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主体系统中的一种合作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主体系统框架内,规划作为由承诺到执行的桥梁,是多主体系统实现问题求解的关键,也是多个主体之间进行协作、协商的一种重要方式。文章在无私主体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多主体规划——合作规划,讨论了多主体规划问题及其与合作规划范例的匹配,使用图论的方法讨论了合作规划的展开和分解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算法,并且给出了合作规划执行是否会导致死锁的判定定理。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师生双边活动为逻辑起点,层层演绎教学主体问题.作者认为师生双方皆为主体且在教学运作中互为主客体,并强调对师生主体问题的把握应作时相背景分析与动态理解,教师主体乃实践了、发展了的现实实在主体,而学生主体乃实践着、发展中的潜在未来主体,学生主体性的弘扬与构建乃教学实质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政策监控质量,纠正政策执行偏差,保障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权利,采用文献资料法、模糊数学的Vague方法和案例法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政策监控主体的相关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监控主体存在定位不清和功能弱化等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监控主体及相互间的关系,分析了完善约束监控主体权力的路径和主体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主体的合理确定及其评价指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家创新系统的技术创新主体问题 ,不仅是个理论问题 ,同时也是个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技术创新主体的概念出发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 ,结合我国实际 ,对国家创新体系中技术创新主体的合理选择和确定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商主体是商法理论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商主体法定化原则是世界各国商主体法律制度的普遍规则,其重要意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首先介绍了理论界有关商主体法定化的一些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商主体进行了界定、阐释了商主体法定化的涵义,认为商主体的独立性是商主体法定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系统创新主体的合理选择和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问题 ,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 ,而且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本文从“主体”的概念分析入手 ,并结合实际情况 ,通过大量数据分析 ,对国家创新系统中知识创新系统和技术创新系统创新主体的合理选择和确定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从对我国《民法通则》中的“企业法人名称转让说”的深入分析入手,揭示出现实法律中存在的商号指称问题,即商号的承载主体问题,提出商号与商主体经营的营业关系更为紧密,商号的承载主体应定位于商主体经营的营业,并借鉴《澳门商法典》的立法经验,提出了解决我国商号指称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认识论是哲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客体的问题则是认识论中一个重要问题.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主体的作用又尤为重要,在此着重谈谈有关认识的主体的问题.一关于什么是主体,这是首先应该回答的.(一)哲学家对主体的不同观点:关于主体问题,哲学史上不同的哲学家从各自的哲学观点出发,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认为主体是感知者的心灵,他说:“能感知的主动实体,  相似文献   

9.
作业调度问题是一类典型的困难组合优化问题,基于知识的多智能主体系统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生产作业管理中引入多智能主体技术,可以很方便地用智能主体及多智能主体系统描述制造系统及其组成要素的行为与运动机制,作业调度通过智能主体之间及多智能主体系统的合作加以实现,达到预定的运行目标和状态,构造了单个智能主体的结构,对作业调度问题中存在的三种主要冲突类型与基于知识的协商消除冲突的方法及其步骤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知识的多智能主体合作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广东主体科研机构的建设赋予了各科研机构新的生命力,推动了广东创新驱动发展。阐述了主体科研机构的内涵,报告了广东主体科研机构的组建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广东主体科研机构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对于国内其他省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相对性,主张数学对象的意义应是主体基于原型情境问题所进行的有意义实践,依赖于不同主体的表征形式及主体间的交流状况。由此明确数学理解应是主体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既是主体领会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行为,又是主体认识自己、建构自我身份的活动。阐述了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数学理解分析必须把握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的辩证关系,情境问题的抽样特征和有意义实践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12.
从多维度解读了译者主体性,认为作者和文本中心论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译者的主体性作用,而翻译研究中的另一个极端则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过度张扬。基于对实际译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运用主体间性理论探析了译者主体与原文主体、译者主体与目的语读者主体、译者主体和翻译发起者主体在外宣翻译活动中的互动关系与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支持了翻译主体研究的学术“合法性”。对翻译文化的创造者——译者评价甚低反映了翻译主体研究的薄弱。对于“谁是翻译主体”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文章从这一问题出发阐明了作者对此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4.
 相关的研究认为 ,中国技术创新滞后最重要的原因是 :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毫无疑问 ,主体问题是技术创新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经济学界的研究已在中国掀起了一股重构技术创新主体的浪潮。在这股浪潮汹涌澎湃之时 ,冷静全面地思考一下技术创新主体问题 ,对于我们正确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一、美国技术创新主体运作的新动向正当中国在大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之时 ,大洋彼岸的美国 ,AT&T却与贝尔实验室脱钩了。贝尔实验室曾是以企业为主体发展高技术的成功典范 ,也是中国的大企业梦寐以求的未来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相对性,主张数学对象的意义应是主体基于原型情境问题所进行的有意义实践,依赖于不同主体的表征形式及主体间的交流状况.由此明确数学理解应是主体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既是主体领会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行为,又是主体认识自己、建构自我身份的活动.阐述了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数学理解分析必须把握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的辩证关系,情境问题的抽样特征和有意义实践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系统的主体行为对整个交易的安全非常重要。本文应用标注Petri网模拟技术,建立了电子商务系统中主体行为模型,解决了主体的责任分析、证据收集等与安全性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地内各旅游主体利益矛盾问题不断暴露,旅游地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需要各利益主体支持与参与。为此,引入了利益主体理论对永定土楼各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分析,揭示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合伙能否作为民法主体,一直以来就有争议。要说明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对论证的前提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必须首先回答法律主体的内涵。通过对这一术语的分析,认为:法律从伦理和功能的角度对“事物”能否成为主体进行了拟制。而合伙正是功能意义上的主体,换言之,合伙能否成为法律主体,主要是根据现实需要而进行立法政策选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地内各旅游主体利益矛盾问题不断暴露,旅游地要生存和发展下去,需要各利益主体支持与参与。为此,引入了利益主体理论对永定土楼各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分析,揭示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20.
张丽滨 《科技资讯》2014,(1):245-246
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房屋所有权主体与土地使用权主体不一致,从而在实践中因此发生了房产改建、市场流通及企业融资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了监管部门监管趋势以及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