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四子王棘豆──棘豆属一新种赵一之,朱宗元(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科学技术委员会,012000,集宁)四子王棘豆(新种)图1本种与囊萼棘豆相近,但花萼不膨大;苞片条形;总状花序疏松而明显区别。多年生草本,高约10c...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五种豆科(Leguminosae)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观察了内蒙古五种豆科植物的花粉形态,该五种分别属于黄耆、棘豆和雀儿豆等三个属。黄耆与棘豆属花粉形态比较一致;花粉粒一般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小穿孔状雕纹。花粉粒大小与穿孔直径的大小因种而异。雀儿豆属的花粉形态比较特殊,明显区别于前两个属;花粉粒扁圆球形。极面观近三角形;具3-孔沟,外壁在沟间区具近脑纹状纹饰,在沟界极区具小疣和小穿孔。具近脑纹状纹饰的花粉前人在山羊豆族里尚未发现。此外,作者根据本文结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探讨了花粉形态对该三属的分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OxytropisracemosaTurcz.与O.gracillimaBunge同为一种,砂珍棘豆的合法学名应为O.racemosaTurcz.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五种豆科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结果如下:苦马豆(Swainsonia salsula Taub.)的核型公式为2n=2x=16=2m 8sm 6st;野小豆(Phaseolus minimus Roxb.)为2n=2x=22=18m 4sm;总状花序山蚂蝗(Desmodium spicatum Rehd.)为2n=2x=22=12m(2SAT) 10sm;圆菱叶山蚂蝗(Desmodium podocarpum DC.)为2n=2x=22=16m 6sm;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 Hance)为2n=2x=18=10m 8sm。五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大花棘豆在河北省的新分布,并通过对标本、资料的研究,对De Candolle所建立的大花棘豆的三个种下分类单位进行了修改.认为大花棘豆应包括二个变种分布于西伯利亚与我国河北省的原变种大花棘豆var.grandiflora和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及东北地区的变种狭翼大花棘豆var.leptoptera DC.  相似文献   

6.
7.
关于Oxytropis oxyphylla (Pall.)DC.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OxytropishailarensisKitag。与O.oxyphyllα(pall.)DC,同为一种,其合法有效学名应为后者。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区有其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对内蒙古14种棘豆属植物的染色体研究,结果如下:染色体基数x=8.有二倍体和四倍体两个倍性,核型组成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最后一对(或二对)具中部随体,核型公式有3种类型:2n=2x=16=8m(2SAT)+8sm,2n=2x=16=10m(2SAT)+6sm,2n=2x=16=12m(2SAT)+4sm,其中OxytropisaciphyllaO.ochrantha,O.gracillima,O.squammulosa,O.diversifolia,O.latibracteata,O.leptophyl-la,O.hirta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东北棘豆(Oxytropis mand shurica Bge.)的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于我国北部的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 Bge.)及其相似种进行了探讨 ,同意产于我国北部的是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 Bge.)而不是蓝花棘豆 (O.caerulea(Pall.) DC.)的观点 ,并将一直难于区分的东北棘豆与亚镰形棘豆 (O.subfalcata Hance)主要特征数据绘成散点图 ,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亚镰形棘豆 (O.subfalcata Hance)应该作为东北棘豆 (Oxytropis mandshuricaBge.)的一个变种 (O. mandshurica Bge. var.subfalcata(Hance) G.Z.Qian)处理 .  相似文献   

10.
大青山棘豆──棘豆属一新种赵一之,朱宗元(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010021,呼和浩特;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科学技术委员会,012000,集宁)大青山棘豆(新种)图1本种与硬毛棘豆相近,但植株被长柔毛;花序卵状;苞片卵状披针形;小叶庆7~20mm,叶脉不显...  相似文献   

11.
从植物种类的分布及生态型的角度分析了包括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的棘豆属植物的起源及分布结构,提出华北棘豆属植物与西伯利亚属同一起源中心,内蒙古是华北地区棘豆属的发育中心.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棘豆属Oxytropis植物区系生态地理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棘豆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中亚地区的天山、帕米尔-阿赖、巴尔哈斯台和阿尔泰一带,其次是在蒙古高原。在我国,本属植物新疆最多,西藏次之,内蒙古位居第三。内蒙古棘豆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草原区,以旱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占71.4%),不少种是各类草原的生态指示特征植物。本属植物在森林区有少量分布,在极端荒漠中几乎没有它们的分布。内蒙古棘豆属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以亚洲中部(中亚东部)成分为主,占总数的64.3%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三种常见棘豆主要营养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凯 《青海大学学报》1998,16(2):5-6,16
采用标准方法对青海省的甘肃棘豆,黄豆棘豆和宽苞棘豆风干样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为:甘肃棘豆,粗蛋白12.6%,粗脂肪1.8%,粗纤维16.7%,无氮浸出物53.2%,粗灰分9.4%,钙0.85%,磷0.22%,黄花棘豆:粗蛋白15.2%,粗脂肪1.3%,粗纤维19%,无氮浸出物48.3%,粗灰分9.7%,钙0.80%,磷0.14%,宽苞棘豆:粗蛋白13.4%,粗脂肪1.6%,粗纤维18.7  相似文献   

14.
油豆角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地叙述了常食蔬菜油豆角类的栽培技术,给出了一整套栽培技术要点和必要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陆恒 《应用科技》1999,(11):9-9
豆浆营养价值高,但有一股豆腥味,人们都希望彻底除去这种臭味,以适应味美、营养、方便的现代食品市场需求。脱腥豆乳粉是大豆经脱皮和去除豆腥味后,再干燥加工制成粉末,中间经过了增香乳酸发酵处理。因此产品食用清香宜人,市场趋势好。其生产技术的主要原料有大豆、柠檬酸、乳酸菌液、偏磷酸钠等。工艺流程为:选料→清洗→脱皮→配料→蒸煮→粉碎→发酵→匀质→喷雾干燥→成品包装。下面介绍一下脱腥豆乳粉生产技术。选料选取新鲜干燥大豆,要求籽饱粒大,无霉变无虫蚀病斑粒。清洗将大豆经风选、去杂水洗等处理后,晾晒风于。脱皮采…  相似文献   

16.
黄花棘豆的毒性生物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离子交换和吸附柱层析方法,从宁夏黄花棘豆(OxytropisochrocephalaBunge)茎叶的总生物碱成份中,首次分得四种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并与文献对照,确定同属喹诺里西啶(quinolizidine)类生物碱,分别鉴定为黄华碱(thermopsinc,I)、臭豆碱(anagyrine,Ⅱ)、白羽扇豆减(lupenine,Ⅲ)和鹰爪豆碱(sparteine,Ⅳ).  相似文献   

17.
张扬  赵建军 《甘肃科技》2005,21(2):173-174
通过对甘肃天祝草原金强河地区毒草的调查发现,黄花棘豆的危害面积大,且黄花棘豆锈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研究表明,该病对黄花棘豆的生物防治有极其重要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试验材料及方法试验地设在银河农场实验站2号地,土壤为沙壤上,有机质含量为2.3%,PH值为6.5,含水量20%。试验作物大豆:品种为北丰7号,前茬为小麦茬,秋翻,秋耙,5月10号播种,行距0.65厘米,播种方法,人工点播,均保苗35万株,亩施肥量为N6PgK3。施药方法:土壤处理,亩用水量20公斤,丹麦泵喷洒,喷后交叉混土,耙深6—8厘米,药层深度3-4厘米,各处理用药量见下表:播前处理日期为5月4日,播后苗前处理日期为5月12日。入试验设计及调查方法2,三田间设计:随机排列,三次重复,行长10米,5行区,总面积25平方米,每一处…  相似文献   

19.
秦岭岩白菜系虎耳草科岩白菜属植物,为了进一步阐明其活性物质基础,笔者对秦岭岩白菜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从其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并对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其结构分别为豆甾醇和阿福豆苷。  相似文献   

20.
六种食用豆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和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