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黄根区土壤潜在化感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GC-MS分析法,研究吸附树脂提取的地黄根区土壤浸提液中化感物质的种类.结果表明,在地黄根区土壤中存在有机酸、醇、酚、醛、酚酸等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被报道是化感物质,地黄根区土壤化感物质种类远多于对照土壤.  相似文献   

2.
植物化感作用控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水体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引起的有害蓝细菌水华已经成为全球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利用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控制有害藻类水华已成为一种廉价且有效的控藻方法,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不同水生和陆生植物对藻类的化感抑藻作用、不同的化感物质对不同水华藻类的抑藻作用和化感物质主要的抑藻机理,展望了今后化感物质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提出了联合多学科、使用多手段研究抑藻机理的重要性,并需系统地研究原位除藻实施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动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就植物化感作用近期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植物水抽提物、根分泌物、挥发物、自毒作用、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动态,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巨桉根系和根系土壤化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以正己烷作溶剂,用超声浸提巨桉根系及其根系土壤,并用GC—MS检测其成分.用该法鉴定出根系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蒽醌、芳香酸酯、含N的萘杂环等9类29种有机成分;根系土壤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芳香酸酯、烯酸酯、内酯、氰等8类22种有机成分.证明了根系及其土壤中存在化感物质,表明了化感作用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根系和根系土壤中有17个相同化学成分,可推测土壤的这些化感成分可能来自巨桉的根系分泌物,但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苗期是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生长对化感胁迫比较敏感的时期,而渗透调节是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重要生理机制之一.为明晰木麻黄应对化感胁迫的抗性机理,以"惠安1号"木麻黄水培幼苗为实验材料,在人为控制环境条件下,研究了在木麻黄化感物质槲皮黄素-3-α-阿拉伯糖苷(Q3A)0(CK),12.5,25,50,100,200,400mg/L质量浓度模拟胁迫下,木麻黄幼苗根系及小枝渗透调节物质0~72h的变化规律及其生理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200和400mg/L质量浓度化感物质胁迫下,木麻黄幼苗小枝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余胁迫处理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均呈现上升趋势,而且胁迫质量浓度越高,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上升幅度越大;根系与小枝表现类似,但小枝的渗透调节能力优于根系.低质量浓度(12.5和25mg/L)化感物质胁迫结束后72h,小枝和根系的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可以恢复到对照水平.100,200,400mg/L质量浓度化感物质胁迫造成无机离子显著下降.其他不同程度的化感物质胁迫后,小枝和根系中的无机离子K+、Mg2+、Ca2+等含量轻微下降或变化不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幼苗在经受低质量浓度和短期化感物质胁迫下能够有效地进行渗透调节,而且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对化感物质胁迫的反应较无机离子更为敏感.本研究结果可为筛选抗自毒木麻黄无性系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植物与微生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是化学生态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涉及植物学、化学、生态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目前有关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且大多偏重于植物化感作用的有害方面,而微生物与植物间的化感作用研究报道较少.为此从微生物与植物的化感作用角度,介绍化感作用的概念、化感物质的实质及作用机理、化感作用的应用,同时就微生物与植物的化感作用今后的研究重点提出一些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研究入侵植物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对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对探讨其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培养皿滤纸法,分析了用10,20,30,40,50g/L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种子胚芽,以及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种子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互花米草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芦苇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30g/L时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对芦苇胚芽生长抑制作用越强;而芦苇叶片化感物质提取液对互花米草的胚芽生长无明显影响.互花米草可能通过分泌某些次生代谢物质抑制土著植物芦苇种子萌发,而土著植物对入侵植物并无明显影响,这可能是互花米草成功入侵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引起的有害藻类水华是重要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水体景观、生态功能以及人类健康.如何有效防治水华是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通过植物的化感作用来抑制藻类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而备受关注.而从水生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化感物质更是对控制水华爆发具有专一、高效的特点.综述了从自然环境里较易获得的芦苇中得到的化感物质EMA对常见水华和赤潮藻类的影响,对抑藻效果和抑制机理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了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和该领域内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抑藻化感物质主要为植物次生代谢物质,通常在自然条件下可以分解,难以在生态系统中积累,生态安全性好,在防控水华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探讨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禾本科植物牛鞭草对水华鱼腥藻的化感抑制作用,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方案,为下一步具体研究化感抑藻技术有效防控三峡库区水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具有植物化感作用的酚类化合物,介绍了酚类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抑制、促进作用及其自毒现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对海马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和分化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12孔板,96孔板细胞按三七总皂苷不同浓度梯度和同一浓度的不同时间点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干细胞的OD值,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海马神经干细胞活性的影响;12细胞孔板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神经元新生特异抗原(Tuj-1)和胶质细胞新生抗原(Vimentin)的表达,以观察三七总皂苷对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1)一定浓度范围内三七总皂苷能增强海马神经干细胞活性;(2)三七总皂苷能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三七总皂苷能增强海马神经干细胞的活性并能促进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三七总皂苷滴丸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立三七总皂苷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先采用单因素实验以溶散时限、圆整度、沉降情况、硬度、拖尾情况并结合工业生产实际优选滴丸成型工艺条件;再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重量差异变异作为评价指标,优选出滴丸的滴制条件,从而得出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6,药液温度(70±1)℃,液体二甲硅油为冷却剂,滴头内外径(mm)比2.5:3.5,滴速65滴/min,滴距6cm,冷却剂温度(8±1)℃.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重现性好,所得制剂成型性好,质量指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滴丸剂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有效利用三七总皂苷提取后的药渣提取三七多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三七总皂苷提取后的药渣进行重新提取、分离与纯化得到了三七中另一有效成分——三七多糖,经含量测定可达50%,提高了三七的再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损伤对神经干细胞bFGF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及三七总皂苷的作用。方法通过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脑损伤后以及给予三七总皂苷后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bFG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三七总皂苷可促进缺血再灌注组的bFGF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增多。缺血组1h、2h的bFGF阳细胞计数均多于正常组;模型组6h后阳性细胞计数开始低于正常组,具有统计学意义。24h给药组的bFGF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和光密度均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伙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外模拟脑缺血在一定时间内能引起海马神经干细胞内的bFGF水平上调,三七总皂苷对bFGF水平的上调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三七黑斑病是云南三七产区内的一种重要病害。针对目前生产上三七黑斑病防治用药不规范,存在多、乱、杂的现象,该研究采用田间接种病原后药剂喷施对三七黑斑病的防效观察、比色法测定施药后总皂苷含量的方法,分析参试杀菌剂保苗、防病效果及对三七质量影响。结果表明参试杀菌剂对黑斑病均有不同程度防效,经杀菌剂处理后的三七总皂苷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25%丙环唑水剂2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倍液、25%腈菌唑水剂20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纳米粒(PNS-NPs)的稳定性,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冻干粉并优化其冻干工艺.通过离子凝胶法制备PNS-NPs,以再分散性、粒径分布及微观形态及药物渗漏率为指标,进行全面实验和配伍实验筛选最优冻干工艺.结果表明: PNS-NPs冻干粉最佳制备工艺为预冻时间12 h、冻干保护剂为2.5%蔗糖+2.5%海藻糖.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冻干粉分散性好、无粘连,扫描电镜显示其微观形貌呈球形; 分散后粒径为(138.30±3.15)nm,相比于冻干前原液有所增加,但各组分药物渗漏率均未超过5%.PNS-NPs冻干粉有望成为PNS纳米新剂型.  相似文献   

18.
提高人参品类的鉴别效果, 研制了一套智能化自动检测系统。 该系统硬件主要包括气体传感器阵列的 驱动电路、 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电路、 信息处理单元电路、 进气部分电路控制电路、 外部接口电路。 该系统使 用主成分分析(P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与支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相结合的算法 实现对人参品类的鉴别, 同时利用 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算法实现对气室温度的智能控制, 提高了 气体传感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使用该系统对红参、 白参、 西洋参、 太子参、 三七(小人参)以及外形与气味相 似的天花粉进行了多组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 该系统对人参品类的鉴别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并且操作简单、 成本低廉,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悬浮细胞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试验论述了不同愈伤组织年龄和接种量对细胞悬浮培养的影响,从而得出最佳接种年龄及其最佳接种量;分析了培养方式和转达对细胞悬浮培养影响的原因,确定了有利于细胞生长的培养方式及转速;阐述了在美国VirTis公司生产的OMNI-CULTUREBENCH-TOP-2L发酵罐中,进行西洋参细胞发酵培养的结果。描述了西洋参细胞在发酵罐中的生长曲线、培养液中Do变化曲线和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为西洋参细胞发酵培养条件最佳化的研究提供了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