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聪 《科技信息》2009,(32):I0168-I0168
精神分析的诞生要归因于弗洛伊德对“压抑”机制的研究,纵观弗洛伊德各个时期的著作,弗洛伊德不断对“压抑”理论进行修改,尤其是对“压抑”和“防御”两种心理机制之间的关系的探讨,成为了精神分析理论发展最宝贵的源泉之一。但是,由于前中后期的著作中对压抑的诠释不尽相同,也导致了后来各个精神分析流派理论的分野。  相似文献   

2.
巨大的要求     
精神分析起源于弗洛伊德,是心理学各个学派的一个大派.继弗洛伊德以后, 又有很多的人发展了精神分析,有的沿弗洛伊德的理论走,有的离弗的理论相差迥异,甚至与弗当初的理论相背离,本文所要谈论的是其中以荷妮为代表的理论,这个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分析神经症,以患者的"要求"为中心,认为这是导致神经症的原因,也是治疗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论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说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 本文详细介绍了经典精神分析以及现代精神分析的理论,介绍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的三大理论:本能理论,人格理论以及意识层次说.还介绍了精神分析提出人的生长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析学说的创立,使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成为本世纪初西方社会一位家喻户晓的著名人物;而无意识理论的提出更使弗洛伊德在现代西方人文科学以及哲学、心理学领域名声大震,继而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学的影响,远不如对文学的影响那样巨大深远,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精神分析理论本身比较庞杂,而后人对其诠释也是见仁见智,它与文艺的关系究竟怎样?本文拟从泛性论角度谈起,看看文艺与性的关系,也许不无裨益。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是无意识。无意识领域里的本能活动分为两种: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开始只提生存本能)。而最大的生存本能是性本能,所以,关于性的理论是无意识理论的具体演绎。人格的形成始终伴随着性的转移与发展,性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对文艺的影响也很直接,很多人不能接受弗洛伊德(下称弗氏)学说的关键就在于他的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欧美恐怖电影不仅在其自身领域里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作为跨学科跨文化的研究文本,也具有多维交叉和弹性学术理论价值.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析其心理层面的逻辑关系,着重展现恐怖电影与生死本能、自我潜意识、梦之间的关系,力图阐明恐怖电影背后的精神分析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我"、"自我"、"超我"和"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以弗洛伊德的哲学为理论基础,发泄潜意识和欲望.在真实与梦幻中通过"本我"、"自我",达到"超我",使欲望平衡达到自由创作的极点,成为超现实主义画家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梦的诠释者和弗洛伊德理论的绘画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王梓媛 《科技信息》2007,(19):177-177,163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主要有三大理论构成:早期的潜意识理论、本能论和后期的人格理论。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晚期提出的重要思想,本文就其人格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文学批评的应用进行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析学派各种理论的差别集中体现在关于“自我”的不同理解上,本文分析了弗洛伊德与埃里克森对自我的不同理解,试图阐明“自我”理论发展的内在关系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马尔库塞思想的阐述,指出20世纪50年代是马尔库塞思想转折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他提出一种新的解决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端的方法一爱欲解放论,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战后科技的发展及深刻的精神危机,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及马克思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等方面说明他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马尔库塞站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更进一步认识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弊病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1.
走向生态文明的人类文明转型和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是生态教育学建构的社会背景。生态学兴盛所带来的当代人类发展理念的变革为生态教育学建构奠定了广阔而深远的思想基础。生态教育学是对服务于工业文明时代工具主义价值取向主导下的教育理论的超越,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生态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的自觉建构,是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崭新视域。立足于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以及生态教育实践,提出建构生态教育学,展开生态教育理论研究,无疑是对当代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政治文明建设要以人为本。理性立法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起点,是人权保障的制度基础;政治法治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执政党基本的执政方式,也是人权保障的基本价值理念;宪政既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又是发展人权的必然手段,更是以保障人权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年头,中国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选择了生态文明的发展之路。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产物,胡锦涛同志把握世界潮流并将其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这将对新时期社会的文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现代建筑的民族性理论进行了再思考,认为民族差别尚未具备完全消失的条件,旧的观念还在渗透每个层次,人类还以民族的形式生活着,反映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筑艺术不可能没有民族性烙印,民族文化还具有某种社会意义.然而,当代建筑师应该关注的是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趋势,而不是将民族性的表现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5.
人是社会变革的核心,无论实现怎样的发展,都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导向的。没有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始终是不可持续的。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对化石能源的消费基础上的文明状态,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低碳经济来临之际,与之对应的文明形态也将出现,这就要求在新的文明形态形成过程中,首先实现人的再发展,与传统的现代文明相比,建立在低碳经济基础上的人的行为模式是对原有模式下行为模式的"再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民族潜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民族心理现象,属于社会潜意识的范畴.民族精神分析是关于民族潜意识的形成机制、过程及其对民族精神生活的作用和影响的观点和方法体系.民族精神分析研究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民族平等与团结原则,以及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民族精神分析旨在以民族潜意识的地位和作用为轴心,通过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探索,把握民族精神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和规律,促进民族精神的传承与超越、理解与沟通、批判与重建、融合与发展.加强民族精神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对于21世纪的中国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生态文明要求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双赢”的发展模式。加强生态文明的研究,将极大的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应注重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人们深入理解和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科学深刻的理论根据,为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手稿》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及文明阶段的批判,提出了异化劳动、人化自然、自然科学与关于人的科学的统一等重要思想。其中蕴含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论述,在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现实状况下,对于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人,也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先驱。毛泽东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中国化之重要成果,主要包含水利建设、林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控制等四个方面内容。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实事求是地总结毛泽东生态文明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具有弥足珍贵之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哲学社会科学传承人类文明,资政育人的作用,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之中,说明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三次与时俱进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指明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