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主分量分析(PCA)排序法对北京怀柔山区的暖温带灌丛群落进行了群系和群丛两个等级上的间接排序,降维效果较好.前三维占有信息量可达70%左右.灌丛的排序直观地反映了各样方之间的生态学距离,以及群落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并间接地反映了灌丛各类型的分布格局与其所处生境中坡向和水肥因子密切相关.主分量排序对灌丛样方具有一定的辅助分类作用,特别是对群丛的辅助分类效果更为明显.通过主分量分析,确定了对前三个主分量影响作用最大的种类.研究表明了主分量分析排序方法在灌丛研究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样方调查,对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群落各层物种多样性变化以及物种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了不同阶段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与林分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嵩山侧柏人工林不同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在人工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的乔木、灌木和草本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92.78%,33.33%,28.07%,乔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灌木和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不同演替阶段侧柏人工林林分密度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以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都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物种的身体大小是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身体大小的频数分布很少呈正态分布或偏左分布,往往为偏右分布,研究的类群主要是在陆生哺乳类和鸟类.选择中国蝗虫(蝗总科,斑腿蝗科,网翅蝗科和剑角蝗科),在科级水平上检验这些单元的物种身体大小频数分布的正态性.结果表明它们都呈现为高度的偏右分布,即中等大小的种类很多,小的种类的数量急剧减少,大的种类分布得多且具有矮的长尾.斑腿蝗科的偏斜度最大为1.696 1,剑角蝗科最小为1.060 8.中国的地理区域很大,蝗虫身体大小的分布呈现出偏右分布,众数靠近较小种类(小于平均值和中位数);物种小于众数的累积频数(面积)小于平均值或中位数的左边的累积频数(面积).也就是说,在一个给定的蝗虫科级单元,小的物种数比大的少,其原因可能与物种的形成和演化有关.在动物的系统发育谱系中,物种形成常常从小的开始,并且按从小到大的趋势演化.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物种分类技术无法快速有效地鉴定大部分桡足类休眠卵的种类,急需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类鉴定方法.根据本实验室建立的快速鉴定沉积物中桡足类休眠卵的方法,在厦门海域采集几种常见桡足类成体及其新产出的卵,通过测定28S rRNA上约300 bp的目标序列,查找比对Genbank中同种和同属桡足类的序列,对该方法种类鉴定的...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海洋浮游植物总体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L)片段,建立该基因变异类型文库,并随机测定了38个rbcL大亚基基因片段序列,初步分析了海洋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将≥97%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定义为种内变异,38个片段分别代表13个不同的物种,或称为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与数据库序列比较发现,PPJZ01,PPJZll和PPJZ20可能是已报道的rbcL基因序列代表的物种,其它克隆在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近缘物种序列存在。系统学分析表明分离的克隆分别属于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和streptophyta等的浮游植物,极少数克隆来源于异鞭毛藻类、定鞭藻纲和原细菌。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克隆数计算得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剖分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海洋浮游植物动力学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凹叶厚朴成熟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凹叶厚朴成熟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的研究表明:不同海拔的2个工区厚朴林分下乔、灌木层物种种类不多,仅33个种和32个种,乔木层6个种中有4个种相同,灌木层有23个种相同;草木层和层间植物种类也不多.两地最的物种个体数量超过100株的有6种,有3个种相同,对其空间格局测定结果皆以聚集分布为主.两个不同海拔的厚朴成熟林分下的生物多样性基本相似,是1个以黄瑞木、美丽胡枝子、大叶冬青等为主的群落,经物种多样性指数测定低海拔的地点比高海拔物种多样性指标都大,表明低海拔比高海拔物种丰富.  相似文献   

7.
在有限元方法中,基于修改的变分原理的杂交模型比协调模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本文将这种杂交模型用于构造过渡单元的刚度矩阵。由于放松了连续性要求,在单元边界和单元内部可以分别构造有限元子空间。这种杂交过渡单元能够根据需要和其它类型的单元相配合。文中以二阶泊松方程边值问题为例,给出了杂交过渡单元刚度矩阵的计算公式和不同单元相配合的示例。  相似文献   

8.
专题地图图型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科学分类,依据4种不同标志,提出了专题地图4种分类方案:①视觉感受方案:线划图型、影像图型和立体图型;②图面结构方案:主单元和多单元图型;③内容概括程度方案;综合与分析图型,其中综合图型又分组合型与合成型;④内容结构与表示方法方案;等量线图型、向量线图型、统计图型、分布图图型、类型图图类和区划图图型。认为以上分类可实现地图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Fuzzy聚类分析在植物群落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Fuzzy聚类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据此对陕西省南郑县碑坝常绿阔叶林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Fuzzy聚类分析能直观地表征各群落间的相似及相异性关系,对群落变化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反映,与实际相符,且聚合层次分明,拟合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分区广义变分原理在构造板壳有限元中的应用、由于放松了单元交界上的连续性要求,用分区广义变分原理构造的板壳单元,不仅具有自由度少,计算工作量小的优点,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单元的收敛性能,提高了有限元解的精度。算例表明,分区广义变分原理在板壳有限元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民油田特低渗的特点,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地质建模的方法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静态因素和动态因素,得出主要静态影响因素为构造和沉积相;主要动态影响因素为注采井网类型和压裂射孔层位。利用动态生产数据分析、静态影响因素分析和储层三维建模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西垒民23区块剩余油分布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民23区块第4.2地质单元复查出未射孔井5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及其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有两种形式:一是阶级性基础上的统一,二是科学性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影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达到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作为与形而上学发展观直接对立的“基本的发展观点”,是辩证发展观的实质和总特征的科学概括;在理论上,这个命题与列宁把辩证法归结为研究对立面的同一的学说完全一致;在认识论上,它是以实践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辩证法为观实基础的;对立面的斗争是“发展是对立的统一”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实践观是构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平台和基础。实践之主客体关系和主客观关系的关联是对立统一的,主客体对立统一是实践现象界的关系,而主客观对立统一则是实践本质界的关系。将马克思辩证法归结为实践辩证法,归结为主客体辩证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唯心的。《实践问题和矛盾问题新论》以主客体关系任意比附马克思辩证法本意的做法是片面的。作为限度的实践,只是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马克思辩证法是实践的,但不归结为实践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代教育理念中“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的利弊,指出了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是形而上学。本文主张二者对立统一,并强调二者对立统一才是当代教育追求的永恒目标。  相似文献   

16.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我国特有的绘画形式。自五代始便总是在自律性基础上和时代的节律而前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形式美法则,始终贯穿着对立统一法则、多样统一法则等为花鸟画的教学、创作以及审美都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精辟地发挥了列宁关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问题的思想;深刻地发挥了列宁关于两种发展观的理论,把这个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解决了一系列的实际问题;闸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把对立统一规律作了具体而全面的展开;阐述了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国以后,毛泽东反复强调要用对立统一学说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并以此为理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切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8.
对立统一规律是整个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毛泽东、邓小平都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大师。他们的矛盾观及他们对矛盾基本属性的理解和应用有不同的侧重点,毛泽东侧重于从对立中把握矛盾,而邓小平侧重于从同一中来把握矛盾,毛泽东善于用矛盾的斗争性来解决矛盾,而邓小平善于通过矛盾的同一性来解决矛盾。  相似文献   

19.
毛正琴  鲜思东 《科技信息》2009,(31):I0020-I0021
本文在介绍两种无限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无限观对立统一的观点,并用事例表明:正是两种无限观同时存在,对立统一,才使得生活、数学如此完美。  相似文献   

20.
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空间认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认知是一种主观性体验,不仅反映了物质空间的主观映射,还表征地理空间与认知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20世纪地理学的人本主义转向,人文地理学者开始思考主观认知与环境空间的关系.文章在梳理国内人文经济地理领域与空间认知相关的核心文献的基础上,概括了有关空间认知的基本概念与内涵,并对空间认知的主体与客体、空间认知结构、空间认知过程和空间认知外化手段4个议题进行了梳理与归纳.在此基础上,厘清并总结了国内人文地理学对空间认知进行研究的实际状况:(1)空间认知内涵在不断深化,由静态转向动静态的相互结合. (2)研究结构在不断完善. (3)研究范式趋向本土化,体现了4个重要转变:研究主体从单一社会属性主体向多利益关系主体转变;研究尺度从传统的城市空间向功能性城市空间转变;空间单元从城市空间向城乡空间转变;研究方法从定性方法为主向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