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溶性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的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中心环节,Aβ是由β-分泌酶(BACE1)和γ-分泌酶顺序切割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产生的,BACE1与APP在质膜、内含体/溶酶体、高尔基体反面膜囊(TGN)以及早期分泌途径之间的转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Aβ的产生.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探讨了Sorting nexin12(SNX12)对Aβ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表达SNX12后,分泌到细胞外的Aβ减少,γ-分泌酶的活性及PS1、NCT、pen-2、APP和BACE1的蛋白水平没有明显变化,APP-βCTF水平降低,而下调SNX12时Aβ水平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表明,SNX12与BACE1在细胞内存在共定位,并且SNX12表达增加可以使BACE1和APP在细胞内处于同一区域的数量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过表达SNX12通过调节BACE1在细胞内的定位,使细胞内处于同一区域的BACE1与APP的数量减少,导致经BACE1切割的APP减少,从而降低Aβ的产生.因此SNX12可能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Alzheimer病研究进展--β淀粉样蛋白学说与主要防治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lzheimer病(AD)是严重危及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以淀粉样蛋白学说占主导地位.该学说认为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是AD发病的中心环节;减少Aβ沉积或清除已形成的淀粉样蛋白斑块的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AD.淀粉样蛋白形成主要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淀粉样蛋白基因突变引起Aβ生成增加,早老蛋白基因突变除了使Aβ生成增加外,还影响细胞内信号传导,使细胞易于凋亡.ApoEε4是AD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认识到淀粉样蛋白沉积在AD发病中的关键作用后,人们设计了一系列策略预防淀粉样蛋白沉积,并清除已形成的斑块以防治AD.综述了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影响因素和干预Aβ沉积措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铜锌等过渡金属离子与Aβ肽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痴呆症的一个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脑部出现淀粉样沉积,其主要成分是由40~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淀粉样β多肽(Amyloidβ- peptide,简称Aβ).铜锌等过渡金属离子与Aβ肽的沉积直接相关,研究这些金属离子与Aβ肽的作用对理解老年痴呆症的病理过程并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至关重要.文章综述了过渡金属离子Cu、Zn和Fe与Aβ肽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数据显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可参与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的淀粉样级联的调节。在本研究中我们证明了的PPARγ在培养的细胞中过表达,急剧减少了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的分泌,在转录后水平影响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表达。APP下游调节不涉及分泌酶的通路而与对APP泛素化的显著诱导有关。此外,我们还证明了PPARγ能通过降低Aβ的分泌从而保护过氧化氢诱导的细胞坏死。综合起来,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了一种新型机制:PPARγ激动剂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和由于Aβ的积累所造成的致病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胶质细胞活化、细胞凋亡等.MicroRNA(miRNA)是神经细胞分化、生长以及神经系统可塑性调节的关键因子,miRNA的异常表达与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综述了近年来miRNA在调节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表达、调节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分解酶1(BACE1)表达、调节微管相关蛋白Tau表达以及调节其他非特异性致病因子等与AD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将为深入系统研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寡聚体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β-淀粉样蛋白各段序列在寡聚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阐明该蛋白的寡聚机制和毒性作用。【方法】以C-端及N-端删节的6种β-淀粉样肽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硫磺素T荧光检测、Tris-Tricine电泳、透射电镜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这些肽段的寡聚化和纤维化能力。【结果】1)氨基酸37~42具有增强Aβ寡聚化和纤维化的功能;2)氨基酸18~36对于寡聚和纤维化很重要,但不能缺少N-端的参与;3)Aβ1-17参与β-淀粉样蛋白长纤维的形成。【结论】β-淀粉样蛋白各段氨基酸序列对该蛋白寡聚和纤维化所贡献的不同作用,这对于β-淀粉样蛋白毒性机制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寡聚体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β-淀粉样蛋白各段序列在寡聚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以便更好地阐明该蛋白的寡聚机制和毒性作用。【方法】以C-端及N-端删节的6种β-淀粉样肽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硫磺素T荧光检测、Tris-Tricine电泳、透射电镜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这些肽段的寡聚化和纤维化能力。【结果】1)氨基酸37~42具有增强Aβ寡聚化和纤维化的功能;2)氨基酸18~36对于寡聚和纤维化很重要,但不能缺少N-端的参与;3)Aβ1-17参与β-淀粉样蛋白长纤维的形成。【结论】β-淀粉样蛋白各段氨基酸序列对该蛋白寡聚和纤维化所贡献的不同作用,这对于β-淀粉样蛋白毒性机制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AD患者脑神经细胞外的老年斑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症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老年斑内过渡态金属离子Cu与小肽段β-淀粉样蛋白(Aβ)络合形成Aβ-cu复合物,加剧Aβ神经毒性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理的关键环节.壳寡糖是一类能络合Cu离子且能自由透过血脑屏障的低分子寡糖,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壳寡糖与Aβ-Cu复合物作用的研究方法,这将有利于对金属螯合剂缓解Aβ-Cu复合物神经毒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AD病人脑内老年斑周边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帕金森病伴痴呆症也与Aβ的沉积相关。该研究直接将Aβ注射到大鼠脑黑质区,通过免疫染色与脑黑质TH-Positivc的神经元统计计数,来检测Aβ对多巴胺神经元损伤及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元宝枫叶黄酮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枫叶黄酮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炎性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用LPS刺激BV-2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和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枫叶黄酮(5,10,15μmol/L)对细胞炎性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环氧合酶-2 (cyclooxygenase-2,COX-2)、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1β (interleukin-1β,IL-1β)、炎性信号蛋白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枫叶黄酮在翻译水平和转录水平上明显抑制了LPS诱导的细胞炎性蛋白酶iNOS和COX-2,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与炎性信号蛋白NF-κB的上调.上述结果表明枫叶黄酮可通过调控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发挥抗神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X受体alpha(LXRα)在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细胞)置于6孔培养板培养,分为对照组、Aβ组、干扰组、干扰+Aβ组、假干扰+Aβ组.应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BV2细胞的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XRα蛋白表达变化,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中COX-2、iNOS的表达水平.收取BV2细胞上清液作为条件培养基用来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并通过CCK-8和免疫荧光法检测SH-SY5Y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蛋白Bax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β组及干扰组的BV2细胞表现为胞体变圆变大,细胞突起减少,呈阿米巴样活化状态,LXRα蛋白水平明显下调(P0.05),细胞上清液COX-2,iNOS的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Aβ处理组和干扰组的细胞上清液明显引起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P0.05).与假干扰+Aβ组相比,干扰+Aβ组的细胞胞体变大,突起减少,LXRα蛋白表达减少,COX-2,iNOS的表达增加,干扰+Aβ组的细胞上清液导致SH-SY5Y细胞存活率降低,Bax表达增加(P0.05).[结论] LXRα参与调控Aβ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的释放,在AD的炎症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阿尔兹海默症(AD)发病率较高,认为T2DM是AD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AD和T2DM分别以脑淀粉样蛋白-β(Aβ)和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沉积为特征.淀粉样变蛋白在这两种疾病之间有着相互的作用.本文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旨在更好地了解AD和T2DM之间的相关性,从而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性痴呆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当今老龄化社会对老年性痴呆病的防治需要,从载脂蛋白E(ApoE)、tau蛋白、β-淀粉样肽及其前体蛋白、遗传因素、代谢因素几个方面对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因、病机作了描述.使人们在微观和宏观领域对AD有更清晰完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探讨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17β-E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igh Homocystine,HHcy)诱导的破骨前体细胞株Raw 264.7炎性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刺激Raw264.7细胞构建炎症模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17β-E2对Raw 264.7细胞的活力影响,免疫荧光双标和RT-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17β-E2(1,10 nmol/L和1μmol/L)对环氧合酶-2(COX-2)和细胞炎性蛋白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细胞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炎性信号蛋白核因子-κB(NF-κB)蛋白与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17β-E2在翻译水平和转录水平上明显抑制了Hcy诱导的细胞炎性蛋白酶COX-2和iNOS,细胞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与炎性信号蛋白NF-κB的上调,并且COX-2和IL-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述结果表明17β-E2可通过调控Hcy诱导的破骨前体细胞株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释放从而抑制破骨激活,发挥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的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过程,而金属离子Cu~(2+)存在下的Aβ的聚集速率加快,且Cu~(2+)本身会促进活性氧(ROS)的产生,增加神经毒性,因此开发既能螯合Cu~(2+)又能抑制Aβ聚集的双功能抑制剂非常重要.本文将金属螯合三肽(SSH)和Aβ聚集七肽抑制剂相组合,设计合成了新的双功能Aβ聚集十肽抑制剂SSHLVFFARK-通过硫代黄素T(ThT)荧光实验、聚集动力学实验、原子力显微镜检测(AFM)、等温滴定量热和MTT细胞毒性测定等研究了SK10对Cu~(2+)存在下Aβ聚集的抑制和解聚作用以及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SK10不仅可以抑制Cu~(2+)存在下的Aβ40聚集(ThT荧光强度降低了60%),随着SK10浓度的提高使Aβ40纤维逐渐减少,还能降低Cu~(2+)存在下Aβ40聚集产生的细胞毒性,使细胞活性恢复至90%以上;同样,SK10对Cu~(2+)存在下的Aβ42聚集也有抑制作用.由于SK10对Cu~(2+)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亲和力,能够螯合复合物中的Cu~(2+),因此能抑制由Cu~(2+)催化产生的活性氧(ROS)对细胞的毒性.进一步研究表明SK10还可解聚形成的聚集体,使已形成的聚集体消失,缓解其产生的细胞毒性,使细胞活性提高到90%.以上研究结果不但体现了SK10的药用潜力,也为今后设计和开发金属螯合Aβ聚集双功能抑制剂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为止,已经有较多关于AD发病机制的报道,但是尚未发现确切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研究者相继在AD患者脑中检测到口腔病原体,并据此提出了口腔病原体感染引发AD的假说.从机制上来说,口腔病原体侵入脑后,病原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 OMV)或其代谢产物引起脑区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发炎,从而导致神经元变性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protein, Aβ)沉积.重要的是,靶向AD相关口腔病原体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对于AD具有潜在疗效.综合该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口腔病原体感染如何与AD发病相关联及抗菌药物用于AD治疗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Alzheimer病(AD)出现神经变性前的早期记忆功能障碍中,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发挥了重要作用.Aβ及其活性片段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压抑效应与其对学习记忆认知行为的伤害作用具有密切联系,但其机制仍不清楚.鉴于突触后兴奋性和抑制性受体/通道在突触传递、包括LTP的诱导中起着关键性调制作用,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β-淀粉样蛋白31-35片段(Aβ31-35)和25-35片段(Aβ25-35)对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谷氨酸(Glu)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给予Aβ25-35或Aβ31-35可对Glu受体电流和GABA受体电流产生相反的调制作用.Aβ25-35预处理剂量依赖性地减小了Glu和NMDA引起的全细胞内向电流,相反,GABA受体电流被明显增强;小片段的Aβ31-35也选择性抑制了Glu和NMDA受体电流,增强了GABA受体电流;然而,给予Aβ25-35的反序列Aβ35-31预处理后,Glu,NMDA和GABA引起的受体电流均未出现明显改变.这些结果表明,Aβ25-35和Aβ31-35片段急性处理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NMDA受体和GABAA受体分别受到抑制和易化影响,这可能有助于解释AD早期可溶性AB对海马LTP及认知行为造成的伤害作用.同时,Aβ25-35Aβ31-35片段具有的类似效应提示,31-35序列很可能是Aβ发挥神经毒性作用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18.
在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的早期,Ras蛋白所在的信号通路被激活,但具体作用机制还不清楚.探讨了K-Ras及其突变体K-RasG12V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剪切的影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过量表达K-Ras能够激活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 1/2)、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并增加APP在Thr668的磷酸化;抑制JNK通路则阻断了K-Ras过表达所引起的APP Thr668磷酸化.此外,过表达K-Ras造成分泌到细胞外的sAPPα增加,而sAPPβ减少.通过生物素标记实验发现,过表达K-Ras使得APP在细胞膜上的定位增加,而细胞内APP总量没有改变.这些结果表明,过量表达K-Ras可以通过调控JNK的通路,增加APP在Thr668位点的磷酸化,造成APP在细胞膜上水平升高,导致APP向sAPPβ的切割减少,而向sAPPα的切割增加.提示K-Ras对APP切割的影响可能在AD的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应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肠道病毒EV71 型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3C 是其编码的蛋白酶之一.3C 在切割病毒前体蛋白为成熟蛋白的同时,切割一些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蛋白,影响细胞的生理功能. 为进一步了解EV71 与宿主的关系,明确EV71 致病机制的细节,在前期以3C 蛋白为诱饵开展的酵母双杂交工作的基础上,选取了5 种细胞蛋白,分析其是否是3C 蛋白可能的切割底物. 发现ZMYM2 蛋白可以被3C 切割;这一切割效应是依赖3C 蛋白酶活性的特异性切割,无需RNA 介导. 上述发现为进一步揭示EV71 致病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氧化损伤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特征,故"氧化应激假说"提出AD中氧化应激产生较早,可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分子水平改变出现即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之前,导致细胞和组织损伤,促进疾病进展.氧化应激中增高的氧化损伤标记水平、抗氧化系统中特定活性的改变、线粒体功能失调及与tau蛋白磷酸化及聚集,β淀粉样蛋白斑块之间联系紧密.本综述探讨AD中的氧化应激假说,抗氧化治疗AD中的可行性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