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语感是对文字的感知,既包括对口语的感知,也包括对文字、口语等所有形式语言的感知。语感的培养,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感知口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感知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促成学生对语言的驾驭技巧、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口语、阅读、写作方面的技巧与能力,形成技巧、能力,是我们进行语感培养的最终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感进行培养呢?  相似文献   

2.
黄梅萍 《科技信息》2010,(11):16-16,55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吉首大学大学生晨练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晨练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满意度较低;大学生参加晨练次数较少、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问较短,在此基础上,建议加强对大学生晨练健身意识的教育,制定相应的晨练制度,调动指导力量的积极性,加快对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投资建设,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晨练模式。  相似文献   

3.
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大学在中世纪欧洲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是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宗教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是欧洲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对行政人员的需求、对神学人才的需求,其次,是追求理性的需求,第三,教会对教育的压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的产生和成熟,第四,大学的产生和存在与市民的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遗受严重挫折的现实,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在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坚决抵制和反对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目前,理论界对和平演变的含义、提出、目的、实质、发展阶段,实施手段,现实危险等,研讨较多,但对如何去反和平演变,特别是对形成一整套反和平演变的战略研讨较少,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发挥科学史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也引起了人们的很多议论。诸如对高校合并的利弊、对大学圈地的是非、对招生制度的改革、对贫困学生的窘境等等,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而在各种见仁见智的说法中,在高等院校中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做法,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普遍认可。可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既符合当代社会教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链格孢菌粗毒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三种极性不同的溶济对501菌株的菌丝和培养液进行萃取,获取粗毒素,结果表明,501菌株产生的毒素是分泌培养液中的,是胞外毒素,且乙酸乙酯的萃取效果最好,回收率可达92.7%,萃取溶剂pH值对萃取结果没有影响。通过分析贮存时间、温度、pH对粗毒素稳定性的影响,表明贮存时间、温度、pH对毒素稳定性影响很小,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氮、磷、钾对不同筋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肥增加了强筋小麦与弱筋小麦的穗数、千粒重和产量,施氮肥则降低了籽粒的硬度,提高了籽粒的面筋含量。施氮肥对两种筋型小麦的吸水率、形成时间和弱化度及拉伸面积和延展性呈正效应,施磷对粉质仪参数影响很小,施钾对弱筋小麦的粉质仪参数呈负效应,而对强筋小麦呈正效应。对于淀粉糊化特性,增施氮、磷、钾对弱筋小麦呈正效应,且施氮效应最大;增施氮、磷、钾增加了强筋小麦的稀懈值,而对其余淀粉糊化特性指标呈负效应,施氮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8.
色彩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色彩。由于色彩对人可以产生明显的生理与心理感应,对人的生活起居有着直接影响,因此,要根据房间的相应功能和特点,对住宅门厅、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儿童房和老人房分别进行色彩设计。  相似文献   

9.
福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必须借助合理的管理体制及适宜的法规政策的支持,使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衔接配套,形成完整的综合治理系统,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福州市生活垃圾的产生进行分析,对现存的管理体制、法规政策及其支持下的收运系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收运处理系统的现状进行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近、中期垃圾产量及物理成分作出预测,对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及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对策措施,并对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系统建设进行设计、优化和效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恒 《广东科技》2005,(5):43-44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的行为规范,并非是对社会现象的创设,而是对现有的社会现象进行规范。同时,法律不是一般的规范,它是对政策、规章、习俗、道德等总结、升华并赋予国家强制力的规范,本身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法律,同样,作为国家细胞的企业,也应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具有健全、系统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史研究领域,由于近年来新的历史资料的发掘和利用,学人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学术观点,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深入,也促进了史学思想和史学观念的解放。而由此.又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史研究乃至整个史学研究领域的活跃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史学有了新的变化,科学史学家们不再崇尚单一的研究传统和史学方法,注重从多层面、多视角、多元化的方法研究科学史的发展,研究方法由极端的对立逐步走向互补与融合,通过对内史、外史、移时史、历时史以及科学史学研究进程的考察,以把握世纪之交国际科学史研究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1902年前后,国人从日本译介了为数不少的史学著作,对“文明”和“历史”的理解拓展到美术、哲学、法律、宗教、风俗等领域,神话学与历史学同源联袂而生。此时,“神话”一词并没经过太多的本土过滤和反思,没有可能去面对“语力怪神”现象,更没有机会去统摄中国本土的神圣叙事。此后,受西学范式影响,神话学与历史学分裂,遂成为被史学家排斥、被文学家接纳的民间文学内容。基于反思传统与反思现代的双向动力,当下亟需重新面对中国“神话”与“历史”,将之作为进入本土文化传统和文明基因的重要门径,以此引导对中国文化做追本溯源式的全盘理解,对中国历史叙事和现代神话学做批判性整合思考。  相似文献   

14.
党领导下的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史,是党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领域,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有利于借鉴历史经验,加强城乡基层组织建设;在党史研究中,正确对待党的历史成就和失误,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实事求是,是党史研究应当坚持的党性原则,也是党史研究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是统一的;从史学角度对党史研究进行研究,总结党史研究的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化党史研究,更好地坚持党史研究的党性原则和科学性。党史教育是一门科学,要研究和把握党史教育的规律,克服党史教育中的形式主义,把党史教育和加强党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的书写者应该是带有专业审视眼光的阅读者、接受者,也应该是敢于对历史"改写"的文化立场鲜明者。从对待历史的态度、个人书写痕迹、评价文学的标准、政治色彩、"经典化"问题、写作模式问题等多方面考察几本新近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学史的写作最后总还是一种操作行为,它在历史的表象和记录之间寻觅点滴空白和沉淀,"补白"和"开掘"是文学史书写的一个意义非凡的任务,这里的书写者始终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接受者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松辽盆地的研究,提出了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含油气盆地流体史分析包括流体化学史和流体动力史,它是盆地演化过程中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沉积环境、古地貌和构造性质及其演化在孔隙流体中的综合反映,并且决定了地层压力场、水化学场的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水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从早期域外历史知识介绍、国外世界史专著编译、世界史编撰的最初尝试,经过建国后世界史编撰的全盘苏联化、新时期"整体世界史观"编撰模式的探索,直到今天多元化编撰模式初步形成。中国世界史编撰历程是与中国世界史学科从孕育、雏形构建、初步形成,再经过艰难转型直到今天初步成熟的发展过程相对应的。  相似文献   

18.
周秦诸子运用历史知识,论述政治问题,既中古人之心曲,又明行事之利益,其历史认识与治国理念融为一体。周秦诸子对于历史的认识与儒家经典对于历史的总结,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在彰往察来、改制救世的历史总结目的,把握整体、探讨沿革的历史思维方式,融会古今、分期认识的历史考察方法,辩证分析、总结规律的历史理论思辨等方面,周秦诸子都继承并超越了儒家经典,达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具有多方面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世界史.古代史编》是按照世界古代史的时间断限,以全球史观的视野,来选择对世界历史和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中国史内容。对于《古代史编》中编写的中国史内容教授要详略得当,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才能使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在世界历史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使学生具备全球史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学术意义的数学史研究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在以整理祖国科学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学术背景下,受外国历史语言障碍及学术国际化水平的限制,对外国的数学史研究相对薄弱,改革开放之后逐渐走上正轨.在中国,对日本数学史及中日数学交流史的研究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1)改革开放以前;(2)从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3)20世纪90年代以后.概述了中国学者对日本数学史及中日数学交流史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