鱼的资源量、可捕量、最大持续渔获量,分析了资源状况,确定了东海区带鱼的总许可渔获量,探讨了东海区实行带鱼限额捕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黄海带鱼、小带鱼RAPD和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海带鱼、小带鱼各12个个体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分析,对比多态位点比例、遗传多态度以及遗传距离,并构建Neighbor-joining系统树;通过PCR扩增出线粒体16SrRNA基因,纯化后直接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和核苷酸变异比较,结合GenBank上大西洋叉尾带鱼同源序列构建UPGMA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1)RAPD技术研究黄海带鱼和小带鱼的遗传多样性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检出率,带鱼的多态比例和遗传多态度均较小带鱼的低;(2)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在分析这两物种遗传变异时表现出保守和变异的双重特性,种内变异极小而种间较大;(3)5个随机引物扩增出种特异的RAPD带,可作为种间分子鉴定标记;(4)研究证实带鱼和小带鱼是不同属的两个种,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支持了Nelson分类系统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收集了1995年-1997年三年帆张网周年渔获物样品110批、分析样品重量595.141kg,生物学测定带鱼、小黄鱼、鲳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共7387尾,统计了71航次、1654次有效网次总渔获全为575263.2kg的渔捞记录。对三年间监测船在29°30'-34'N、122°30'E以东海域所得渔获物组成和主要经济种类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监测结果表明:三年间,帆张网渔业资源结构以1995年较好,1997年次之、1996年较差。主要经济种类一带鱼资源状况1995年较好,1996年处在低水平状态,1997年资源稍好转,幼带鱼生长较快,渔获群体组成明显大于1996年与1995年相近。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历年东海带鱼资源动态监测结果,结合有关带鱼课题资料,对八十年代末期以来东海带鱼的资源变动状况进行了综述,对东海带鱼的资源管理现状和“伏休”效果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鱼类优势种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9年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29°30′~31°00′N、122°00′~123°00′E)进行监测所获得的资料,用相对重要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等指标,对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鱼类的季节变化、时空分布和重要经济种类生物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北部沿岸张网作业区第一、二、三季度共有优势种8种,第四季度优势种7种。将调查的10个作业点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黄大洋、嵊泗区共出现优势种6种;普陀区和岱衢洋共有优势种5种;杭州湾有优势种3种。对黄龙点主要经济种类生物学测定和分析得出,本次调查主要经济鱼类带鱼、小黄鱼、银鲳等平均体重较历史上有较大变动,群体组成趋于小型化。  相似文献   

10.
东海带鱼DNA条形码的建立及COⅠ序列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浙江近海水域带鱼群体(n=15)的mtDNA CO Ⅰ基因序列进行扩增,获得了大小约为650 bp的扩增产物.对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得到了609 bp的基因片段(除去两端的部分序列),获得了带鱼的DNA条形编码.用DNAMAN软件进行了排序比较发现,东海带鱼的CO Ⅰ基因序列同源性高达99.69%;用DNASP软件分析得知,15个序列共有10个单倍型(在GenBank登录号:GU970070-GU970075,GU970079-GU970082),在1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个变异位点,包括11个转换和2个颠换位点.运用MEGA软件计算出了不同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并据此构建了UPGMA和NJ系统树.用DNASP软件计算出的多态位点数为1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分别为0.005 13和3.124.研究结果表明,东海带鱼的COI基因个体变异程度比较小,对研究带鱼的种群结构和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1960——1963年在浙江近海渔场收集的带鱼耳石资料进行年龄和生长的研究。本海区带鱼耳石上轮纹形成的周期为一年,肛长 L 与总重 W 的关系式为:夏汛(5、6月)W=3.083×10~(-s)L~(2.8568);冬汛(11、12月)W=3.025×10~(-s)L~(2.8806)。带鱼肛长与耳石半径长 R 的关系式为:L=-41.54 77.23R。本海区带鱼的生长可用 Von Bert-allanffy 生长方程描述。极限体长 L_∞=559.1毫米,极限体重 W_∞=2176克。带鱼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 t=3.14令处。本海区带鱼一般生长型与日本纪伊水道的带鱼比较接近,而与黄、渤海区的带鱼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收集测定的带鱼渔捞统计及生物学资料,研究带鱼亲体与补充量关系,得出关系式为R=9.7542 Ae-0.1477A。从而求得最大持续产量所需的亲体量为5.3亿尾。而1986年的亲体量仅为4.6亿尾。确认带鱼产卵亲体已严重不足,亟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地区近38年冬半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70-2008年珠江三角洲地区22个气象观测站逐月降水量资料,利用滑动平均、EOF分析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冬半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并从大气环流场角度分析其干旱成因。结论显示:珠三角地区冬半年降水量变化分布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以及明显的6~7年周期变化特征,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冬半年降水量可能仍继续偏少;从大气环流场来看,极涡偏弱,欧洲槽偏强,巴尔喀什湖附近高压脊偏强,冷空气活跃,而中纬度西风带扰动不足,南支槽活动偏弱,冷暖空气对峙少,是造成珠三角地区冬半年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日本水产厅1981年到2009年间的日本海·东海带鱼系群渔获量和单位努力量渔获量(CPUE)数据,对东黄海海域带鱼资源进行了评估。本文主要利用年龄结构产量模型(Age-structured production model,ASPM)评估了该海域带鱼系群的资源尾数和生物量,描述了带鱼资源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海域带鱼系群的资源尾数持续下降,从1981年的1.7×10~7尾降至2009年的0.8×10~7尾。至于年龄组成,4到8龄的资源尾数急剧下降,从1997年开始几乎没有高年龄组资源。从1981年到1985年,种群生物量急剧减少,从7×10~4 t降至不足3×10~4 t。从2003年开始,种群生物量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低于1981年的10%.参数敏感性测试表明,相较于其他参数,陡度系数h和自然死亡系数M对模型的影响较大。当M的值越小时,评估的资源尾数越小;当h的值越大时,资源尾数下降的速率越慢,即补充的速率越快。  相似文献   

15.
《浙江渔场鲐鱼资源利用研究》序言佘显炜(浙江水产学院,舟山316101)近年来随着沿海捕捞强度的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大、小黄鱼和墨鱼产量急剧减少,带鱼鱼体明显偏小,资源量呈下降趋势。但鲐、等上层鱼类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却...  相似文献   

16.
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中华管鞭虾的数量分布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524g/h,以春季较高(839g/h),秋季次之,冬季最低。其分布海域主要在20~60m水深,即在沿岸低盐水和外海高盐水交汇的混合海区,适温范围10~25℃。适盐范围30~34。繁殖期6~10月,盛期8~10月,9月至翌年1月相继出现30~40mm的小虾,并逐月长大加入捕捞群体,成为翌年新的捕捞对象。为合理利用该资源,建议12月至翌年2月,在小虾出现高峰期时,加强保护措施,增加补充群体的资源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小蚕饲养是养蚕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养好小蚕应抓好以下关键技术:严格消毒,做好补催青工作,选用适熟偏嫩桑叶饲养,控制温度,做好蚕座和眠起蚕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根据鲐鲹鱼生物学测定资料,阐明浙江渔场鲐鲹鱼生殖群体、幼鱼群体、当龄索饵群体和隔龄索饵群体的组成特征,不同群体的分布以及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讨论了资源利用的对策,为发展海洋捕捞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云南楚雄市的发展对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楚雄市气象站1978~2000年的气候资料作为城市气候资料,以楚雄市西郊的南华气象站1978~2000年的气候资料作为郊区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楚雄市城市的发展对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并揭示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雄市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日趋明显,随着楚雄城市的发展扩大,城区的气温逐渐升高,湿度逐渐减少,降水呈递增趋势,风速呈递减趋势。楚雄市城市发展对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表现为,城市的暴雨日数呈增多的趋势;大风发生次数逐渐减小,霜冻日数楚雄市区比郊区南华少,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休渔前后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