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说诗、文、词、小说等作品的创作,与同时代作家相较,成就突出;其文艺主张的先进性、科学性与系统性,也超过了“四杰”、陈子昂;这一切都说明张说的文学史地位崇高,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但目前的中国文学史,除一两种以外,绝大多数均未能予以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2.
张说在继承前人革新文风的基础上,更加追求文章的风雅、风骨和实用性,推崇典重质实、华赡丰美、既济时适用又风骨雅健的文风。他在碑文墓志和书序等体裁的文章中,运散入骈,骈散间行,兼重文质,改华从实,使文章的叙事性和抒情性得到了加强。张说为初盛唐文风改变和散文发展在理论到实践两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盛唐开元时期,张说、张九龄二相主政期间,诗人王雏曾向二相上书并与之交游,这是盛唐诗坛的一件大事。过去一般只认为王维曾给张九龄上书,并为张九龄所提拔,却不知或否认王维曾给张说上书。从王维作品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并结合史料来看,王维确曾上书张说。  相似文献   

4.
张说是初唐文学向盛唐文学转变的一个关键人物。他位居清要,工诗能文,对盛唐文学的到来做了文化上的准备,又以其创作开拓了盛唐诗歌发展的道路。张说现存诗歌有明显的发展脉络:他早期的诗歌多羁旅行役、留恋山水之诗,情感率真质朴,显示出兴盛的气象,描写细致生动,以巧思丽藻见胜。中期是张说诗歌创作的高峰,题材多样,内容充实,风格清健,引人注目,体现了由初向盛唐过渡的特点。张说后期的诗歌主要是奉和应制、留恋光景之作。张说的诗歌,不仅题材丰富,艺术卓越,而且各体亦工,以其一生的工业所充实的创作实践为盛唐诗人作出了表率,并昭示了盛唐文学的新风貌。他事实上成为盛唐文学的一位开路人。  相似文献   

5.
作为初唐渐盛时期的过渡诗人,张说边塞诗和山水诗对诗歌题材深度的进一步开掘,使其起到了接通初唐与盛唐诗歌的津梁作用,进而从另一侧面加速了“盛唐之音”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清抄宋蜀刻本《张说之文集》三十卷,是海内仅存孤本,因此,少有人知。其中有三个字,其形不见于古今字书。经研究,“”应是误写,“”是异体,“”或为唐宋人新造字。  相似文献   

7.
因为他,文人不再是南朝高门那样峨冠博带、扪虱而谈的文弱形象;因为他,文人具有了文武兼备的健康气质。自他之后,出将入相也就成了后世文人的梦想。张说,制造了一个大唐梦。  相似文献   

8.
该文记述了洛阳丽正书院的发展情况和张说的关系。认为唐代的洛阳丽正书院为唐王朝保存民族文化典籍、开展学术研究、举荐经世致用人才、繁荣封建社会经济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群星璀灿的基石。它是唐王朝规模最大,贮书最多的国家图书馆和学术研究中心,又是参与国家政务的高级“智囊团”,选拔干部的“人才信息库”;认为张说对书院体制的完善及其健康发展,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相似文献   

9.
张九龄是唐玄宗李隆基王朝最后一位清忠的贤相和盛唐前期的著名诗人。我国古代江南,特别是岭南开发迟,文化落后,人才多后出,九龄是岭南,也是长江以南入朝作相的第一人,他毕生的理想抱负是政治上追求王霸之业,致君尧舜,齐衡管乐,忠耿直率,见识卓越,不卖公器,为苍生谋,与奸邪斗,且与张说、裴耀卿、陈子昂志同道合,为“开元之治”作出过贡献。他和张说等是当时文士所敬仰的文宗和时哲,对开元诗风的影响最为直接,九龄的思想人品陶冶盛唐诗人最深。他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而有所发展,陈、张都标举汉魏风骨,而九龄则赋予建安精神以新的时代特色,而  相似文献   

10.
唐代有两次影响较大的儒学复古运动,天宝年间一次以张说为首,贞元至元和年间一次则以韩愈为首。两次儒学复古因形势环境不同,其内容亦有差别。本文即从两次复古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方面探寻,以窥探唐代儒学发展之一隅,同时探询唐代儒学的走向规律。  相似文献   

11.
作为浙江人的屠隆,诗文中有许多西湖风光的描写,在与杭州官员、社会名流交往的书信中也有较多关于岳王庙的议论.通过对屠隆诗文作品的解读来探究明代西湖岳王庙前塑像的变迁,以及明人对待岳飞、秦桧、王氏、万俟禼、张俊等人的看法及争议,由此透视出其特有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九龄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名相,是一代文宗张说的后继者,执掌文坛于开元中后期。一生重视“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和提拔文人,形成盛唐诗的骨干,同时积极参加诗人唱和,推动盛唐诗的发展。张九龄是感怀山水诗的首创者,他用“熟参”和“妙悟”创作《感遏》诗,是推动盛唐诗发展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13.
潘岳是西晋太康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文风格以善为哀诔而著称。潘岳悼亡诗现存仅四首,然而单凭这四篇诗歌,潘岳就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诗歌类别——悼亡诗。总览后世论家在历代诗话中对其悼亡诗的接受,主要体现出其感情深挚、延续汉魏风及嫌其繁冗费词等方面的评价。然对于其悼亡诗以其情深取胜这一点,自古以来没有异议,并籍此一点对后世悼亡类诗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潘岳隐居考     
萧统《文选》收录了潘岳《河阳县作》二首,其第一首有“长啸归东山”句,李善注引潘岳《天陵诗序》说潘岳曾屏居天陵东山下。一些学者也认同该观点,但未加具体论证。潘岳隐居天陵山之事属实,潘岳在作《秋兴赋》后、出任河阳令前,曾在天陵山短暂隐居。这不仅与其仕途失意有关而且涉及到当时的党派斗争。  相似文献   

15.
刘勰认为乐府是"诗"与"声"的合一,要以雅乐来配歌辞,从而达到观风识礼的目的.对于刘勰的乐府观,后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解.联系刘勰生活的时代,试图对《乐府篇》作具体的阐释,并与其诗歌观进行比较,从而对其乐府观有一个客观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张合作为明代滇产诗人群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涵盖明代云南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究其大部份诗作来说,离不开他与杨慎的唱酬交游内容。从“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角度出发,考证这些诗歌作品背后二人的交游史实,了解二人交往的心路历程是有一定价值的。自张、杨二人的父辈交往入手,通过对张、杨二人的诗歌研读,考释出二人在杨慎入滇前后的交往唱酬经历及杨慎在滇的部分行程,或对以后张含、杨慎的诗歌研究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越文化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越人文化落后,没有文字,所以早期的越史和越文化多存留于先秦的汉人文献中。这些文献很有价值,但也有不少错误的传说。唯一一种由先秦越地越人写作的是《越绝书》,此书经过东汉初人的整理补充而流传下来,价值甚高。此外,东汉初人研究越文化的著作还有《吴越春秋》和《论衡》,也都有重要价值。东汉以后,由于种种原因,越文化的研究者和成果很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若干学者以新的思维和方法研究越文化,其中顾颉刚的研究成果具有创见。最近20年来,越文化研究出现高潮,许多研究成果相继问世。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的关于"古代越文化传播分布地域实勘研究",通过对古代越人流散地区的实地踏勘,对古代越文化进行追踪研究,收获不小,其成果即将以论文集形式出版,对古代越文化研究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