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樊新  陆绍荣  韦春  张发爱 《甘肃科技》2012,28(18):73-75
随着高分子材料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我国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高分子专业人才的竞争力,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根据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实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促进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与学生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方性院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拟通过培养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实践环节改革和加强教师队伍培训的方法,从而使地方高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形成专业定位明确、特色显著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高等学校本科纺织工程专业建设规范的要求,结合地方工科院校学科优势,对具有化工特色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构建了符合地方院校实际的具有化工特色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教学体系,为地方工科院校纺织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快物联网人才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出以面向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递进提升的地方性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物联网工程专业设置背景,提出根据市场需求设计专业方向课模块的动态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最后探讨了教学资源的建设.面向岗位需求,全面提升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合格的物联网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以供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同类高校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专业设置、专业研究方向、办学特色三个方面,分析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立足地方、面向石油;面向石化的专业特色和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重实践、懂石化、能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为背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分析了我国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的供需状况,总结了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规模、区域分布、专业结构、学历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着重研究了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教育环境、专业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纺织服装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规律,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全过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特点、特色方向的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优势。实践证明,该专业“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平台 专业方向模块 实践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特色,为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吉首大学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信息相对闭塞,经济、文化及教育发展滞后,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和企业,影响了该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建设与人才培养.吉首大学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需求为主导,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突出地方性,要加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着力培育专业的特色并形成优势,从而提升专业的竞争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构建符合学校定位的高分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培养计划的修订成为高校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我校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问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小冬  郭春华 《科技资讯》2013,(33):157-157,159
工程管理类课程是园林专业本科生教育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课程设置意义、高校课程设置现状、职业岗位与就业等方面分析出发;探寻一般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培养中,如何优化工程管理类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