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美国的制度变迁来看,传媒对司法的监督经历了一个从禁止,限制,发展到理性化的过程,因此,传媒监督既不是权力,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功能,它是一种权利,如同所有权利一样,传媒行使对司法的监督也要受一定限制,即不能损害公正审判,这正是传媒权利与司法权力的理性均衡点。  相似文献   

2.
传媒和司法都是现代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实中传媒的舆论监督功能与司法所要求的审判独立二者存在着严重冲突。本文从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价值冲突的表现入手,深刻揭示出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必须从传媒、司法以及社会各方面的角度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将“舆论审判”与“媒体审判”分别加以讨论并无必要,从舆论学和法理学的视角看,二者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媒体审判”背后实际上是两种理念的冲突:表达自由与司法独立。在中国现实语境中,这两种价值都有保护的必要,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手段对表达自由和司法独立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平衡,从而建构司法和传媒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4.
司法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与保障。媒体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有利于实现阳光下的审判,推动司法进步;但媒体监督不当又会对司法独立造成负面影响。在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要以促进司法公正为契合点,建立新闻媒体对司法监督的相应制度,最终将二者关系正确处理使之达到最终的和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法治社会需要强大的司法权,要求司法独立。而我国的司法实况是司法受行政权等干预,司法权弱化,司法行政化,司法地方化。建立并推行司法独立,必需使法院在钱财、物等方面真正独立。变法院的行政化管理模式为审判式管理模式,提高法官素质,形成职业化的法官群体。  相似文献   

6.
由于国家权力结构及其运行机制,导致行政干预司法的趋势愈加明显。然而,行政因素介入司法领域,不但滋生司法腐败、削弱司法权威,而且降低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也违背司法的内在价值。但是,司法独立作为规制司法行政化的关键之举,面临着传统法治文化的阻碍和缺少制度保障的窘境。而要改变司法行政化常态,必须着力于司法独立的制度性建设,主要涵盖整体独立、内部独立、身份独立和职权独立建设,从而使司法理性自身做出司法独立的归位之举。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司法体制改革中,作为资产阶级法律思想———司法独立一度受到批判和指责,现在却成为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因素之一。西方法治实践已证明,司法独立不仅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也是衡量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文明的重要指标。笔者认为古今中外关于司法独立的经典论述莫过于汉密尔顿的司法独立思想。他提出维护司法独立的核心关键在于保障法官独立性,通过法官任职终身制和工资固定制,才能有效的维护法官独立。通过探究汉密尔顿的司法独立思想以期促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司法独立原则和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独立原则在我国是指司法权独立,即独立审判和独立检察。我国的司法独立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保障司法独立应进行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9.
顺直省议会就民国时期司法领域存在的因政刑不分而引发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加强司法监督,督促成立县司法公署,加快司法独立,健全审判公开和旁听等制度,从而推动了近代直隶司法改革,促进了民初分权制衡体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舆情成为社会公众监督公权力实施的有效途径。法律是法官审理案件的唯一依据和标准。民众和媒体不能左右司法。司法机关应当在保持中立的前提下接受舆论的监督,强化司法职能,推动司法审判的程序公开、公正,最终在现行法治环境的推动下,实现司法公信力的提高。司法与舆情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旨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法治社会和谐发展,两者是互利共赢、和谐共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而言无异于一柄"双刃剑"。司法公开需要媒体监督的参与,媒体的不当介入极易侵犯司法独立性,损害司法公正的实现。妥善调和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司法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对保障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判决不公、报道不当等原因,出现了网络舆论干预司法判决的现象,甚至"媒体审判",具体案例有云南李昌奎案及赛锐27刀捅死女孩案、药家鑫案及药父诉张显侵犯名誉权案、彭宇案翻案及小悦悦案等。这对我国法制社会建设进程是很不利的,会产生超越监督界限、增大法官压力,引起舆论争议、浪费优质资源,损害司法权威、降低司法公信力等危害。网络干预的始作俑者是司法不够公正,并且网络的力量确实帮助部分受害者获得了公平,但这并不能说明网络干预就是完全正义的。司法判决的唯一依据是且只能是法律和事实,要减少网络舆论对司法判决的干预必须从源头做起,需要每个司法工作者都做到严格执法、秉公执法。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是民主法治国家的基石,司法公正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法律监督,不受控制的舆论监督可能逾越法律底线,侵害司法的独立审判权,民众传统的法观念是其隐性因素,而对媒体监督法律规制的缺位则是其深层次的诱因,如何平衡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两者的冲突,涉及到法律价值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4.
吴卫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69-1572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是司法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司法权运行的基础性问题。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实现,党的领导是政治保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制度保障。两大保障体系的建设应当齐头并进,不可错置和偏移。政治保障要从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入手,制度保障要从司法管理体制、司法人员管理制度、落实司法责任、推进阳光司法、加强监督机制等方面发力,共同筑成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诚信会计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诚信会计必须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媒介是信息、情绪的放大器,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下,媒介一方面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维护社会各个“零部件”的正常高效运转.而在另一方面,媒介强有力的“发声”功能一旦被滥用,就很容易披着“监督”的外衣从社会公器转为凶器,介入司法程序对其进行干预,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尤其是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平台使媒介的优势与弊端都得到了放大.“媒介审判”和“媒介监督”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前者是对司法独立的干预,而后者是对公民知情权的保障,是媒介职能之一,“媒介审判”与“媒介监督”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由2010年“药家鑫案”而引发的“媒介审判”的诸多反思,对于媒介功能的思考才刚刚开始,人们对于“媒介审判”的认识在随后一系列相似事件中一点点的加深.“媒介审判”带来的暴力杀伤力强、影响面广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7.
宋教仁案报道中的“媒体审判”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教仁案发生后,袁世凯、黎元洪、被告律师、新闻记者等各方对新闻媒体在报道该案过程中所出现的"媒体审判"现象持有的不同的态度及观点。袁派反对媒体审判是基于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不可完全否定;新闻媒体主张"媒体审判"是基于舆论监督、发挥社会公器作用的需要;"宋案"报道中所出现的"媒体审判"现象是民初特殊环境下司法不独立所致。  相似文献   

18.
谈玲 《孝感学院学报》2014,34(4):114-118
立法、司法等监督权功能的弱化及缺失,使舆论监督的作用与影响日益强化。但从实践观之,审判活动若过分受制于舆论监督,将极大影响和干扰司法裁判权的独立以及倒置监督与审判的关系。因此,重新审视监督与审判的关系,适当规制舆论监督的范围,是提升审判公信力及执行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诉讼调解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语境下,已经成为一种司法政策导向,调解结案更多地成为民事司法的目的而不是纠纷解决的方式。诉讼调解中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双重软化凸显了检察机关进行诉讼调解检察监督的必要性。诉讼调解检察监督并不违背合法、自愿调解原则,并不干涉法院的独立审判。规范诉讼调解检察监督的提起范围和提起方式则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必须认真审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从司法独立的产生与历史发展、司法独立的内涵和一般性要求以及国内国际司法现状和发展形势等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提出了改革我国司法独立制度的几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