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寻找、再现物理情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本文就高三物理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情景教学谈自己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关键.通过对“发现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阐述“发现法”在物理教学中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探索改进物理教学方法适应科学素质教育要求赵东华,刘晓光(平顶山市十六中)(平顶山市农业中学)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对物理教学提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全面提...  相似文献   

4.
在新物理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列入了内容标准,新形式下物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指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本文着重研究了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分析了科学探究模式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初步讨论了元认知在物理解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的建立总是和理想模型分不开的,而理想模型的建立必须依靠空间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空间思想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1.帮助学生正确构建物理图景;2.培养学习将物理图景运用于思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7.
张洪美 《科技信息》2009,(15):160-160
在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课中,多数学生认为物理最难学。如何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物理知识转化成学生爱学的内容.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助推器,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物理教育教学类系列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师物理教育专业的专业课不仅有物理类系列课程,而且还有物理教育教学类系列课程.地方高师院校目前急待从更新专业课观念,在教学计划中提高教育教学类专业课的比重,强化学生的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对外开放等方面去实施突破,办出师范的特色和水平,强化学生从师任教的能力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潘晓慧 《科技信息》2012,(33):179+266-179,266
本文以我国传统游戏为突破口,对游戏中物理知识的遴选、对游戏运动中的原始物理问题转为物理习题的建模方法以及在游戏中对物理知识的运用与拓展方面做了些阐述.试图探索出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思路.以期待对物理教学工作者在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代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是探讨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物理学由于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更应该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二者之间的关系.从培养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切实提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张继红 《山西科技》2007,(5):104-104,106
文章介绍了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物理课的“本味”和“趣味”,达到学生爱学、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畲族民间情歌可谓丰富多彩。从爱情生活发展的过程来看,畲族男女青年从相识、初恋、热恋到喜接良缘,在爱情生活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数量众多民间情歌。既使爱情受到挫折,男女青年们也用民间情歌来相互鼓励,或对破坏爱情的一方或是对来自社会的压力进行有力的鞭挞。不同爱情发展阶段的畲族民间情歌,就像一组组反映爱情心理发展变化,展现爱情心理奥秘的诗篇,把畲族男女青年在爱情生活中的不同阶段的各种微妙的爱情心理都表现得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13.
《死水微澜》的女主人公邓幺姑和《包法利夫人》的支玛进行婚外恋的原因和行为具有相似性,但她们在爱情中的地位与态度不同:艾玛是以主动的姿态去爱的,爱情就是艾玛生存的目的;邓幺姑则以“被爱”的受动姿态去等待爱情,爱情是她生存的手段,这两种不同的恋爱观有其社会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4.
人之情爱成为古希腊人感情生活的基本内核,重视人的追求和个性解放,使古希腊人的情爱观较早具有理性的觉醒意识,情爱方式必须遵守古希腊传统的中道思想,防止过度或不及,主张以节制情欲来高尚爱情。  相似文献   

15.
秦汉以后,儒术独尊,墨家兼爱理想在儒者的非难声中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在市场经济盛行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利而不相爱,冲突与矛盾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爱的危机。墨家兼爱理想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同类的尊重和认同,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会对陷入困境中的同类表现出同情、怜悯、关怀和帮助,并能够通过正当有效和文明的种种途径,化解和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融合剂,在当代对墨家兼爱理想进行阐释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墨家兼爱理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爱的能力、爱的行为、爱的实现路径及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恋爱意识强烈、恋爱行为普遍,恋爱挫折频发,对高职恋爱教育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分析高职学生恋爱挫折及其原因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改进恋爱教育内容体系需要重视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屈原《九歌》中的爱情描写扑朔迷离,对于其爱情描写的读解争议颇多。我们应从3个层面来理解《九歌》的爱情描写:《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是文学艺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九歌》的爱情描写是当时交感巫术意识的体现,是以男女情爱来敬神娱神的描述;《九歌》的爱情描写是用“男女比主臣”的比兴艺术手法,来抒发个人哀怨之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鲁迅《野草》是一部爱情散文诗集,含蓄委婉地记录着鲁许之恋的历程和心理流程,从中概括出鲁迅的三种爱情心理:怕爱而不敢爱的悲观心理、对攻击者的反击与复仇心理以及要爱而坚定地爱的心理。通过文本的解读分析,不难发现悲观情绪构成了《野草》的一大主流爱情心理,渗透在鲁许之恋的各个阶段中。随着爱情的发展,悲观情绪发生积极向上的变化,寄予着希望与决心。  相似文献   

19.
韩东的情爱叙事大致可分为情爱笑剧、情爱关系剧、爱情痛剧三类,呈现的是爱情平庸、空洞的现实图景,并以对爱情神话的深刻反思独树一帜。而对细微心理的捕捉与洞察及平实、冷静的叙述是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在谈恋爱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伤害。这些伤害导致大学生心理、躯体、行为等出现异常表现,因此,必须提升其选择爱的对象和行为、鉴别爱和表达爱、接受爱和拒绝爱,以及发展爱的能力。大学生对恋爱过程中出现的性行为以及同居现象有较高的认同度,这表明了他们开放的恋爱观和理解、宽容的性态度。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对性爱和性的责任的认识,正确理解爱情的内涵,积极帮助他们健康、安全地度过"性待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