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气相色谱流出气体分析数据,采用Coats-Redfern公式计算了三溴化一水五氨合钴、三硝酸一水五氨合铬(Ⅲ)、六氰合钴酸一水五氨合钴与氢氧化钾双起始组分固相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固体氢氧化钾使上述配合物氨配体解离活化能大幅度降低。导致氨配体与配位水同时逸出。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C_(3v)配体场模型计算了三卤吡啶合钴(Ⅱ)酸晶体HCoX_3·3P_y(X=Br,I)中Co~(2+)离子的电子吸收谱和有效磁矩,理论计算与观测结果一致,这表明三卤吡啶合钴(Ⅱ)酸晶体的立体化学构型属于三角畸变的四面体C_(3v)构型。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新的超分子配合物——5-硝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双希夫碱钴(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组成、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配体采用四齿螯合的方式与金属钴离子配位,配合物结构单元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构筑得到了配合物的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本科"无机制备"课程中"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的制备"实验需使用大量有毒试剂——浓氨水和浓盐酸,且二者相遇将产生污染严重的刺激性白色烟雾——氯化铵颗粒,给实验室及周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严重影响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针对这些问题,对制备反应的条件进行了探究和优化,成功地用稀盐酸、稀氨水代替了浓盐酸、浓氨水,为今后开设该实验提供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绿色环保的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5.
利用配体乙酰二茂铁缩肼基硫代甲酸苄酯(HL)合成了一种新型钴(Ⅱ)桥连的配合物Co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表明,配体是通过失去一个质子形成的异构硫醇和β-氮原子与钴(Ⅱ)离子进行双齿配位.同时还对它的57Fe穆斯堡尔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心钴(Ⅱ)能直接影响铁(Ⅱ)的氧化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对磺酸钠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 (Ⅱ )、钴 (Ⅱ )的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 ,证明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 1∶2 .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 5种细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杀菌活性 .实验证明 ,配体和铜 (Ⅱ )、钴 (Ⅱ )配合物对其中部分细菌具有一定杀菌活性 ,配合物优于配体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4个氮支套索冠醚为配体,分别合成了一系列Eu(Ⅲ),Tb(Ⅲ)配合物,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及荧光性能测量,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可能结构式为Ln(NO3)2L.(NO3)·xH2O(x=1~4,Ln=Eu,Tb);推测出中心离子配位数为9,4个配体与Eu(Ⅲ),Tb(Ⅲ)形成的配合物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能,并且Tb(Ⅲ)配合物较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要大.  相似文献   

8.
以3-氨甲基吡啶和2,6-二吡啶甲酸为原料合成了多功能桥联配体2,6-双(N-(3'-吡啶甲基)酰胺基)吡啶(L),配体L和硫酸钴反应得到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o2(L)2(CH3OH)4(SO4)2]n·4n CH3OH(配合物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试、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该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20-元大环的双核结构亚单元,通过配体L和SO2-4双桥联成一维双链结构,再通过链间弱的C—H…O氢键作用组装成三维的超分子.此外,对配合物1的磁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国产羟肟类萃取剂2-羟基-4-仲辛氧基二苯甲酮肟(代号N_(530))进行了萃取分离钴镍的研究。实验所用有机相为20%N_(530)磺化煤油溶液,水相分别为钴(Ⅱ)、镍(Ⅱ)氨性硫酸盐、氨性氯化物及氨性碳酸盐溶液,研究结果表明:钴(Ⅱ)镍(Ⅱ)的萃取率均随水相平衡pH值及铵盐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温度的影响不显著,钴(Ⅱ)的萃取速率大于镍(Ⅱ)的萃取速率。N_(530)分离钴(Ⅱ)镍(Ⅱ)可用反萃取方法,即先用小于0.05mol/LH_2SO_4溶液反萃取镍(Ⅱ)后,再用NaCl(50g/L)和HCl(4mol/L)的混合液反萃取钴,经多级反萃可使钴反萃完全。若在水相添加适量的(NH_4)_2S_2O_8,或通入空气,或把料液敝开静置,均可使钴(Ⅱ)氧化成钴(Ⅲ)的氨合配离子。此时钴的萃取率下降,而镍的萃取率不变。这样控制适合的条件,便可以通过单级萃取有效地分离钴镍研究。结果还表明,在酸性溶液中铜(Ⅱ)、铁(Ⅲ)可被N_(530)萃取,但钴、镍不萃,因此可用萃取方法净化除去料液中所含的铜、铁这些杂质金属。  相似文献   

10.
质量浓度20%的聚乙烯吡咯啉酮(PVP)水溶液与1.515 mol·L-1硫酸铵混合,能形成聚合物固相和盐水相.研究了溴邻苯三酚红(BPR)及其与Zr(Ⅳ)、Cu(Ⅱ)、Bi(Ⅲ)、Sc(Ⅲ)形成的螫合物在两相的分配行为.该相系借BPR作萃取剂在pH 1.50和2.50的萃取酸度下分别实现了Zr(Ⅳ)-Cu(Ⅱ)和Bi(Ⅲ)-Sc(Ⅲ)的定量萃取分离.采用连续变化法测定了BPR螫合物的摩尔比,并探讨了PVP固相萃取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