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牡丹江地区红松、樟子松花粉维生素含量的分析得知:松花粉中含有8种维生素,红松花粉较樟子松花粉含量高,其中红松花粉的VE、VC、VB1含量高于樟子松花粉。  相似文献   

2.
红松种子休眠原因很多,本文通过对红松种子的解剖,红松种子发芽试验及抑制物质的生物测定试验等方法,对红松种子休眠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出红松种子的干燥程度是红松种子能否萌发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结构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对红松和前红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浅波浪状,缘厚;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深波浪状,缘窄.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结果可见,前红松有8条酶带,红松有7条酶带;前红松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有6条酶带,红松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有5条酶带.前红松与红松叶绿体基因组中的rbcL基因片段458个核苷酸中有5个不同.  相似文献   

4.
前红松( Pinus prokoraiensis Zhao, Lu et Gu) ,松科松属单维束亚属植物,陆静梅等于1990年确立为松属中的一新种. 前红松具有生长速度快、结实早、种子大,树型优美,且耐旱、耐盐碱等特点. 前红松因种子发芽难且仅分布于吉林省土门岭一带被列为濒危植物,因此对前红松进行速繁研究将有助于改善前红松的生存状况,还可使前红松充分发挥其生态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5.
采用比较解剖和显微切片技术,对红松与前红松的植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叶横切面,红松背面叶的下皮层细胞有断开的第二层,前红松却只有一层;叶纵切面,红松管胞分子内壁光滑,前红松的管胞分子却具螺纹加厚;比较茎的次生结构,前红松无规则的年轮,红松有比较规则的年轮;前红松茎材和根材的管胞分子长度及长宽比都比红松的长、大;前红松茎晚材的管胞有螺纹加厚,而红松茎晚材的管胞无螺纹加厚;红松与前红松的植纹存在明显区别,植纹可以作为区别不同植物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植物的3套基因组(核、叶绿体和线粒体)探索红松(Pinus koraiensis)与西伯利亚红松(P.sibirica)的遗传关系,查明东北大兴安岭地区神秘五针松"飞来松"的确切分类地位.研究发现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具有各自独特的叶绿体、线粒体单倍型,部分核单拷贝基因也在物种间表现出明显分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松与西伯利亚红松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飞来松应属于西伯利亚红松.  相似文献   

7.
树木在幼年期是不能开花结实的,只有结束了幼年期达到性成熟阶段(即成年阶段)才能开花结实.在全面了解影响红松结实的遗传、起源、外界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激素或激素类除草剂创造人工小环境,诱导促进红松造林苗提早结实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试验表明:结合优良造林苗木选择和配套造林技术,在红松新造林苗木成活后,于每年5月、7月上旬全株喷施特定浓度的赤霉素、ABT生根粉、乙烯利等植物激素能够促使红松实生苗提早结实,在实际操作中具有现实的有效性、操作性和实用性;红松S2-2优良苗木造林成活后,用2×10-4赤霉素全株喷雾处理,可使红松在第4年进入初果期.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数据,运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中红松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结果表明:长白山红松针阔混交林内,红松的平均种内竞争强度为0.269 9,竞争强度随着红松林木径级的增大而减小.总体来说,红松的种内竞争强度高于种间竞争.  相似文献   

9.
北方林场进行红松育苗是林业工作的重点,应该从红松育苗苗圃地选择、苗圃整地、土壤改良、苗圃施肥、苗圃整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灾害防治、苗木出圃等环节入手,探寻林场科学繁育红松育苗,加速红松资源蓄积的方法,使林场育林和育苗工作得到进一步地科学化和系统化,建立起林场红松育苗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初选的60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定红松球果数量、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重、种子数量、种子质量、出籽率、千粒重、种粒长、种粒宽、种粒厚、出仁率12个结实性状指标,应用DTOPSIS评价法,选择出红松结实性状优良无性系24个,可用作营建红松果林的结实性状优良无性系穗条.  相似文献   

11.
紫椴、黄波罗混交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世纪50~90年代在吉林省中东部生态区营造的紫椴、黄波罗混交林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椴与落叶松(红松、班克松),黄波罗与落叶松(红松、山槐)混交较好.混交方式以4~6行窄带或块状(0.1~0.2 hm2)混交为宜.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居群花粉形态多态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和统计昆明地区4个云南松居群的花粉粒形态,揭示云南松居群内花粉粒形态的多态性及其分布频率,并应用巢式等级方差分析方法,试图探讨云南松花粉粒在居群间、个体间和个体(家系)内形态变异的分化大小.研究表明,云南松花粉粒形态、大小、气囊数目及其大小的变异极其复杂多样,在松属植物中所少见.巢式等级方差分析表明,昆明地区云南松居群具有两个气囊的正常花粉粒,其形态变异有大约20.2%源于居群间,有79.8%左右源于居群内个体间和个体(家系)内,其中个体(家系)内花粉粒形态变异方差分量占88.3%,说明云南松个体(家系)内花粉粒形态的变异较大,环境饰变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3.
红松种子综合利用的研究——Ⅰ.红松种仁油脂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红松种子千粒重约570g,其中种仁约为31%。种仁含油率,用石油醚萃取为68%,用乙醚萃取为73.4%。种仁油在常温下为淡黄色粘稠液,具隽永浓郁的香味;比重D_(20)~(20) 0.9218~0.9222,折光指数N_D~(20) 1.4768~1.4774;碘值145.5~149.5;酸值0.5~0.62。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种仁油中的脂肪酸至少有11个成分。本研究分离鉴定了其中的8个成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肉豆蔻酸0.35;,棕榈酸4.28;硬脂酸2.11;油酸25.18;正十九烷酸2.62;亚油酸42.22;5,9,12—十八碳三烯酸17.57;亚麻酸1.81。总计,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5%,表明红松种子不仅有较高的食用价值,也有医疗滋补作用。红松种壳以及提取油脂后的残渣也有综合利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通过内江城区5个样点表土花粉组合特征及其与植物群落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1)花粉组合中木本植物花粉占59. 6%,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花粉比值(AP/NAP)约为1. 5;以松属、桤木属和蒿属为主。(2)城郊荒地花粉组合与母体植被能较好地对应,老城公园花粉组合基本能反映母体植被中优势种,城中小丘花粉组合难以反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随着人类活动干扰程度增强,花粉组合与母体植被的对应关系减弱。(3)主要花粉类型中松属、桤木属和蒿属花粉具超代表性;棕榈科、栾树属、禾本科和榕属花粉具低代表性。可为四川盆地及相似地区环境考古和花粉过敏症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应用RAPD技术对凉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和遗传分化进行了分析.共选择77个年龄在100~270年间的红松个体,连续分4龄级.筛选出11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71个位点,其中55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率为77.46%.利用POPGENE分析软件计算了该年龄段凉水地区红松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了遗传多样性在龄级间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凉水保护区内的红松遗传多样性在1731-1900年的时间段内没有太大的波动;龄级间遗传多样性分化不明显;红松遗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龄级内.对照这一时期环境变化,对红松的遗传多样性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在荣成成山林场采用不同林龄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了黑松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及主要营养生长指标与其雄花穗数量间关系研究;在胶东半岛沿海防护林以及半岛内陆丘陵山区,进行了黑松和赤松雄花穗的成熟采收期和采集技术研究;通过实验检测手段,确定了黑松和赤松雄花穗不同年份实验室出粉率和实际生产出粉率;确定了黑松和赤松的雄花穗长度与松花粉出粉率的关系. 为松花粉的合理采集及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其β-CT亚基由质体基因组中的accD基因编码.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偃松accD基因序列,为进一步研究accD基因功能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偃松accD基因序列长度为428 bp,与不丹松、白皮松、台湾五针松和红松相似度高达100%;accD基因系统发育树表明,偃松与日本白松和红松聚为一个类群;accD基因编码的β-CT蛋白由11种氨基酸组成,有1个跨膜结构域,是亲水性较强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