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LTI(Linear Travel-time Interpolation)射线追踪算法基础上提出的扩张-收缩扫描算法能正确追踪直达波、绕射波和回波的射线路径,但其存在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交叉扫描方式对扩张-收缩扫描算法进行改进,并由此提出了基于交叉扫描方式的扩张-收缩扫描改进算法.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保留了原扩张收缩扫描算法所有优点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当模型网格尺寸划分较细时,改进算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基于线性走时插值(LTI)的射线追踪算法中,由于线性假设,射线经过多个网格单元会导致误差累积.将其应用于工业探伤的超声计算机断层成像时,待检测材料往往是背景区域和少量缺陷区域组成的集合.为减小累积误差,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边界LTI的射线追踪算法.该算法通过在不同区域的边界上插入节点来确定射线的折射角度,以减小累积误差,同时借鉴多方向循环扫描的思想来解决逆射问题.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走时计算及射线路径追踪精度、运行时间均优于传统LTI算法和交叉扫描LTI算法.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中管网追踪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图的深度(广度)优先扁历算法、起点-终点所有路径的算法、最短路径算法;在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中,具体研究、实现了管网事故分析,起点-终点所有路径、管线最短路径算法程序,能够为其它同类网络追踪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基本包标记算法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通过优化传统的路径信息编码方式,对其标记过程和重构过程作了相应的修改,使受害者可以更快地重构出攻击路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减少组合次数,提高追踪效率,并且大大降低了误报率.在实际的拒绝服务攻击中能够使受害者更快更准确地追踪到攻击者,从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5.
在LTI(Linear Travel-time Interpolation)射线追踪算法基础上提出的扩张-收缩扫描算法能正确追踪直达波、绕射波和回波的射线路径,但其存在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交叉扫描方式对扩张-收缩扫描算法进行改进,并由此提出了基于交叉扫描方式的扩张-收缩扫描改进算法.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保留了原扩张收缩扫描算法所有优点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当模型网格尺寸划分较细时,改进算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压缩感知中前后向追踪(forward-backward pursuit,FBP)算法能有效缩短重建时间,但一旦迭代过程中前向、后向步长确定,将导致计算时间增长,影响重构效率,因此,提出一种改进的FBP算法,称为变步长前后向追踪算法(variable step size forward-backward pursuit,VSSFBP).该算法引入判决阈值和等比因子,考虑到估计的稀疏度远小于真实稀疏度,选择较大迭代步长,减少迭代次数,缩短运行时间;同时考虑到当估计的稀疏度达到一定值时,减小迭代步长,减慢逼近的速度,提高信号重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VSSFBP算法在保证重构效果的同时,明显缩短了重构时间.当图像压缩比为0.45时,信噪比提高了1 dB,峰值信噪比提高了0.8 dB,重构时间降低为原来FBP算法的42.04%.与同类算法相比,在保持较高的峰值信噪比和信噪比的条件下, VSSFBP算法消耗的时间大大缩短,重构速度更快,重构信号更精确.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旅行时计算是射线追踪方法的核心问题,其精度直接影响着路径的精度和正演模拟的准确程度.为了提高地震波旅行时的计算精度,基于Asakawa的旅行时线性插值法(LTI)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射线追踪法--非线性/线性联合插值法,即在震源的近场采用非线性插值计算旅行时,在远场仍用LTI算法.非线性/线性联合插值法提高了近场旅行时的计算精度,进而提高了全场(尤其是远场)旅行时的计算精度.数值模拟和模型试算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非线性/线性联合插值法较传统的LTI算法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试射方法难以解决每一个炮检对存在多条射线的问题,而且每一次观测系统变化都需要进行试射和迭代的完整流程。基于波场上传试射的三维射线追踪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目标层控制点进行波场上传试射,并基于目标层针对每一个炮检对进行迭代,从原理上解决了每一个炮检对存在多条射线的问题,提高了CRP统计数据的准确度。同时,只要模型不变化,则试射结果一直有效;只要观测系统的炮位置不变化,则炮点到目标层控制点计算结果一直有效,提高了三维射线追踪的计算效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迭代重建算法已成为PET的标准重建方法,其系统响应矩阵实现图像空间和投影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是迭代重建算法的关键.面向list-mode断层重建,以优化Siddon算法为基础,实现了一种敏捷的正交距离射线追踪方法,实时计算系统响应矩阵,生成近似高斯形的LOR线,有效建模了探测器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该算法在重建精度和效率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满足了list-mode断层重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子空间匹配追踪计算复杂的缺点,提出一种改进的子空间匹配追踪(MSMP)方法.采用线调频小波函数作为匹配原子,选用微分进化算法(DEA)实现改进的子空间匹配追踪方法.利用29kHz t(0,1)导波对含缺陷的铝管进行检测实验,采用MSMP对检测信号进行匹配分解与重构.将匹配结果与基于微分进化算法的匹配追踪(MP)及基于t算子的进化规划算法(tEP)的正交匹配追踪(OMP)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并比较了基于DEA的MSMP和MP,基于tEP的OMP匹配所得参数.结果发现:重构所得信号质量明显提高,基于DEA的MSMP和MP方法匹配所得参数均能比较准确地反映缺陷位置以及激励信号的中心频率,基于DEA的MSMP匹配所得的参数更加准确且耗时更短,改进的方法可有效识别管道导波无损检测信号并定位缺陷.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大规模网络全源最短路径的求解效率,基于重优化理论提出了一种快速的精确全源最短路径求解方法——RASP(reoptimization-based all-pairs shortest path)算法.分析了异源最短路径树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在已知单源最短路径树的基础上,基于重优化理论实现了异源最短路径树间的高效转换,进而得出高效求解全源最短路径的RASP算法;理论证明RASP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3n~2+2nm).实验测试表明:无论是在稀疏还是稠密网络上,RASP算法都能有效地超越Floyd算法、n次Dijkstra算法及其改进算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Highway Hierarchical算法中存在的路网压缩成环问题、预处理数据存储问题和完整最短路计算问题,采用无环压缩策略、分层存储策略和局部最短路存储策略,对算法进行了改进.广东省路网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在时间效率上约是原算法的5倍,在空间效率上约是原算法的4倍.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机器人全局动态路径规划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安全A*算法与双速度模型动态窗口法的全局动态路径规划融合算法.首先,通过安全A*算法得到全局最优路径节点,将其作为临时目标节点,为动态规划提供全局信息,避免出现局部最优.然后,采用时间序列Bottom-Up算法减少路径节点数,从而减少迭代次数、计算代价和储存代价,提高算法效率.最后,采用双速度模型对动态窗口法进行改进,通过避障重规划机制,解决全局动态路径规划时移动机器人绕远甚至绕圈的问题,并通过MATLAB平台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文中算法的规划效率可提高46.18%,保证了路径的安全性和移动机器人速度的平稳性,文中算法的路径质量和规划效率更佳.  相似文献   

14.
路径规划问题是应急资源配送中的核心问题,最短路径算法在路径规划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众多路径规划算法中最经典且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ijkstra算法。以传统的Dijkstra算法分析为基础,从存储结构和算法过程两个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目的是在节点数和边数较多的情况下,提高网络模型的处理效率。以真实道路交通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关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Dijkstra算法可以有效减少节点的计算量,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邹桂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28):6875-6878,6892
在Gauss-Seidel迭代法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Floyd算法来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最短路问题。通过对带权邻接矩阵按照行列由小到大和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计算,只需两步迭代求得最短路长。算法分析和计算实例表明,改进的Floyd算法大大减少了迭代次数,提高了算法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网络最短路径算法的优化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解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最短路径问题由于其计算速度慢、需耗费的存储空间大,是与地理信息相关的应用系统经常遇到的瓶颈问题.在深入分析各种常用最短路径算法基础上,基于经典Dijkstra算法,从时间和空间优化角度,实现一种计算任意2点间最短路径的优化算法.初步实验表明,优化后的算法在处理大规模复杂网络的最短路径问题时比经典Dijkstra算法在计算时间上缩短了80%,在耗费的存储空间上减少了将近一倍.  相似文献   

17.
对时间依赖路网最短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是车辆动态导航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针对最小时间规划算法存在的不足,在研究SPFA(Shortest Path Faster Algorithm)静态规划算法的基础上,结合两种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路况预测信息的最小时间路径规划算法,并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够提供实时、高效、预测性强的规划路径,在城市交通中能较好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启发式策略的最短路径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讨论经典Dijkstra算法和启发式策略算法(A^*,矩形算法等)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Dijkstra算法的动态方向限制搜索算法用于求解道路网络中两节点之间最短路径.该算法结合人类的搜索思路和动态灵活的处理方式,对最短路径算法的搜索策略进行改进,动态改变搜索限制区域,减少计算时间.该算法不仅可以单独提高计算最短路径的效率,而且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还可取得更好的效果.实际结果证明动态方向限制搜索算法比经典Dijkstra算法减少近50%的搜索节点数和搜索时间.  相似文献   

19.
20.
WDM网络中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受限组播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波分复用(WDM)光网络中动态选路和波长分配(RWA)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分布式动态RWA方法.在蚂蚁选路的概率中加入成本因素,并且只增加优秀路径上的信息素,从而对现有蚁群算法进行了改进,加快了其收敛速度.作者将改进的蚁群优化算法与分层图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构造时延受限的最小代价组播树的并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最短路经相比,该算法有效降低光路阻塞率,促进波长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分布式的计算方法也降低了现代频繁变化的大型光网络的通信开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