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对弹道目标进行满足精度要求的雷达回波实时模拟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是目标探测、识别的关键。基于几何绕射理论(GTD)和物理光学法(PO),推导给出了某大型弹道目标在微波频率下任意视线角的RCS解析公式。文中方法和FEKO软件的计算结果符合良好且计算速度极快,利用文中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的一维距离像仿真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可以满足基于目标电磁散射特征的再入大气层弹道目标雷达回波信号实时模拟的精度需要。  相似文献   

2.
雷达目标的章动特性与章动频率估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弹头的回波信号,雷达可以估计出弹头的章动频率.由于弹头的RCS随其姿态的变化是非单调的,所以利用弹头的RCS序列进行章动频率估计时,RCS的非单调性会导致虚假的频率分量,这种虚假频率的幅度通常会远大于章动频率的幅度.文中对雷达和自由段章动弹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建模,并详细分析了旋转对称弹头的极化散射特性;提取了一个与弹头RCS无关的特征量,该特征量仅仅与弹头的章动特性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弹头全极化散射特性的章动频率估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估计弹头的章动频率.  相似文献   

3.
粟毅  王党卫  马兴义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317-1325
为了改善基于超宽带雷达的目标识别性能,首先结合匹配追踪算法,提出了一种GTD模型参数提取新方法,并利用该思想对Altes模型参数提取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进.然后,利用提出的算法,通过与Altes和扩展Altes模型的对比,分析了GTD模型在超宽带目标全响应散射机理建模中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验揭示了目标散射中心超宽带响应存在主散射机理这一物理现象.在此基础上,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GTD模型的频域匹配追踪目标识别新方法(简称MPLRT-GTD),并利用超宽带暗室实测目标模型的散射场数据对提出的目标识别新方法、Li的E脉冲法和最优似然比测试目标识别方法的性能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4.
基于三维成像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 cross section,RCS)测量可以获得目标散射系数的三维空间分布,与一维和二维RCS测量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空间分辨能力.但是,在基于成像的RCS测量中,散射中心的提取至关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RCS的反演精度.采用CLEAN算法完成对目标散射中心的提取,有效抑制了图像的三维旁瓣,并针对CLEAN算法存在估计误差的迭代累加效应,设计了一种可以更新估计的改进的相干CLEAN算法,进一步提高了RCS的反演精度.用MATLAB和FEKO测量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型CLEAN算法能更有效地提取散射中心,且提高了RCS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矩量法与电场积分方程(EFIE)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平面波照射下,在目标谐振区内导电球、立方体以及平板的雷达散射截面,频率为300MHz时导弹的单双站RCS随方位角变化以及单站RCS随频率变化的情况.并根据数值结果分析了其电磁散射特性,这为利用谐振区的电磁散射特性探测与识别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二维CP-GTD模型的全极化ISAR超分辨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全极化ISAR成像雷达体制,建立了能够精确描述雷达目标高频电磁极化散射机理的二维相干极化GTD(CP-GTD)模型,提出了基于二维CP-GTD模型的全极化ISAR超分辨成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极化ISAR散射中心特征提取,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方法难以提取散射中心的相干极化信息的难题.与已有方法相比,二维CP-GTD方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建立了更精确的散射模型,能够准确估计散射中心的相干散射矩阵;此外全极化信息的利用,使得它还具有超分辨成像效果更好、估计精度更高、计算效率更高等优点.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非相干性及相干性指标评估分析,验证了二维CP-GTD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一种RCS近场测量中天线方向图补偿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近场单站RCS测量中补偿天线方向图效应的方法.基于多散射中心模型给出了考虑天线方向图效应的近场单站RCS回波模型,利用该模型改进了近远场变换算法,克服了传统近场变换算法要求全方向天线的限制.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近场外推结果与远场测量值很吻合,主瓣及第一、二副瓣误差基本得到了校正;有效消除了天线方向图效应,提高了近远场变换测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利用FDTD算法对微带-槽线正交背靠背转换结构进行了仿真模拟,提取了0~10 GHz频率范围内传输系数和反射系数,所得结果与HFSS仿真软件图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等效电路理论的结果接近,表明方法可靠有效;计算得到该模型的中心频率为5.1 GHz,100.73%的相对带宽内插入损耗小于1.3 dB,同时建立了等效电路模型并与电磁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改变槽线宽度进行FDTD仿真,绘制S21(Ws,f)曲面图观察功率传输随槽宽的变化规律,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并得到了优化槽宽,进一步分析得出转换结构的中心频率和通频带带宽对于槽宽的变化不敏感。  相似文献   

9.
雷达反射率因子受云中冰晶粒子空气含量以及多次散射效应的影响.首先利用Debye理论计算不同空气含量下冰晶粒子的等效介电常数,之后利用基于矩量法的FEKO软件计算了不同空气含量下的RCS,结果表明:后向散射能量会随空气含量的增大而减小.针对云中粒子多次散射对雷达探测的影响,首先利用FEKO软件研究六种相同的非球形粒子的RCS随间距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最小互散射值均大于不考虑多次散射效应时的RCS;为了研究粒子的空间位置对散射截面的影响,利用HFSS软件研究了两个球形粒子的散射情况,结果表明:RCS增大或减小与粒子间相对位置有关;最后利用FEKO软件计算了多个非球形粒子组成的粒子群时的互散射问题对雷达后向散射截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散射效应的RCS结果小于不考虑互散射的结果,因此多次散射增大或者减少后向散射的能量主要取决于各个粒子散射回波的相位.  相似文献   

10.
一般采用混合法来分析研究带劈电大尺寸散射作各部分的电磁相互作用。在本文中,我们提出了将电磁格点理论和高频方法(PO、PTD、GTD等)相结合的混合法用以分析处理带劈电大尺寸散射体的电磁散射。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所讨论的混合技术能精确地计算目标双/单站RCS,并且能分析其散射机理。  相似文献   

11.
典型隐身飞机动态RCS时间序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定义和推导了目标机体坐标系与地面雷达坐标系之间的坐标转换关系式,得到了雷达视线在目标坐标系中的方位角和高低角.通过软件FEKO对典型隐身飞机目标F-22进行建模,计算得到了目标全空域的静态RCS值,并利用Matlab仿真分析了动态目标的RCS特性变化.仿真结果表明:不同飞行高度以及不同的航路捷径均可以影响机动目标的RCS序列,且当目标作适当的俯仰机动后,可以减小目标RCS值,给隐身飞机设计飞行航线模拟主动进攻提供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场扫描体制电磁散射测量中的杂波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测高原理的高度向滤波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在不同高度下的天线两次直线扫描,得到目标的两幅雷达二维像;从雷达图像中提取散射中心的幅相数据后,再利用两次测量得到的散射中心相位差并结合扫描天线高度信息,解算得到该散射中心的高度;根据被测目标的高度范围,设置高度向滤波器,滤除目标高度区以外的散射源杂波;滤波后可以重构得到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实现抑制杂波、提高测量精度的效果.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处理后目标RCS均值误差小于1 dB.从试验结果来看,使用该方法可从与目标散射量值接近的强杂波背景环境中准确提取目标散射中心.   相似文献   

13.
雷达目标中存在着大量的二面角结构,而二面角多次散射的贡献是目标远场雷达散射截面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传统图形电磁计算(graphical electromagnetic computing,GRECO)法中的缺陷,使用几何光学(geometry optics,GO)和物理光学(physics optics,PO)的混合方法完成目标多次散射计算,并提出一种基于最小夹角法的自适应步长搜索算法,对符合多次散射条件像素对的搜索进行了优化.使用该算法计算典型二面角模型和组合模型的远场雷达散射截面积,计算结果准确可信.该方法对目标隐身与反隐身研究以及目标自动识别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维成像雷达散射截面积(RCS, Radar cross section)测量技术是近年新兴的一种灵活、高效的RCS测量技术。该技术基于三维线阵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测量系统对目标进行近场三维高分辨成像,通过近远场变换算法,得到目标的远场RCS,具备近场、外场测量能力。基于成像的RCS测量,其成像精度就直接影响着RCS的测量精度,因此,为了得到高质量的RCS结果,就需要得到高分辨的图像。本文采用压缩感知三维成像算法对目标进行成像,有效提高了RCS的反演精度,并分析了改进CLEAN算法的抑制旁瓣原理,得出两种方法都是基于消卷积原理对旁瓣进行抑制。用MATLAB和FEKO测量仿真,结果表明压缩感知算法提取散射中心效果更好,且提高了RCS的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在临界穿透速度条件下,着靶参数对某型带前舱战斗部侵彻能力的影响,基于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实体单元钢筋建模方法,建立了带前舱战斗部侵彻钢筋混凝土目标3维仿真模型,给出了在极限穿靶速度条件下,着靶角度、攻角等参数的变化对战斗部侵彻能力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着靶角度对战斗部侵彻能力影响显著,在极限穿靶速度条件下,一定范围的负攻角有利于战斗部的侵彻.   相似文献   

16.
精密跟踪系统中角闪烁效应会严重影响目标跟踪性能.在对频率捷变RCS加权抑制角闪烁以及非线性高斯混合卡尔曼滤波(NL-GMKF)算法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频率捷变RCS加权结合NL-GMKF的目标跟踪技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角闪烁效应提高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平面阵列散射理论和天线共享孔径思想,提出了一种由完美吸波体(PMA)和人工磁导体(AMC)交错构成的共享孔径超表面(SA-MS),可在同一孔径面上同时实现对电磁波的吸收和相位对消。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吸波频段与相位对消频段的级联,该SA-MS相比理想导电体(PEC)、PMA、AMC-PEC具有宽带雷达散射截面(RCS)减缩效果。而后将该SA-MS与波导缝隙天线一体化设计并加工,仿真与实测结果表明:与金属面天线相比,SA-MS天线增益提升了3.3dB,同时RCS在5.52~7.51GHz范围内的减缩在6dB以上,减缩带宽达到30.5%,x、y极化条件下最大减缩量分别达到20.5dB和20.2dB,验证了设计的SA-MS对天线的辐射和散射性能均有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了缩减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的RCS,设计了两种火焰稳定器外环修形结构,利用高频计算方法弹跳射线法获取了火焰稳定器外环修形对发动机排气系统在X波段10GHz频点下雷达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修形结构改变了照射在火焰稳定器外环的雷达波的散射方向,降低了火焰稳定器外环的热点强度,消除了火焰稳定器外环的角反射器特征。(2)在水平探测面-26°~-16°与16°~26°范围内,火焰稳定器外环修形对排气系统的RCS具有明显的缩减效果,减小修形角度,会提升对排气系统RCS的缩减效果。(3)随着俯仰角的增加,火焰稳定器外环修形对发动机排气系统的RCS缩减效果有所提升,对排气系统水平极化与垂直极化RCS均值的缩减效果最大可达27.5%与3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