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一种观察透射光等厚干涉的新方法 ,该方法丰富了等厚干涉的内容 .利用光的干涉理论 ,计算了不同薄膜界面反射率 (光强反射率 <0 .5 )对应的干涉条纹光强分布 .实验中通过镀膜增加玻璃板的反射率 ,提高了条纹的可见度 .并将透射光的条纹与反射光的条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使用193nm脉冲激光在高真空条件下沉积Ba0.5Sr0.5TiO3(BST)薄膜,通过观测薄膜形成的等厚干涉条纹,发现溅射光斑形状对膜层厚度分布有显著影响.通过精确测量干涉条纹的分布,推出了溅射产物的角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3.
等厚干涉法测量薄膜厚度设备简易,操作方便,分析直观,在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两种等厚干涉法测量薄膜厚度的原理与方法,利用预先形成的薄膜台阶产生空气或透明材料劈尖,单色光在劈尖上下两界面的反射光发生相干叠加产生干涉条纹,通过条纹相关参数的测量,获得薄膜的厚度.通过比较,空气劈尖法较之薄膜劈尖法操作更简易、准确,因而更实用.  相似文献   

4.
改变牛顿环传统的观察方式,观察透射光的牛顿环.通过增大玻璃平板上表面和透镜凸面的反射率,可提高干涉条纹的可见度.并分析了不同反射率情况下透射光和反射光干涉条纹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异质外延薄膜的生长中,应力对薄膜的结构和形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研究表明,在非公度的薄膜中,应力可以通过形成质量密度波(MDW,Mass Density Wave)的形式释放出来.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质量密度波的存在.本文我们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y)在Bi(001)表面形成的单层红荧烯薄膜中,直接观察到了质量密度波.其表现形式为表面高度有微小的正弦波动,并且分子取向发生周期性畸变.此外,我们还指出质量密度波的形成是由于红荧烯单层膜相对Bi衬底的晶格转动所导致的,由于转动方向不同,质量密度波会呈现出条形或之字形两种不同形状的条纹.  相似文献   

6.
用矩阵法研究薄膜光学的干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矩阵方法研究了薄膜光学中,从单层介质膜推广到多层介质膜的干涉矩阵,从而简洁地得到计算膜系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子束沉积的方法,分别在K9玻璃基片上制备了LaF3单层膜.研究了衬底温度对LaF3薄膜表面形貌的影响;衬底温度从200℃上升到350℃,间隔为50℃.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基板镀膜后的粗糙度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随衬底温度的升高,均方根粗糙度先增大后减小,达到一定温度后,粗糙度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8.
现行的一般光学教材对薄膜干涉条纹的定域问题未作分析,直接给出均匀薄膜的干涉定域于无限远,光膜形薄膜定域于膜的表面的结论。为说明薄膜干涉的定域所在,本文围绕着“干涉的定域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和“如何确定干涉的定域及计算定域深度”这两个问题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9.
从光在两种透明介质分界面的反射所遵循的菲涅尔反射公式出发,依据反射光的S,P偏振分量的位相,在不同折射率的情况下,相对于入射光位相的改变量随入射角的变化所作的曲线,对反射光的位相跃变、薄膜干涉、洛埃镜干涉的条纹分布和维纳驻波等所涉及的半波损失和额外程差问题,用一种简要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讨论.从而更深刻理解位相跃变产生的条件与菲涅尔反射公式结论的完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亚单层铜薄膜生长的三维模型,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对亚单层铜薄膜的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了衬底温度和沉积速率对亚单层铜薄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衬底温度升高和沉积速率降低,岛形状由离散型逐渐转变为紧致型,形成近四方形的岛,岛的平均尺寸急剧增大,岛的数目迅速减少,衬底温度达到一定值之后,岛的数目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
可见度是对干涉条纹清晰程度的度量 .对于理想的相干光 ,影响干涉条纹可见度的主要因素是光波的光强 .本文根据光波干涉的基本原理 ,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定量讨论分析光波强度对干涉条纹可见度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多光束点光源干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光的干涉理论,分别讨论了点光源在平板厚度不均匀情况下的光强分布、条纹及特征,分析了多光束干涉对光强分布和条纹的影响,并推导出测量平板楔角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平面等倾干涉原理的平面度视觉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基于平面等倾干涉原理的机器视觉高精度平面度测量系统。它利用等倾干涉原理 ,通过CCD提取随平面度变化的明暗相交干涉圆环条纹信息 ,根据条纹中心不变性和中心对称性 ,以开始测量点适当级次条纹中心为参考条纹 ,间隔 90°建立 4个扇形窗口 ,对窗口内条纹信息处理 ,得到细化后条纹与参考条纹径向间距 ,参照前一测量点干涉条纹径向位置 ,得到干涉条纹在各测点的变化量N。该N值既能反映出半波长整数倍 ,又能反映半波长小数倍的测点高度差信息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 ,处理N值 ,得到极高精度的平面度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4.
迈克尔逊干涉仪一般等倾干涉花样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用数学分析方法描述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平面镜M1与M2成任意角度时等倾干涉花样的变化特征,探讨了引起了干涉条纹位置和条纹间隔变化的一般规律,并对其变化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并对各种条件下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现象进行直观观测与分析,根据杨氏双缝干涉理论借助Matlab语言编程进行了计算机虚拟仿真。结果表明:该仿真能够直接绘制单色光和非单色光条件2种情况下杨氏双缝干涉的图样和光强分布曲线,并能同步计算出相应的条纹间距及对比度;所得图样细致逼真,并可直观地分析出各参量的改变对于干涉结果的影响。所得仿真结果和理论推导完全一致,因此,该仿真为理论分析和实验教学提供了新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MATLAB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虹 《河南科学》2010,28(6):654-656
根据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理论,利用MATLAB编写程序对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模拟,绘制出双缝干涉的图样和光强分布曲线,并且同步计算出相应的条纹间距和对比度,直观地展现了单色光的双缝干涉这一物理现象,实验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一致,为双缝干涉的理论与实验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推出了光源线度及单色性干涉条纹可见度影响的定量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18.
自散焦晶体中阵列光束与写入晶格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CCD观察了在自散焦光折变晶体中写入光子晶格的动态过程,发现了条纹分裂的一些新的实验现象,认为这是一种空间频率的倍频现象,这种现象是干涉条纹与写入光子晶格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并用相位转移和相位分裂理论对实验现象做了初步解释.实验证明,利用局域光折变效应可以实现空间频率的倍频.  相似文献   

19.
运用薄膜干涉的理论,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牛顿圈干涉条纹。通过对比,说明条纹的异同,并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增透膜"增透作用的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干涉相消的光学原理,分析说明单层介质膜的增透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