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违约金问题是合同法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违约金制度进行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使得违约金的概念、性质、判断标准以及法律干预和调整等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存在很多模糊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上述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关于违约金性质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详细分析了违约金制度发展演变过程,阐明了我国违约金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就合同法第114条规定的违约违约金性质、违约金数额的调整以及调整的程序等问题进行学理解释,认为:对合同法第114条第2款和第3款应分别进行定性才是科学合理的,对赔偿性违约金和惩罚性违约金的数额调整应区别对待,当事人请求是启动违约金数额调整程序的前提,请求违约金调整的当事人应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4.
“变更违约金”的现行法律规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它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从司法实践的视角探讨了变更违约金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表现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修改“违约金变更”的立法建议以协调其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两大法系关于违约金的性质的介绍以及对我国有关违约金的性质的探讨,对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9条进行了评述,总结出了我国违约金制度的弊端,最后,笔者总结认为违约金的性质应是一种事后评价,其兼有补充性和惩罚性;对违约金的比例限定不应以实际损失来判定,而应以合同所涉及的标的额为依据来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6.
民法主要是通过对民事主体的界定和民事行为的调控来调整社会关系。民事行为能力制度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民事制度形态.其既具有主体构造特性、又具有行为控制特性。禁驾制度的确立应当从限制剥夺民事行为能力为起点,而我国在此方面还有所欠缺。因此,要确立我国的禁驾制度,就应当首先完善民法上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7.
违约金是违约责任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经济合同当事人由于自己的过错造成经济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依照法律规定或者经济合同的约定,支付给对方当事人的一定数额的货币。由于我国违约金同时具有惩罚性和赔偿性,使违约方在实际承受违约金的惩罚程度上,存在着违约方给守约方造成的实际损失越大而承担的违约金则越小的矛盾。本文仅从违约金如果只具有惩罚性就可以解决这个矛盾的设想上作初步探讨。为便于分析和解决矛盾,举下列案例。某肉联厂与罐头厂签订了冻牛肉购销合同。合同规定:肉联厂从1993年12月向罐头厂供货,至1994年3…  相似文献   

8.
合同当事人缔约地位的不平等而导致违约金条款被滥用的现实是违约金变更规则得以确立的客观原因,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主要国家立法对违约金的变更问题作出了规定。我国《合同法》第112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确立的违约金变更规则是处理违约金变更的重要法律依据,但在违约金变更标准以及举证责任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通过立法加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9.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处分权的行使予以了超职权的限制。从民事诉讼的特性和民事纠纷的性质来看,这些限制均是欠妥当的。应当重新认识处分原则,真正理解和贯彻处分原则:诉讼程序的启动应当由当事人决定、诉讼请求的范围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决定、法院对撤诉不应主动干预、当事人制度应予调整。在扩大当事人处分权的同时,必须着眼我国特殊的政治法律环境制度,赋予法官释明权,以提高审判活动的功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体制的建构和运行符合民事诉讼规律。  相似文献   

10.
现代法治要求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均以保障私权为使命,公权的运行应当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但我国的民事制裁制度由于其天生的制度性缺陷,在分权制衡、当事人参与等各个方面均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民事制裁异化成了侵害公民财产和自由的非正义制度。应当充分认识民事制裁制度的危害性,并最终将民事制裁加以废除。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还没有规定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民事公诉制度都应当成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缺失保护民事公益的强有力制度,构建民事公诉制度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论证民事公诉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探讨了建构民事2公诉制度的两个关键问题即案件范围和法律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民事立法中没有关于按揭的明确规定。按揭是一种不同于抵押、质押的全新物权形式,我国民法应当对按揭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张琦 《科技信息》2012,(19):480-481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再审程序中,当事人的处分权应得到法院的尊重。但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项事后救济程序,其启动不是作为诉讼程序的重新开始,而是作为原审的延续,应当受到当事人在原审中的诉讼行为的约束。因而,审理民事再审案件时,审理的范围应受当事人在原审中提出的诉讼请求的限制。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时,受处分原则和平等原则的影响,人民法院也应当考虑当事人提出的请求。但在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调解、当事人在原审中已经依法要求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形时,应当允许民事再审较原审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民事再审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但此次修改仍限于微观角度的部分条文的补充完善,仅仅从技术层面上明确了再审实务的一些操作.未能从根本上改良再审制度.民事再审制度漠视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公权对私权的恣意介入、违背诉讼的基本原则和法理等一系列问题依旧存在.而透过单纯的法条及操作层面,我国再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我国的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仅仅在诉讼制度或法条上对程序的修改作用必然有限.  相似文献   

15.
民事公诉制度是指通常以公诉机关身份出现的检察院,为了维护特定情形下的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公民重要权利,以原告的身份提起民事诉讼的一种制度。我国建立民事公诉制度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是对支持起诉原则的扩展,是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民事诉讼主体与民事实体主体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赋予当事人双方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并没有超出现实的需要,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保证其有效运行的前提.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应当包括当事人的充分知情、选择作出前的限制规定和选择作出后的责任承担三个完备性条件.基于此,我国民事简易程序选择权应当是建立在充分知情之下当事人双方的一种权利选择,受来自选择作出之前的法定限制并给当事人带来相应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17.
民事审判管辖是民事纠纷系属于特定人民法院进行解决的首要条件之一,依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管辖权审查立足于立案程序,展开于起诉审查。但是,由于对管辖之属性存在误解,加之管辖与起诉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导致了管辖权审查司法实践矛盾丛生、程序虚无,应当对之进行改革与完善。其思路是:调整起诉制度、将管辖权之审查移至审判程序中进行、构建一个可以适用证据规则来约束当事人与法官的管辖权审查程序等。  相似文献   

18.
民事间接强制执行措施是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措施的三大基本种类之一,在强制执行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目前我国相关立法的规定比较落后,存在着立法条文过于原则和简单、部分强制执行措施定性不明、新增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我们应当在借鉴西方国家合理制度的基础上,制定我国统一的强制执行法,明确间接强制执行原则,进而完善间接强制执行制度,加大间接强制力度,并完善整个社会的诚信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革我国的民事审判监督制度,建立新的民事再审程序,笔者从民事诉讼基础理念——处分原则入手,分析研究现行的审判监督程序的制度设计理念上的偏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理念的民事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有错必纠"是我国民事上诉程序设置的指导思想.但随着各种社会条件的变化,其局限性日益凸显,处分原则应当成为新时期民事上诉程序的价值取向.民事诉讼中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既包括对上诉人行使上诉权的尊重;也包括对未上诉人放弃上诉权的尊重.而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正是上诉程序中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具体体现与落实.因此,上诉程序中应确立此项原则.另外,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在不同诉讼情形下应当有不同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