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冯至诗歌艺术个性最突出的特征,在表现内容上是对生命的独特沉思。冯至诗歌的沉思是主动积极地对有限生命的反思,是寻求意义、指向意义的活动。冯至在他的十四行诗中发展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并给予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一个新的阐释。这使得冯至的十四行诗成为沉思的诗的典范,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不容替代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怀亚特是把十四行诗这种诗歌形式引入英国诗坛的第一人。他的十四行诗大多取材于彼得拉克十四行诗的精髓。他的著名诗歌《别了,爱》充分体现了皮特拉克十四行诗的写作风格,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写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结合时代背景对托马斯·怀亚特的这首诗进行结构和内容上的分析,以期寻找它所体现的英国诗歌的时代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现代诗人冯至一生对寂寞这个特殊的情感符号都情有独钟,并且在诗歌世界中反复吟咏,对其有着刻骨铭心的敬意。寂寞作为冯至诗歌中被反复书写的情绪,体现了冯至对世界人生的感性领会和理性升华。在冯至的人生之途和诗歌世界的切合之处,寂寞对于他的个人诗学具有多重意义,尤其是人生之旅与精神文化对其寂寞书写具有重要影响,他的诗歌也因此形成了特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冯至旅居昆明后方,生活的变动和现实的经历让他扩容了诗歌内涵、拓展了创作体裁,诗集《十四行集》、散文集《山水》、小说《伍子胥》都成书于这一时期.在林场相对隔绝的生活空间中,冯至进入了生命的沉潜阶段,其作品继续了早期抒情诗歌中的独语风格.但在这一时期,冯至独语的内涵体现为生命存在的个人体验和意义追问,独语语境不再拘囿于作家一己的哀乐而引入了对话因素.在与自然、历史、先贤等交互性对话结构中,冯至将个人性的生命体验和思索提升到了普遍性的对生命存在的审视和生命价值的探寻.同时,冯至通过外向性的语言将大众预设为隐含读者和言说对象,从而寻求在特定历史境遇中向着时代和大众发言的个人化方式.本文试图探索冯至如何在独语与对话的辩证关系里,完成了个人话语空间向着大众与时代的敞开;从中发现处于特定时代和历史境遇中的作家如何在个人性、时代性与大众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对文学的独立性和自律性的确认中,彰显出现代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和独立人格.  相似文献   

5.
当徜徉于钟世华的诗行之间时,读到的是凝重沉潜的诗歌文字。透过其诗歌文本,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命存在的守望和自我经验的感受,是他的生存体验和个人渴望,是源于自我的对真实的触摸。他在文学的"权利话语"依然泛滥成灾的今天,坚定着自己诗写的立场和姿态,不断向自我靠近,构筑起了他具有独特审美魅力的诗歌风景。  相似文献   

6.
从《诗经》起,文人就给诗歌定位“诗言志”。诗歌作为诗人抒发丰富感情的凭借,几千年来有着独特的,动人的魅力。冯至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他的诗虽然没有绚烂的色彩,狂欢的热情,奇特的形式,但其词思质朴晓畅,情绪真挚。这学期学习他的名篇《我是一条小河》  相似文献   

7.
1942年,冯至出版了《十四行集》,包括27首十四行诗.《十四行集》的出版,标志着冯至新诗创作走向成熟.从早期的《昨日的歌》和《北游及其他》,到《十四行集》,诗人的创作进入中年成熟期,把中国新诗从浪漫主义经过象征主义推进到中国式的现代主义.《十四行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十四行诗创作的成熟.从二十年代十四行体的输入和三十年代的进化,终于结出成熟的果实,“冯至的作品几乎全都是优美的中国式的十四行诗”.“他比中国其他任何诗人都更致力于架设东西方之间的桥梁”.寻思、寻形、寻言,这就是冯至《十四行集》所作的追求,它孕育着诗人的成熟风格.  相似文献   

8.
张红红  冯青 《科技信息》2006,(4):274-275
爱情诗在诗歌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的爱情诗更是表达了诗人们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们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而这种爱情也往往在他们的诗歌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但是一部分诗人特别是约翰·邓恩一反以往十四行诗中所歌咏的高不可攀的圣洁美人形象,把他的爱人降格为实在的女人,表现了独特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诗歌作为音韵与意义浑然天成的纯文学形式,其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曹明伦在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把握住了莎诗特有的神韵、音韵以及形韵,并巧妙地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音义特征在译诗中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0.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质由他生命的高蹈意志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 ,正是这两者共同演绎了诗人丰富而痛苦的一生 ,以及形成了他那独具个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11.
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等方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不少大学生还非常缺乏对创新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创新削断标准、创新精神等基础知识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昌耀的诗歌创作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他的抒情风格几经历变,但总是超越凡俗,卓然独立于高原之上,以雄奇高邈,以及现代意识塑造了自己的诗歌品质。本文试图从高原情思,史诗气质,现代意识三个方面探讨昌耀诗歌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13.
吴康斋是明代儒学杰出的教育家。本文以康斋诗歌中的月亮、白云和梅花为分析对象,分析其深厚的道德涵养工夫、独特的光明人格和高大的圣贤气象;并与同类诗歌相比较,来挖掘15世纪中国儒家刻苦独立的清修意境,籍以表达中国文化关注人格独立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如何在英译中更好体现毛泽东诗词的特点。指出毛泽东诗词多用动词,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飞”字,从而形成毛泽东诗词的“飞动之美”。于飞动之外,毛泽东诗词另有一种沉思之美。提出对于毛泽东诗词当中的“飞”字,英译文应注意表现出其动态、力度、气势、形象,以传达出毛泽东诗词所蕴涵的气势与气魄。同时,对于毛诗当中表沉思的诗句,则应注意选用表示阴柔的或沉思性的单词或短语,这样才能如实传译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5.
王峰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5):19-23,47
诚斋诗中大量出现的“诗”及“诗人”意泉,充分透示着诗人诗意识的存显状态。这种状态可谓之“感心”,此“感心”包含着“沉醉”与“孤独”两个方面的意蕴。通过频繁使用醉、颠、癣、催、觅句、诗债、苦吟,以及瘦、愁、苦、病、闷、穷等一系列极富暗示性的词语,诗人深入地表现了自我精神世界在“沉醉”与“孤独”之间所呈现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此种精神状态不仅映证着诗人艰苦的诗歌创作之路,更传示出其沉重而丰厚的社会人生经验与个体生命感悟。  相似文献   

16.
冯至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至关重要的诗人,他在20年代所写的抒情蕴涵了自我忧郁的情思,同时包容了主体对生命的思考,这些精美的诗作以其丰厚的内涵预示了诗人日后成为存在主义在中国最为成功的诗歌表现者的诗学走向。  相似文献   

17.
翟永明是后朦胧诗和女性诗歌的代表诗人。她的诗歌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黑色时期”和“白色时期”。她黑色时期的诗歌大量地运用黑色意象群,并大量地抒写梦幻,从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女人的命运;她白色时期的诗歌则大量地运用白色意象群,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一切。总之,翟永明前后期的诗歌,由于采用了独特的视角、个人化的思考以及独特的表现手法,因此她的诗歌获得了一种美学上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18.
文廷式为晚清要人,其识见与学问具见诸其文字。本文试着概论其诗词及各体文字,以见其忠爱缠绵之性情。文廷式的诗词主张,崇尚风雅兴寄,主张诗词中应有学、有识、有才、有情,持论正大。他的诗词创作能够实践他自己的主张,其诗词中呈现了一己之学识才情,也反映了一代世情与历史。  相似文献   

19.
解缙诗歌有复古倾向,更重视才气的驰骋,但才气缺乏现实的内容的支持,显得比较空洞。他也以才为戏,使部分诗歌充满了趣味,这种努力值得重视,也形成了在复古道路上的旁逸斜出。  相似文献   

20.
盛唐“王孟”并称,号称山水诗派,但二者山水诗创作意境风格却迥然有别。王诗于山水自然澄心静观,超然物外,以禅入诗,故而禅意盎然;孟诗以山水自然体情写志,以“我”入诗,清新淡远又壮逸浑厚。此当源于二人不同的人生履历及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