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亍探索菌丝体与蘑菇圈上植物生长的相互关系,我们进行了香白蘑(Lepista caespitosa)菌丝体及其子实体提取物对大豆生长效应的研究。田间实验表明,蘑菇菌肥及其子实体提取物均能促进大豆的生长,而且发现大豆根瘤比对照长的多而且大,每亩大约增产10%。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香白蘑菌丝体培养物对小麦生长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活菌丝培养物能促进小麦幼苗和腋芽的生长并促进分蘖的形成;灭菌培养物没有这些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蒙古口蘑蘑菇圈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内蒙古典型草原蒙古口蘑所形成的蘑菇圈上,不同环(带)中的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分布有明显差异,好气性细菌和芽孢型细菌在枯草环中显增加,分别高于绿草环、圈内、圈心及圈外,细菌生长代谢与口蘑菌丝体生长及其子实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真菌、放线菌及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与枯草环中最低,特别是在菌丝旺盛生长的6 ̄11cm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香蘑属Lepista,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据我国真菌学家报道的资料记载,我国香蘑属Lepista共有8个种。它们都是含有高蛋白,味道鲜美的食用蘑菇,主要分布在东北3省,在河北、甘肃、等省也有分布,陕西还未见报道。,作者1988年10月在西安市发现了直径2~3m的蘑菇圈3个。形成蘑菇圈的子实体,根据其外部形态、显微特征及孢子印颜色,经鉴定为香蘑属的肉色香蘑Lepis-tairina(Fr·)Biglow。e在蘑菇圈的附近,还生长着另一种: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Fr·)Sing。这两种蘑菇属于陕西香蘑属、种新纪录。它们的发现为我省真菌区系增添了新属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野生黄蘑菇圈对草地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蘑菇圈的生长对生长蘑菇的区域的植被具有明显的圈带状分布特点 ,并且圈上植物群落结构不同于不受黄蘑菇影响的圈外 ,主要表现在圈上植物的物种数、总盖度及分盖度总和均明显高出圈外 ,但圈上、圈外植被的优势种的主要伴生种相同 圈上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圈外 ,而均匀度指数变化不明显 圈上土壤含水量、速效磷、硝态氮和氨态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圈外 ,但交换性Ca2 + 、交换性Mg2 + 和 pH值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青海高寒草甸"蘑菇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青海高寒草甸蘑菇圈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结果,磨菇圈上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地高于蘑菇圈外和蘑菇圈内;氨化细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固氮菌,纤维分解菌,磷细菌等微生物生理群在蘑菇圈上的大量存在,能促进蘑菇圈上菌丝的生长发育.蘑菇菌丝的旺盛生长,分泌生长素类物质,促进了高寒草甸牧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香白蘑[Lepista caespitosa(Brcs)Sing]子实体提取物对大豆的增产效果,我们进行了子实体提取物对大豆根瘤菌(Rhizobium japanicum)和棕色固氮菌(Azotobacter vinelandii)生长效应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子实体提取物均能促进它们的生长繁殖。当把提取物进一步通过离子交换柱和纸层析分离后,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且发现分离物中有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8.
白口蘑蘑菇圈微生物区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白口蘑蘑菇圈不同深层土样微生物区系研究,发现粪链球菌与白口蘑茵丝可同存,且能促进白口蘑茵丝的生长发育。为今后人工培植白口蘑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寒草甸“蘑菇圈”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蘑菇圈”与圈外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营养成分含量及土壤营养的测定结果表明:“蘑菇圈”上的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圈外)。  相似文献   

10.
白蘑菇(Tricholomamongolicum)圈对羊草(Leymuschinensis)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白蘑共同生长的草草为建群种的环形植物群落称之“白蘑圈”.生长在“白蘑圈”上的羊草,从直观上看,与圈内、外生长的羊草有明显差别.我们把生长在“白蘑圈”的羊草,与“白蘑圈”内、外生长的羊草,就其株高、叶、茎及单株重量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草原蘑菇圈土壤生物化学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蒙古口蘑丝生长对草原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蘑菇圈枯草环和绿草环中的土壤转化酶,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明显下降,土壤呼吸作用强度仍在有菌丝生长的枯草环中较高,不同环带中的土壤生物化学活性差异显著,从垂直分布上看,表层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高于下层土壤,蘑菇圈各环带内的土壤养分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存在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运动学分析,证明圈条盘斜管出口处的圈条绝对轨迹(平面曲线)是一偏心正圆,其偏心距见文中(6)式,并据以证明圈条盘与小压辊之间的传动比公式(5)是精确的,而不是近似的.本文第二部分,通过动力学分析探求自然形成的圈条空间曲线方程,如果按这一方程来设计斜管的曲线形状,则能大大减少条子所受的摩擦阻力,而有利于减少条子堵塞斜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设G是具有一个控制圈的图 ,证明了如果在G的每一个圈C上总存在点ν0 ,使得dR(ν0 ) >1,其中R =V(G) \V(C) ,那么G必包含一个长度至少为min{n ,2NC2 (G) -1}的控制圈 ;如果G的每一个控制圈为偶圈 ,那么 ,G包含一个长度为min{n ,2NC2 (G) }的控制圈 ,从而证明了R .Shen和F .Tian的猜想 .  相似文献   

14.
将双孢蘑菇 176、2 796、82 11菌株分别培养在用普通水配制的马铃薯培养基 (PDA)和用磁化水配制的马铃薯培养基 (MPDA)上 .结果表明 ,在MPDA上培养的 3个菌株其菌丝体的生长速度分别提高了 39.31%、16 .16 %和 2 5.2 6 % .176菌株通过MPDA培养后的核酸含量、总蛋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在PDA上培养的分别提高了 4 1.18%、2 1.92 %和 35.0 4 % ;2 796菌株分别提高了 2 6 .88%、33.91%和 4 1.50 % ;82 11菌株也分别提高了 33.33%、35.6 9%和 51.39% .通过酯酶同工酶 (EST)电泳分析表明 ,用MPDA培养对双孢蘑菇 3个菌株菌丝体的EST影响是不同的 .  相似文献   

15.
圈基常用于描述图的圈结构.在实际应用算法中,算法的复杂度取决于圈基的选择.圈基的长,即其包含的边数,直接影响算法的速度.2-连通图G圈基长的一个下界是2 |E (G)|-|V (G)|,其中V (G)和E (G)分别是顶点集和边集.若图G包含长为2 |E (G|)-|V (G)|的圈基,则它是平面图.本文应用曲面嵌入图理论将这一结果推广至曲面嵌入图上.  相似文献   

16.
以麦粒煮汁培养基作为双孢蘑菇液态发酵的基础培养基,采用响应面法对麦粒煮汁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双孢蘑菇在麦粒煮汁基础培养基中的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为3.21g/L和201.55mg/L。在麦粒煮汁培养基中补充蛋白胨和麦芽糖后,其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P0.05)。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结果表明,最优麦粒煮汁培养基的配方为:1 000mL麦粒煮汁,3.50g蛋白胨,41.00g麦芽糖,1.00g KH_2PO_4和0.50g MgSO_4。在最优麦粒煮汁培养基上,双孢蘑菇的菌丝体生物量和多糖产量分别达到12.33g/L和579.93mg/mL。  相似文献   

17.
榆黄蘑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以榆黄蘑菌丝体为对象,探讨榆黄蘑菌丝体多糖水浴提取工艺.以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选取影响得率的4个因素:液固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对水浴提取榆黄蘑菌丝体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液固比15∶1(m L/g)、提取时间3 h、提取温度90℃、提取3次时,榆黄蘑菌丝体的多糖得率最高,可达4.55%.本研究为榆黄蘑菌丝体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图的圈带宽和问题即为求图G的一个在圈上的标号,并且使得边的总长尽可能地小,用BSc(G)表示.给出了BSc(G)的一个上界并讨论了BSc(G e)与BSc(G)的关系,其中eE(G).  相似文献   

19.
一、地球演化的最新层圈———社会圈及其概念的内涵关于人类社会与地球及其它层圈的关系问题 ,不少学者进行过重要的探讨和研究 ,并从不同的角度 ,提出一些重要的概念和观点。如对人类社会是否构成新的地球层圈就先后有“智慧圈”(沙尔坚、列·鲁阿 ,1921 ;B.维尔纳茨基 ,1922,1930,1942 ,1960) ,“生态圈”(M.考里 ,1958) ,“技术圈”(N.I.克里捷尔 ,1980) ,“社会圈”(M.A.高鲁波错 ,1982) ,“地球表层系统”(钱学森 ,1983) ,“社会—自然界系统”(A.H.考切尔金 ,1987) ,“社会圈”(赵鹏大 ,1996) ,“人类圈”(陈之荣 ,1997、2002)。…  相似文献   

20.
不同外磁条件对双孢蘑菇176菌株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磁性条件处理双孢蘑菇(Agricus bisporus)176菌丝体,经生物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用单一磁处理水条件培养能使双孢蘑菇176的核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10.1%和14.7%。用磁场处理,0.1T的磁场强度对双孢蘑菇负效应最明显,均使其菌丝体的核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总蛋白质含量降低得最多,酯酶同工酶(EST)表现产量性状的主要酶带酶活性降低,部分弱酶带消失,无论是培养在MPDA上或是PDA上的菌丝体结果相似。但是双重磁性条件处理(磁处理水加上磁场处理)比单一磁场处理的生物负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