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中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秸秆直接还田后腐解效率低,易造成病原菌积累。为促进秸秆原位腐解,降低病原菌积累,采用低温培养结合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漆酶活性筛选,获得一株低温降解秸秆的木霉菌株C47-3;该菌在秸秆液体培养基中于15℃条件下培养15 d时,对秸秆的降解率为22.28%;该菌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近深绿木霉Trichoderma paratroviride;木霉菌株C47-3及其挥发性物质对供试的葡萄座腔菌、禾谷丝核菌、灰葡萄孢等8种病原菌均具有抑制效果,对假禾谷镰孢菌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筛选得到的木霉菌株C47-3在提高低温条件下秸秆腐解效率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生防潜能,为我国北方冬季玉米秸秆还田后高效利用及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拮抗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石斛病原菌生长的影响,从药用植物石斛中分离、鉴定和筛选出对常见病原真菌镰刀菌(Fusarium)有拮抗作用的木霉菌(Trichoderma).通过平板对峙培养,观察其对镰刀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几丁质水解圈实验,检测木霉几丁质酶的活力.该研究所筛选获得的木霉生防菌株,可应用于石斛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3.
采用THSM选择性培养基,从西藏、山东和云南等地的土壤中分离获得木霉菌株Z19、CX58-4 和CY358-5。通过形态学特征、ITS rDNA和TEF-1α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菌株属于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复合种,分别是非洲哈茨木霉(T. afroharzianum)、深褐木霉(T. atrobrunneum)和西蒙斯木霉(T. simmonsii),均为木霉属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4.
选取分离自河北安国中药材种植基地不同药用植物根区土壤的7株木霉菌,通过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初筛及玉米秸秆、甘草药渣固态发酵培养基复筛,联合筛选纤维素降解木霉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经羧甲基纤维素钠培养基初筛,有4株菌表现出纤维素降解能力,分别为HQ1、BB1、DS3和DS1.经2种木质纤维素底物固态发酵培养基复筛发现,BB1以玉米秸秆为发酵基质时滤纸纤维素酶(filter paper cellulase,FPase)活性最高,HQ1以甘草药渣为基质时FPase活性最高.结合菌落形态、显微结构和DNA分子鉴定,HQ1被鉴定为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BB1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2株菌生物学特性存在趋同性,适宜生长产孢pH为5~6,适宜培养温度为28~33 ℃,且都表现出抵御干旱胁迫的能力.变差分解表明,不同培养条件对木霉菌生长速率及产孢有重要影响.本实验可为后续进一步优化HQ1和BB1降解不同木质纤维素底物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木霉菌的形态学和可溶性蛋白质电泳鉴定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61株来自不同植物根际的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进行了形态学鉴定,其中哈茨木霉菌(Trichoderma harzianum)有47株,绿色木霉菌(Tricoderma viride)10株,康宁木菌(Trichoderma koningii)和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ens)分别为两株,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电泳分析,并采用UPGMA选取和类分析,结果表明,将距离系数D=13.8作为聚类分析阈值,61个菌株可分为A,B,C三个组,距离系数D=9.1时,A组可分为A1,A2,A3,A4,A5五个亚组,A组包括47株哈茨木霉菌,是主要成员。此外A组还有8株绿色木霉菌,两株绿木霉菌和一株康宁木霉菌,B组只有一株绿色木霉菌,C组由一株绿色木霉菌和一株康宁木霉组成,表明木霉菌具有明显的形态学多样性,而哈茨木霉是存在种下分类群,还发现蛋白质电泳分类结果与菌株的地缘有关。  相似文献   

6.
木霉菌可以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为了获得耐盐活性好的木霉菌株,本研究从盐渍化严重的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中采集土样和水样,分离并筛选了耐盐的木霉菌株,鉴定木霉菌株的耐盐活性。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48个样品共分离获得64株木霉,木霉数量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盐度没有明显相关性;通过不同浓度Na Cl胁迫下木霉菌株在固体培养基(PDA)和液体培养基(PDW)中的生长和产孢情况观察,从64株木霉中鉴定出6株具有高耐盐活性的木霉菌株;其中3株木霉(TW-304、TW-327和TW-353)在1 000 mmol/L Na Cl胁迫下,菌丝生长与对照相比,耐盐活性达到50%以上,具有极高的耐盐性;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鉴定显示TW-304、TW-327和TW-353三株木霉分别为哈茨木霉、深绿木霉、哈茨木霉。该研究筛选获得的耐盐木霉菌株为耐盐微生物菌剂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对7株拮抗菌和3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真菌进行对峙培养,研究7株拮抗菌对伴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快速生长菌中,木霉属菌(Trichoderma atroviride)对2株云杉八齿小蠹伴生真菌[Ophiostoma penicillatum1(OP1)和Ophiostoma penicillatum2(OP2)]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对伴生真菌[Ophiostoma sp(OS)]抑制效果显著的为Trichoderma citrinoviride;慢速生长菌中,对OP1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为Fusarium tricinctum,次之为Gibberella moniliformis;对OP2拮抗效果最佳的菌株为Alternaria tenuissima,次之为Fusarium tricinctum;对OS有抑制效果的菌株为Gibberella moniliformis、bionectria ochroleuca.以此筛选出数种拮抗菌株均具备作为生物防治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介导整合(REMI)技术,通过插入线性化质粒DNA获得了生物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效果优于初发菌Trichoderma viride T21菌株(初发菌)的3个变异株Ttrm31、Ttrm34和Ttrm55.变异株本身产生的和诱导番茄植株产生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比初发菌高,因此,通过REMI技术可以获得新的有益变异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物菌株防治番茄灰霉病的水平,尤其是提高诱导番茄抗病水平.对侵染花器和叶片的灰霉病防效分别比原生物防治木霉菌株提高了16.9%和89/6,说明REMI技术可以用于改良生防木霉菌株的功能,提高生物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提取并纯化了番茄早疫病、黑根霉、棉花立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等8个植物病原菌菌株的凝集素,试验观察凝集素与供试19个木霉菌株的凝集反应效价,结果表明除番茄早疫病外,木霉菌分生孢子不同浓度悬浮液与植物病原菌产生的凝集素均有凝集反应,并且木霉菌分生孢子与病原菌凝集素的凝集反应效价与木霉菌对其防效有显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镰刀菌产生的凝集素与木霉菌的凝集反应效价与木霉菌对它的防效具有显相关性.因此可以利用凝集素筛选木霉高效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0.
抑制姜瘟青枯假单胞菌的木霉菌株的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筛选得到一株可有效抑制姜瘟青枯假单胞菌的木霉菌株SMF2(Tricoderma spp SMF2),证实其胞外分泌的抗生素--木霉素是抑制姜瘟菌生长的主要物质,该物质对热稳定,固体发酵是培养木霉制剂的有效方法,并对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经典实验方法和分子鉴定技术进行了木霉菌株T11-W的鉴定及其对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的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T11-W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对南方根结线虫分散卵具有寄生作用,校正寄生率为73.46%,相对孵化抑制率为94.19%。本文丰富了木霉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理论研究,对哈茨木霉作为新型、高效的微生物杀线剂的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健康的和感染松枯梢病的松树针叶上分离了叶栖微生物1 862株.选取有代表性的菌株通过室内平皿对峙培养,初步筛选出对松枯梢病菌和松赤枯病菌具有较好生防潜力的菌株12株.其中,拮抗细菌菌株6株、酵母菌3株、丝状真菌木霉(Trichoderma sp.)3株,拮抗效果由强到弱依次为细菌、木霉、酵母菌,细菌无菌滤液的拮抗效果明显好于菌体本身.拮抗菌的筛选以相对抑菌效果为准,同时应考虑被抑制率和菌种本身具有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3.
对2株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 J.C.Fischer)重寄生木霉(Trichoderma spp.)TR1、TR2菌株菌丝生长及产孢条件进行单因素筛选及正交实验。结果表明:TR1菌丝生长速度快,且极易产生分生孢子;TR2菌丝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产孢受一定条件限制。光照和VB2能明显刺激TR2分生孢子的产生。2株菌在以大麦粉、黄豆粉、KH2PO4、复合VB为培养基,5%接种量、120r/min、pH为 6的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佳。TR1和TR2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及水势分别为25~30℃、-232MPa和20~25℃、-454MPa.  相似文献   

14.
木霉菌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拮抗机制及其生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利用诱捕法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木霉菌株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采用对峙法测定其对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该菌对黑胫病菌具较强拮抗作用,拮抗机制主要为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采用温室盆栽,田间试验,分别测定该 对黑胫病的防效,室内防效为97.6%(10^6个/mL浓度级),田间移栽时,每株施用4克效果较好,田间防效可达67%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从不同食用菌上分离到57株木霉,按Rifai和Bissett的分类系统共鉴定出6种木霉:康氏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拟康木霉(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哈茨木霉(Trichodema harzianum)、桔绿木霉(Trichoderma citrinviride)、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和非钩木霉(Trichodema inhamatum)。首次从白灵菇的培养基质上分离到了非钩木霉、康氏木霉和拟康木霉,后两种是食用菌上木霉的优势种,分别占总菌株数的50.87%和26.3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取样富集的方法,运用形态学鉴定和滤纸降解技术,研究了扎龙湿地纤维素降解霉菌的组成和活性.筛选出了7株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霉菌,它们分别属于接合菌门(Zygomycota)毛霉目(Mucorales),接合菌门(Zygomycota)球囊霉目(Glomeromycetes),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散囊菌目(Eurotiales),卵菌门(Oomycota)水霉目(Saprolegniales)共4类,滤纸降解实验表明这7株霉菌纤维素降解活性均较高.揭示了扎龙湿地具有高活性纤维素降解能力的霉菌组成,获得了大量的高效纤维素降解的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7.
木霉菌能够促进植物对盐胁迫的耐受性,研究选用耐盐木霉选择培养基筛选获得的木霉菌株ST02,对其耐盐活性进行检测,具有较强耐盐活性.用ST02木霉菌株的孢子悬液对番茄种子和幼苗进行处理,分析木霉处理对盐胁迫条件下番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耐盐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ST02孢子悬液促进NaCl胁迫下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200 mmol/L NaCl胁迫下番茄幼苗的存活率、株高和鲜重,以及番茄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番茄幼苗的离子渗漏率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抗氧化酶的活性.说明木霉ST02孢子悬液处理能够通过提高植物的抗氧化防御反应促进番茄对NaCl胁迫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多功能植病生防木霉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集的120份土壤样品中分离获得木霉244株。对峙培养发现其中对棉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具有拮抗能力的有114株;固体培养检测木霉的解磷和固氮能力,发现所有菌株都能够水解植酸钙,有74株能够水解磷酸钙,未发现具有固氮能力的菌株。对抑菌圈和解磷圈最大的19株木霉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检测了解磷和解钾能力,其中菌株T13—8(1.792μg/mL)、123(1.652μg/mL)显示出较高的解磷能力,部分菌株在液体培养条件下不能解磷;部分菌株在液体培养下显示出解钾功能,其中菌株T47-4(20.585μg/mL)显示出较高的解钾能力。上述19个菌株的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表明,其中9个菌株为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8个菌株为rharzianum,另外2个菌株分别为rvirens和zcitrinoviride。  相似文献   

19.
南澳大利亚麦田茄丝核菌抑病土中木霉菌的特性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抑制Rhizoctonia solani的麦田土中分离到木霉菌,依据形态特征,鉴定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T.parceramosum,T longibrachianum和T.harzianum。取样土壤为灰质砂壤土,pH8.4(H2O),位于南澳大利亚的埃文。研究了与生物防治作用机制相关的生理学特性包括几丁质酶活性、β-1,3-葡聚糖酶活性、内切葡聚糖酶活性、抗菌活性以及重复寄生能力。T。pseudokoningii生长速度快但是产分生孢子少,但是T.parceramosum产分生孢子多。与其他种类相比,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的分离频率高,在盆载条件下对小麦Rhizoctonia solani根腐病以及全蚀病防治效果高,对R.solani的重复寄生能力强。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菌株问的重复寄生能力差异不明显,但在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上有明显差别。依据平板抑菌能力,可将木霉菌株分为3个组。菌株在不同pH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不同,但没有发现特别能适应碱性条件而快速生长的菌株,虽然这些菌株都分离自碱性土壤。  相似文献   

20.
采用内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无病的黄瓜植株体内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筛选,将筛选出的10种内生木霉菌与黄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编号为Th1402的木霉菌株抑菌率最高达77.59%。从中挑选出5种抑菌率较高的木霉菌株三三复配,挑取出亲和力最好的Th1401,Th1402,Th1403组合,进行固体发酵,在基础培养基与液体黄腐酸的质量比为20∶9时,木霉产孢量最高,达到6.25×108个/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