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禁止性否定副词"勿"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颖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1):110-113
先秦时期,禁止性否定副词“勿”后动词、介词一般不出现宾语。至迟到东汉,“勿”后动词或介词已经完全不受是否接宾语的限制了。东汉口语中最常用的禁止性否定副词是“莫,”“勿”次之,“毋”则很少见了。“莫”的迅速崛起使得“勿”的发展相对滞后,开始表现出衰弱之势。至元代新的禁止副词“休”的主导地位确立以后,“莫”也渐趋萎缩,“勿”则趋于消失了。  相似文献   

2.
重庆方言的词缀"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重庆(指重庆市区)方言中,词缀“头”可作名词词缀(记作头1)、方位词词缀(记作头2)和形容词词缀(记作头3)。其中“动词词根 头”构成名词,表示说话者认为是否有做某动作的价值,词缀“头”(记作头B)具有不同于词缀“头”的其它用法(记作头A)的显著特点,但头B仍为词缀而非语尾。词缀“头”的语法作用有二:构词语素(转变词性,改变词义)和构形语素(词义不变,增加音节)。  相似文献   

3.
王丽 《龙岩学院学报》2013,31(1):34-37,51
福建莆仙方言中有单音节动态动词前加词缀“阿”组成“阿V”的特色用法.前缀“阿”使词语双音化,在语义和语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功能.莆仙方言动词前缀“阿”是处于语用层面到语法层面的过渡状态当中,其用法在整个闽语内部都属特色语法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4.
新余方言的名词词缀“的”最基本的功能是小称作用,表示事物的形体比较小,或者表示对象在伦理上相对卑下,并可以引申出亲昵义或鄙薄义。跟“的”相关的词缀“子”和“里”是普通名词词缀,在新余方言里没有小称作用,它们可能是受方言接触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借入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词缀"确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词缀时,“类化”提供参考;对“定位”中的“例外”的认识;“虚化”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尺度从严比从宽好。  相似文献   

6.
翁方纲“苏学盛于北”之语,主要指金代.但元代也适用。元代的文学创作颇受苏轼影响,其“影响”表现为互为联系的两个侧面:一是苏轼的为人,为学,理论,创作,时元代文学的影响;二是元人对苏轼的推崇。  相似文献   

7.
对近几十年来汉语新词语中出现的类词缀化倾向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探讨了类词缀化出现的原因及词缀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元代的绘画中,“四君子”题材比较突出。中国文人受“比德”文化思想的影响,喜欢用梅兰竹菊寄托理想品格。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元代画家一百七十余人,画水墨梅兰竹菊者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元代水墨“四君子”的兴盛原因有二:一是民族矛盾导致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文人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当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存在矛盾时,文人们寻求象征性艺术来表达创作意念;二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以书法入画技法促进了“四君子”的写意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厄尔尼诺(EL NINO)在气象学中使用起源于秘鲁和厄瓜多尔。在秘鲁和厄瓜多尔海岸,每年从圣诞节起至第二年3月份,都会发生季节性的沿岸海水水温升高的现象,3月份以后,暖流消失,水温逐渐变冷。当地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西班牙语的意思为“圣婴”即圣诞节时诞生的男孩。  相似文献   

10.
维吾尔语具有着黏着型语言的共同特点。维吾尔语的主要特点:在构词法上,主要通过词根和词干上加上各种词缀来形成新的词语。在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中,构词词缀十分重要,构词的词缀也十分丰富,有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形容词词缀、数词词缀。由于词缀的属性的专有性,决定了其在严格对立的两个属性中在词缀上会有明显的表现。这就决定了,在情感分类中,词缀会带有情感特性,所以可用来做情感分类的特征。本文提出了使用切词缀的方式,研究了词缀在SVM-KNN分类器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从句法功能入手,对“式”作为类词缀的一族词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带“式”的这一族词属于区别词。  相似文献   

12.
词缀及类词缀的"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的词缀大都是汉语的实词或词根虚化而来的,大多数还未虚化彻底,通常表现为一个语素产生了词缀的部分语法特征,而在意义上尚未真正转变;还有词根意义和词缀意义并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动感科学     
卫星给卫星“加油”左边这个卫星名叫“ASTRO”,右边这个卫星名叫“NextSat”。它们两个在太空中给大家上演了一慕互相帮助的好戏——卫星阿A将大约14千克燃料输给了卫星阿N。听说,以后“阿A”还要用它的机械臂给“阿N”装上一块电池呢。  相似文献   

14.
论者一般认为,元代馆阁诗人群体是在“元四家”时期才形成的。但据现存“雪堂雅集”等资料考证,元世祖至元年间,一个以馆阁文人为主体的诗人群体已经形成,并开始活跃在元代诗坛之上,支撑着元初诗坛局面,维系着诗坛命脉,引领着元代诗坛的走向,延续着元代诗坛以馆阁文人为主流的发展趋向,对有元一代馆阁诗人占据诗坛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15.
西周晚期之前“先”、“生”开始连用;战国晚期,“先生”开始有发展成为称呼语的趋势;西汉时期,“先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表示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的称呼语,同时也被妻子用来作为对丈夫的称呼语;宋元时期,“先生”已经成为今天称呼语“老师”的代名词。当前,“先生”无论是作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语还是作为区别性别的称呼语,其意义已经完全虚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而不充当谓语的“被 V”(不讨论“被 N V”)。其中的“被”的词汇意义明显虚化,具有“类词缀”性质,附着在词根前,起构词作用,表示被动。这样的“被 V”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成词的性质,除了已经形成的合成词如“被动、被迫、被捕、被告”或比较固定的合成词如“被俘、被控、被告人、被除数、被害人、被选举权、被剥削者、被压迫民族”等,“被 V”还表现出一定的能产性,如“被试”“被看”“被爱”等的形成和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同语式”是英汉语言中的一种特殊反复形式——主语和表语同语反复。表语是对主语的一种隐含的、带有明显主观色彩的说明和解释。形似简单的“同语式”结构具有丰富的语用内涵和重要的修辞意义。相对而言,英语“同语式”的构成受到语法因素的制约,结构单一,表现力不及汉语。  相似文献   

18.
层次化蒙古语统计语言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文具有典型的构词、构形词缀的特点,一个蒙古语单词往往可以切分成词干和词缀等若干个部分.根据蒙古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层次化的蒙古语语言模型,将蒙古语语言模型分为词干和词干、词干和词缀、词缀和词缀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上分别计算出独立的语言模型.把这种层次化的蒙古语语言模型方案应用到了一个统计汉蒙机器翻译系统中,实验证明所构造的层次化的蒙古语语言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汉蒙机器翻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网络热词“控”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其词性已经虚化,正在逐渐演变为一个新词缀。“控”的词缀化主要是内部机制与外部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控”的迅速走红也反映了人们的一种避讳心理。以“控”为代表的新词新语的流行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亦对语言规范化工作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20.
“子、儿、头”是现代汉语中几个比较典型的词缀。对高校现代汉语教材中以“头”为后缀的方位词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在方位词“东、西、南、北”后的“头”不应当是词缀,而是表示方位的词根,与“东、西、南、北”一起构成复合式合成词,而不是附加式合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