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干预研究考察音乐治疗对改善智力障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效果,以丰富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研究,促进智障儿童的健康成长。经数据整理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音乐治疗有助于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2)音乐治疗可以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改善其多动行为.3)音乐治疗可以减少智力障碍儿童随意说话的行为.4)音乐治疗可以改善智力障碍儿童的攻击行为.因此音乐治疗可以对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有效的改善,并成为一种有效的矫正方式.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及其矫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性行为,分析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表现特征及影响因素,从根本上矫正和防止儿童的攻击性,有利于促进儿童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洁 《当代地方科技》2011,(13):162-162
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许多幼儿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这和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及矫正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从家庭角度研究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矫正。  相似文献   

4.
肖敏 《科技咨询导报》2010,(10):151-151
情绪障碍对儿童的生活、学习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造成儿童情绪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绪障碍儿童的矫正方法包括创设较好的环境和行为塑造两个方面。行为塑造的具体治疗方法有:游戏治疗、行为治疗、心理暗示、音乐治疗、水疗等。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从而使其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对儿童人格发展危害甚大。针对其特征采用优化交往空间、情感情绪诊疗、行为模式专训、人际关系认知等方法,可以有效矫正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角度对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进行探讨.认为攻击性行为是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部分;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将会减少参与者的攻击性行为.反之,不良的体育运动环境将会增加参与者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是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研究课题.本文探讨了在攻击性行为研究中所采取的主要方法、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研究的主要领域、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必要的教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主要对W市某所公办幼儿园中、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观察,随机抽取中、大班幼儿共80名为研究对象,对两年龄段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收集数据表明:幼儿身体攻击最为普遍,且年龄和性格差异均较显著;以"主动性攻击"为主要起因;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几近持平,年龄差异较明显;以攻击"同性别"幼儿居多。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家庭、幼儿自身、幼儿园三方面逐一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潍坊学院学报》2018,(3):89-92
运动与保健是智力障碍儿童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该学科教学在补偿智力障碍儿童身心缺陷、促进他们潜能开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智力障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教学时应遵循的原则:增强体质与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运动强度适宜与安全性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相结合。在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策略:从培养兴趣和爱好入手,使智力障碍儿童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促进智力障碍儿童大脑机能、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入手,提高他们身体的运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生活入手,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体育基本技能和生活基本技能;从发展智力障碍儿童的运动能力入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进行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自闭症是一种小儿广泛性发展障碍。语言障碍、社会障碍和想象障碍是自闭症的三个核心障碍。本文通过对一例自闭症儿童行为的观察,分析该儿童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不同专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分析部分不同体育项目大学生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心理原因、影响因素,了解体育运动中大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基本情况;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预防与控制体育运动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2.
周青 《科技咨询导报》2007,(8):179-179,181
儿童进攻性对儿童人格形成具有危害性,它的产生具有多种原因和特点,根据原因和特点采用行为干预法、情感调节法、人际关系认知法以及行为模式训练法,可以有效矫正儿童进攻性行为。  相似文献   

13.
李高明 《科技信息》2012,(3):419-420
本文从个案研究的角度,采用干预该儿童家长心理障碍的角度来帮助儿童发展健康的心理,同时也对此儿童进行教育辅导和训练。最后,成功地矫治了一例带有抑郁症倾向和攻击性行为的儿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足球比赛中运动员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的分析,根据足球运动规律,结合足球比赛的特点,探讨了避免和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问题少年”在理论界尚无统一定论,本文仅指那些经常发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家庭、学校、社区德育步调不一是造成某些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年来,笔者对具有一般品德行为问题的学生,尤其对问题行为较为严重的问题儿童,采用定性分析法与个案法,研究分析了影响他们品德行为的各种因素,对问题形成、发展及其不良品德矫正,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攻击型心理障碍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患者情绪高度不稳定,极易产生兴奋和冲动,办事处世鲁莽,缺乏自制自控能力,稍有不顺便大打出手,不计后果。患者心理发育不成熟,判断分析能力差,容易被人挑唆怂恿,对他人和社会表现出敌意、攻击和破坏行为。攻击性行为是目前中学生中最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攻击性的发展状况影响着中学生人格和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听觉障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重庆市223名听觉障碍学生进行了测查,探讨了听觉障碍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听觉障碍学生自我意识较差的是躯体外貌与属性、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等因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呈上升趋势,但在每一个过度阶段都有下降;行为与合群的自我意识比正常学生差,但在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两个方面则比正常学生要好.性别、障碍程度以及城、乡环境差异和致残原因对其自我意识的发展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时期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行为方式,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成长和生活都将造成不利的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它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了家庭成员间的和睦相处、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并影响着幼儿成人之后的社会行为。然而,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性因素。因此,通过改善幼儿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化幼儿的生活德育环境、提高幼儿的家庭生活德育质量,进而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达到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9.
篮球比赛中常由于过于激烈的身体接触而导致一些攻击性行为,这使原本精彩的比赛蒙上阴影。而在大学生篮球赛里特别以体育院系学生的篮球比赛中出现攻击性行为最为频繁,在此通过对运动员因素、裁判员因素、功利性因素、教练员因素等多方面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避免和防止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有效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比赛意识与比赛态度,同时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  相似文献   

20.
同伴侵害是个体成为同伴攻击对象的经历.外部特异性假设认为儿童受攻击是由于其自身的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儿童的这些异常特征常常构成别人攻击他的理由或借口;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早期与照顾者形成的不安全依恋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方式,导致其日后遭受攻击;而羞耻重建理论则从个体情绪管理的机制来解释同伴侵害现象.同伴侵害作为一种社会性行为,其发生、维持和终止是儿童主体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