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倍率镉镍电池镉负极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镉负极进行表达处理,研制出具有优良的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镉镍电池,寿命试验按国际(GB1017-89)要求进行500次测试,仍有85%以上的剩余容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静电纺丝和热处理技术成功制备了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钛酸铜锂(Li2CuTi3O8)纳米粒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分析(TG-DTA)、循环伏安法(CV)、恒流充放电和电化学交流阻抗(EIS)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物相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Li2CuTi3O8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立方尖晶石结构,粒度分布均匀,粒径约为100~200nm.充放电测试显示,当电流密度为25mA g-1时,Li2CuTi3O8纳米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245.3mAh g-1;且该电极在50,100,200,500,1 000mA 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89.2,186.1,176.9,152.2,127.5mAh g-1当电流密度再回到25mA g-1时,比容量仍然可达到228.6mAh g-1,该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新型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a2O2S∶Tb3+绿色荧光粉并进行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样品的晶体结构与La2O2S相同,属于六方晶系.颗粒的形貌多为长方形或矩形,结晶性能良好,晶粒大小2~10 μm.发射光谱由波长为490 nm、544 nm、587 nm、621 nm的一系列锐发射峰组成.最佳掺杂浓度x(Tb3+)为0.05 ~0.06.低浓度的Dy3+离子对La2O2S∶Tb3+荧光粉的绿色发光有敏化作用,Dy3+的适宜掺杂浓度x(Dy3+)为0.001 ~ 0.008.  相似文献   

4.
电解液添加剂对可充碱锰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正极改性掺杂以提高MnO2的可逆性外,制备无汞可充碱性锌锰电池的另一个技术关键就是如何降低负极锌膏的自腐蚀,抑制充电时负极枝晶的出现。通过析氢实验、短路实验以及循环伏安实验,探讨在电解液中加入三乙醇胺(TEA)等添加剂对负极锌膏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液中加入0.1%的三乙醇胺(TEA)可明显降低负极锌膏的析气量,同时可抑制枝晶生长,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同时从理论上分析和探讨了三乙醇胺(TEA)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胶体电解液对PbO_2和Pb电极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O_2电极阴极还原机理为:PbO_2→PbO·PbSO_4·H_2O→PbSO_4;硅酸胶体对铅酸蓄电池正、负极充放电的电化学反应无影响,对蓄电池的放电容量和电流等有影响。加入添加剂后,可使电池的电动势和电流接近或超过纯硫酸蓄电池。探讨了硅酸钠含量,添加剂和温度对胶体触变性能与胶化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稀土丙二酸类配合物的合成和体外抗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七个稀土丙二酸类配合物(RE2(C3H2O4)3,RE=Sm,Eu,Gd,Dy,Nd)、1,1-环丁烷二羧酸铕(Eu2(C6H6O4)3)和1,1-环戊烷二羧酸铕(Eu2(C2H8O4)3),其中1,1-环丁烷二羧酸铕和1,1-环戊烷二羧酸铕稀土配合物为首次报导。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确证了它们的组成为RE2A3·nH2O(n=6,3,2)。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表明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混合超级电容器正极Pb O2的赝电容性能,采用温和水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WO3·H2O粒子,通过复合共沉积法将WO3·H2O嵌入Pb O2镀层中,制备了Pb O2+WO3·H2O复合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方法对复合电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扫描(CV)和充放电等电化学测试,对复合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赝电容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电极材料由β-Pb O2和WO3·H2O组成;随着WO3·H2O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随之增加;其比电容值可达到320 F·g-1,表现出了良好的赝电容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Gd2O3和Dy2O3为反应物,共沉淀合成了镝掺杂氧化钆纳米粉体.研究了Gd2O3:D6^3+的光致发光性质随着Dy^3+掺杂浓度和煅烧温度的变化关系.通过对荧光强度与激活离子Dy^3+离子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Dy^3+在纳米Gd2O3基质中存在浓度猝灭现象,最佳掺杂浓度为0.7%.  相似文献   

9.
Ni-MH电池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负极材料贮氢合金的性能[1].由于贮氢合金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易粉化、氧化、耐蚀性差,已成为Ni-MH电池使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贮氢合金电极的表面状态直接影响着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而对贮氢合金进行表面处理是改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提高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之一[2].  相似文献   

10.
选取3, 5-庚二酮(β-二酮酸)(L)为配体与氯化镝及辅助配体在室温下反应,得到两个新的配合物[Dy(L)_3(H_2O)_(2 )](1)和[Dy(L)_3(dppz)](2)(L=3, 5-庚二酮, dppz=二吡啶并吩嗪)。X-射线晶体学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均显示出单核结构,其中Dy(III)离子呈接近反四棱柱的八配位几何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红外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进一步的表征。磁学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2在零场下具有典型的单分子磁体特性,辅助配体在调节单分子磁体特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锰电极现场透射X射线吸收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现场透射X射线吸收谱法对可充碱锰电池的二氧化锰电极在放电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电过程中二氧化锰中的锰发生了结构重排,[MnO6]八面体的角边共享的程度发生了变化.随放电深度的增大,锰的第一近邻的配位数减小,Mn- O键键长增大.  相似文献   

12.
以稀土金属离子镝和多金属氧酸阴离子[GeW11O39]^8-为构筑块,通过分子设计与组装,与有机分子DMSO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出一维链状化合物[Dy2(GeW11O39)(DMSO)(H2O)9]n^2-,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23.537(5),b=11.515(2),c=23.418A,β=109.17(3)°,V=599 5(2)A^3,F(000)=601 4,Z=4,μ=24.712 mm^-1,对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IR、UV、CV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谱学表征及结构、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次报道了缺位K_(10)H_6〔Ln(VW_(10)O_(37))_2〕XH_2O(Ln=La~(3+)、Ce~(3+)、Dr~(3+)、Nd~(3+)、Sm~(3+)、Eu~(3+)、Gd~(3+)、Tb~(3+)、Dy~(3+)、Yb~(3+))10余种配合物的合成方法,元素分析与理论值相符。利用IR、UV、XRD和TG—DTA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的热解性质研究表明,其分解温度为400~450℃,还研究了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元素混合掺杂Sr2MgSi2O7系列蓝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并对其发光性能进行研究,探讨掺杂元素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规律性.激发发射光谱实验表明其峰均为宽带峰,最大发射峰位于466nm附近,是由典型的Eu2+的4f5d-4f跃迁导致的.所合成的Eu2+,Dy3共掺杂发光材料Sr2MgSi2O7余辉时间可达8hrs以上,具有合适的能级陷阱0.76eV.  相似文献   

15.
采用燃烧法合成了SrAl2O4:Eu2+,Dy3+黄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并对其进行醇酸清漆包覆.对包覆材料进行了水解后电导率、发光亮度及余辉衰减曲线的测定,利用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对包覆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适量的清漆包覆对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影响很小,却能有效地改善其耐水性能.合适包覆量的质量百分比约为4.2-6.3%.  相似文献   

16.
设D是无平方因子且不能被3或6l+1之型素数整除的正整数,用初等方法讨论了Diophantine方程x 3+113=Dy2整数解的情况,并且给出x<104时方程x3+113=Dy2的所有整数解.  相似文献   

17.
采用滴涂法制备了分子筛修饰玻碳电极(SBA-15/GCE),然后采用滴涂法将血红蛋白(Hb)修饰到SBA-15/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Hb/SBA-15/GCE).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电极层层组装过程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实验表明Hb在薄膜内保持了其原始构象.电化学实验表明Hb在SBA-15/GCE表面能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将该修饰电极应用于H202检测,表出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催化电流(Ipc)与H2O2浓度在4.0×10-6mol L-1-3.4×10-5mol L-1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三倍信噪比计算得检测限为2.3×10-6mol L-1,表观米氏常数(KMapp)为8.7x×10-6mol L-1.  相似文献   

18.
研究鸭跖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和体外抗氧化能力.通过四种单因素试验,优选设计鸭跖草总黄酮提取正交实验方案,以Vc为对照,测定鸭跖草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用60%的乙醇在60℃下以料液比1:30提取3h的条件为最佳工艺组合,总黄酮得率为34.32mg/g;鸭跖草总黄酮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与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 DPPH 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且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最强,略低于 Vc,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 Vc相当,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低于V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