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鸟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系统地整理了甘肃省鸟类,总计500种及亚种,隶属于17目、51科又4亚科,208属。在区系成份上属于古北界的有225种,占全部鸟类45.00%;东洋界的116种,占23.20%;其余159种约占总数的31.80%为两界兼有种。显然古北界种类占绝对优势。在区系分析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动物地理区划,拟议中的三级区划把全省分为陇东高原省、中部黄土高原省、河西走廊省、祁连山地省、甘南高原草原省、陇南山地省。  相似文献   

2.
河西三地区蜱类区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5,1975—1984年.在甘肃省河西三地区十八个县市共采到蜱类20种,约占甘肃省蝉类总数的二分之一.其中属于古北界的蜱类有16种,占河西三地区所采蜱类总数的80%;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兼有的种类有1种,占5%;广布种有3种,占15%.从动物地理来说,河西三地区属于古北界,根据哺乳动物和鸟类及其体外寄生蜱类的分布,河西三地区由蒙新区和青藏区二区构成.本文将河西三地区划为两个动物地理省:河西走廊和祁连山地.在前者采到蜱类17种,后者采到蜱类14种.  相似文献   

3.
湖北地区已知蚤类87种,其中属东洋界种类41种,占47.1%;属古北界种类38种,占43.7%,广布两界种类8种,占9.2%.古北界种类中,位于鄂西华中第一高峰的神农架林区发现了37种,其中与古北界青海藏南亚区共有的蚤类达18种,具有明显的古北界特征,呈现"古北界岛屿"现象.分析研究后认为,湖北地区蚤类区系应划归东洋界.东洋界与古北界分界线在秦岭以东,湖北地区的走向,应由陕西丹凤入豫后沿南阳盆地西缘南下入鄂抵武当山向东经桐柏山、大别山向东为妥.  相似文献   

4.
本文整理了甘肃徽县麻沿地区鸟类80种及亚种,隶属8目25科。在区系成份上属于古北界的31种,占调查区鸟类总数的38.75%;东洋界的25种,占31.25%;其余的24种为两界兼有种,占总数的30%;故该地区属于古北界与东洋界在甘肃的过渡地带。文中根据采集鸟类的食性分析,提出了对该地区鸟类的益害评价,供教学和在制订农、林、牧、副、渔规划时参考。 1983年6月至1984年7月,结合教学先后4次对陇南山地麻沿地区进行调查,采得脊椎动物标本650号。本文仅将该地区鸟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文县的蚤类和区系组成。在文县蚤类中,属于古北界的种类有:园指额蚤、角尖眼蚤深窦亚种、近似鬃蚤、文县鬃蚤和屈摺付角蚤。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绒鼠怪蚤。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兼有种类有:特新蚤、喜山二刺蚤和刺短新北蚤。表明文县地区位于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6.
采用信息分析法(information-analysis)对四川省39个县(市)的90种两栖动物的分布资料进行处理,划出4个动物地理省和7个动物地理州.对这些动物地理区的区系作了分析后,认为川西北半干旱高原两栖动物省属古北界,其余3省属东洋界;川西山区及其邻区特有种远比本省其他地区丰富.  相似文献   

7.
2015年7月及8月对甘肃省迭部县多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分布有繁殖鸟类8目29科95种,在沿海拔梯度分布的4类生境中,阔叶林中鸟类多样性最高(47种,多样性指数3.34),高山灌草丛及裸岩生境中鸟类多样性最低(23种,多样性指数2.90),鸟类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随海拔梯度呈递减趋势.保护区鸟类区系中,广布种的种类有74种(占77.89%),古北界的种类有8种(占8.42%),东洋界的种类有13种(占13.68%),以喜马拉雅-横断山区型(33种、34.73%)、不易归类型(16种、16.84%)和古北型(12种、12.63%)分布为主.不同海拔生境中,广布种均占较大优势,东洋界及古北界种类比例少,这些区系上的特点体现了保护区动物地理上位于古北界青藏区和东洋界华中区、西南区三区交界的特点.保护区典型的青藏区物种有斑尾榛鸡(Bonasa sewerzowi)、雪鹑(Lerwa lerwa)、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长尾地鸫(Zoothera dixoni)、雪鸽(Columba leuconota)等.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蝇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分析武汉市区已知蝇类的区系成分,并与湖北省的宜昌、荆州、襄樊3城市蝇类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市市区已知蝇类5科102种,其中属东洋界的种类44种,占43.14%;古北界的种类34种,占33.33%,广布种24种.占23.53%.武汉市区蝇类区系属东洋界,武汉、宜昌、荆州、襄樊4城市蝇类区系成分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9.
2006—2013年,从甘肃太统-崆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花尺蛾亚科(Larentiinae)昆虫标本1 380号.共鉴定出花尺蛾141种及亚种,隶属56属.其中,保护区新记录种138个、甘肃新记录属2个(Gagitodes、Thera)和甘肃新记录种18个.保护区的花尺蛾分别占甘肃省分布总属的81.16%和总种数的79.66%.优势属有Photoscotosia、Laciniodes、Rheumaptera、Xanthorhoe.区系组成特点是:保护区分布有花尺蛾141种及亚种,东洋界种类占总种数的2.84%,古北界种类占总种数62.41%,两界兼有种占总种数的34.75%,即以古北界成分占绝对优势.结果表明太统-崆峒山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东洋界向古北界的过度地带(古北界的东南边缘区).因此,花尺蛾昆虫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金钟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进行调查采集,经鉴定共有89种,隶属于9亚科46属,其中新种1种,广西新纪录种4种。属、种组成分析表明,切叶蚁亚科和蚁亚科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金钟山蚁科昆虫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共有种类为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关系紧密;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与华中区关系最为紧密,与其他动物地理区的关系随着距离增加逐渐变远。  相似文献   

11.
深圳笔架山公园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2004年1-6月调查,笔架山公园记录鸟类81种,隶属12目、31科、58属.其中留鸟47种、候鸟30种(冬候鸟23种、夏候鸟7种)、旅鸟4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种.东洋界的鸟41种,古北界的20种,埃塞俄比亚界的1种(引进种),古北界和东洋界广泛分布的鸟类19种.在54种当地繁殖鸟类中,东洋界37种.笔架山公园的鸟类组成,东洋种具有显著的优势,并显示闽广沿海亚区的区系特征.分析了笔架山不同环境和植被类型,分布的不同鸟类生态类群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点,评价了鸟类资源的状况,提出了若干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β多样性指数中的二元属性数据测度法对天水地区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天水地区分布的31种两栖爬行动中,属东洋界16种,占该地区两栖爬行动的51.61%,古北界8种,占25.81%,广布种7种,占22.59%,东洋界成分占有一定的优势,古北界和广布种成分相当,反映了该地区区系成分的过渡性质;从天水地区向陇南地区、陇东高原的生境变迁中,属间、种间更替相对比较缓慢;天水地区和陇东高原属间、种间分化和隔离较小;天水地区和陇东高原两栖爬行动物的区系的相似程度最高,物种组成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3.
2001-2013年在甘肃省的主要生境,定期或不定期用扫网法采集昆虫标本,鉴定并统计其中的蝽类昆虫标本,补充分类学文献中记载的种类,首次系统整理出分布于甘肃省的异翅亚目昆虫共28科、182属、375种,其中蝽科种数最多,有85种(占22.67%).区系分析表明,甘肃省蝽类的属、种区系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均以东洋、古北双界分布型为主,体现了甘肃省蝽类昆虫区系处在古北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地带,与华北区和华中区关系密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Wilson(2005)新的哺乳动物分类系统,对湖北地区食虫动物名录再次进行修订整理,并对分布及区系予以分析.湖北地区已知食虫动物计2目3科13属21种,其中东洋界为主的种类15种,占71.4%;古北界为主的种类5种,占23.8%;广布两界种类1种,占4.8%.湖北地区食虫动物区系应划归东洋界.  相似文献   

15.
武都地区蜱类组成和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自1961—1964年,1977—1984年在甘肃省武都地区六个县获得蜱类标本五千九百多个,经鉴定为1科5属26种.其中属于古北界的蜱类有12种,占武都地区已知蜱类总数的46.15%;属于东洋界的种类有10种,占38.46%;古北界和东洋界两界兼有种3种,占11.54%;广布种1种,占3.85%.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省蚋类进行初步分类区系调查,摸清该省代表性地区的蚋类区系分布。方法:选择青海省6个不同生境的代表性地区,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幼蚋,经隔离培养育出成虫,制片、鉴定、编制名表并进行相关讨论。结果:记载青海省蚋科3属(畦克蚋属、后克蚋属、蚋属)共20种,其中含9个新种。结论:青海省具有蚋类多样性及明显地方性,反映了古北界区系特征并具有东洋界和古北界过渡性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的调查,共发现蝶类25种,隶属7科,25属。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蝶类以古北界种为主,东洋界与古北界共有种次之,东洋界种类最少。结合保护区的地理地貌、植被类型、土壤、气候等生态地理因素,分析了保护区蝶类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省小五台山鳞翅目昆虫的调查统计,整理出39科516属871种.其中优势科有夜蛾科Noctuidae,尺蛾科Geometridae,草螟科Crambidae,卷蛾科Tortricidae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小五台山鳞翅目昆虫为典型的古北界分布型,古北界成分共计223种,占总数的26.17%;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成分共计544种,占总数的63.85%,其他区系成分所占比例仅为9.96%,说明其与东洋界的联系紧密,两界鳞翅目昆虫相互渗透,而与其他几界关系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小五台山鳞翅目昆虫分布广泛,与东北区关系紧密,复计种数为71.24%,与西藏区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月和2011年5月对九寨沟县勿角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区系和多样性作了调查.结合相关资料,共记录有鸟类14目47科226种,约占四川省鸟类种数的33.09%.雀形目鸟类30科143种,占四川省鸟类种数的63.27%.区系特征以本地繁殖鸟和东洋界为主,留鸟148种,夏候鸟41种,冬候鸟28种,旅鸟9种;东洋界和古北界相互渗透,南北过渡,东洋界种116种,古北界种78种,广布种类29种.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4种,属于国家Ⅱ重点保护鸟类的有27种.勿角自然保护区物种科属水平上多样性较高,反映科属多样性的DG-F指数0.8423;与其他保护区相比较,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仅次于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20.
甘肃蜱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甘肃的蜱类名录、宿主、区系组成、地理分布和与疾病的关系。 十多年来,我们检查了1202只鸟类,兽类和家畜,分属于14目33科61属82种。共发现35种蜱类,其中19种蜱类属于古北界的种类,占所采蜱类54.28%;8种蜱类属于东洋界的种类,占所采蜱类22.86%;其余8种蜱类,占22.86%为广布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