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文学创作领域,艾咯特强调传统的存在,主张归附传统的"非个人化"创作.他认为作家的创造力来自文学体系自身源远流长的传统,创作活动实则就是创作主体有意识地逃避自我个性回归传统的"非个人化"创作过程.同时,艾略特还以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其理论层面的创作"传统"观.他的诗歌不仅引经据典显示出其回归传统的努力,而且还大胆创新传统诗歌技法,成功地把发源于法国的象征主义引进英语世界国家并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实践.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的女性文学逐步发展起来了。以林白、陈染等为代表的"个人化写作"小说,采用迥异于男性写作的新女性话语,对传统的男性写作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其实"个人化写作"的小说,说到底就是用女性自己的视角去表现女性自己价值需求的文学。从现代价值观角度来看,是合理的。但是"个人化写作"小说,在写人的本性、欲望的时候,不能丧失其蕴含的社会、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在遭遇北宋灭亡、南宋偏安与自身婚姻不幸的社会苦难和人生苦难的过程中,敢于冲破理学的清规戒律,站在女性性别的立场上用诗歌来表现个人的"私情",真情吟咏,无所顾忌.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从风格到情感,都是女性情感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有限的人生梦想的书写,具有极强的个人化色彩和"自我指涉"的私语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将DV电影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个人化写作”,并进而阐述了“个人化写作”的内涵、DV电影“个人化写作”的技术、经济基础及其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5.
荣格和艾略特都在试图探寻艺术的奥秘。荣格发现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而艾略特着意于历史精神和民族心灵;前者深入到了人类的潜意识,后者是从意识层面的历史文化人手,二者都认为文学应该是非个人化的。这种理论有合理的一面,但往往容易陷入绝对。文学是通过个人化的方式表达非个人化的情绪,非个人化的倾向使诗人的主观性得到更充分更完美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赵玉莲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61-65,153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女性话语模式和女性欲望的书写上,突破了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与本能欲望被强大的男权中心社会意识、叙事语体所覆盖的局面,挣脱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桎梏,挑战男权文化。然而女作家们在"私人空间"中的"身体书写",在对男性社会性别角色进行大胆的反抗、突围的同时,也在自身的局限中,无可奈何地陷落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作家的“个人化”写作有它自身的意义和局限性,“新生代”的文学创作明显疏离了前几代作家所习惯关心的话题,虽然这种写作方式在艺术领域与私人经验方面有所突破,但对欲望的毫无节制的书写以及叙述的重复、单调必将使它面临写作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议论文体为例,旨在探究学习者使用”维客”进行个人化写作和协作式写作的方法和区别,以及学习者对个人化写作和协作式写作的认知,和使用wiki的协作写作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对陈染、林白的“个人化写作”与卫慧、棉棉的“另类写作”进行比较 ,由此阐明思想的存在是女性 (主义 )文学的希望这样一个论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小说的本来意义为理论基点,从文学自身发展和外部因素促发两个方面探讨90年代小说叙事的个人化趋向,指出小说发展的一种路向一个人化叙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诗的写作中,诗人对"现实"不同的理解,会带来不同的抒情方式;对"现实"不同的态度,会带来不同的文本效果。传统诗歌是"现实"的衍生物,而当代一些诗人像臧棣,其写作则是以想像、虚构为"现实",提供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反诗歌"的文本。现代汉诗的写作和阅读上的难度,在于何为"现实"、如何理解"诗和现实的关系"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诗歌"呈现的"独特"的文化景观,与诗歌意识形态的书写策略分不开.诗人书写策略的选择,既须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又要满足"工农群众"精神需求,同时还能实现知识分子的"精神传达".文章从修辞伦理化和想象"共同体"两个角度,探析"十七年诗歌"意识形态书写策略的运作过程及其功效.  相似文献   

13.
曾卓是“七月派”的代表诗人,又是共和国初期文坛悲壮的受难者。在遭受厄运的20多年间,在诗神逃遁的时代,在诗意枯竭的地方,他以坚韧的意志,顽强地进行着“潜在写作”。他以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为我们留下了那个荒诞时代严肃的精神证词;他以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在一片诗歌的荒漠中为我们贡献了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4.
郑小琼的写作,饱含着对底层打工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她以极大的同情与热情关注了底层打工者的命运,揭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阵痛、社会人情的冷暖和底层打工者的挣扎。她那带有血泪和疼痛的诗歌是现实的折射,让人们意识到,浮躁的时代,诗歌并没有缺席,郑小琼没有缺席。从这个角度讲,作为农民工"代言人"的郑小琼的出现,可以看作新世纪中国诗坛的重大收获之一,其所具有的社会学价值和美学意义是相当突出的。  相似文献   

15.
贺铸是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此外,贺铸亦擅作诗。贺铸的诗词在某些方面是大致相通的,诗词创作之间有着相互影响,贺铸通过娴熟地运用音律、以比兴寄心志、以健笔写柔情三种手法,将诗的艺术手法引入词中,对以诗为词的深化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而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贺铸也不自觉地将词的一些作法带入了诗中,使得其部分诗作呈现出词要眇宜修和言长的独有风致。  相似文献   

16.
周密是宋末著述大家,创作了大量的笔记和词作。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和文体内部新变的要求,周密的笔记与词作同步丰收、同题共作,有着基本相同的创作兴趣;宋人笔记具有的杂、散、实录等叙述特点影响了周密词作的风格特征;在词的创作中融人笔记小品文,使得周密词作有着浓厚的笔记小品文的趣味。周密的笔记与词作之间存在着的这些内在联系使得周密词作别具风貌。  相似文献   

17.
由于社会动乱的原因,相似的文人命运使唐末五代文人首先确立了杜诗“诗史”地位并效仿之作了大量的现实主义作品;又由于文人大多得不到重用,各个政权的腐败,杜甫的讽谕手法及寓议论于叙事的艺术手法也被唐末五代文人继续发扬。尤其突出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诗和韦庄对杜甫的接受和仰慕。  相似文献   

18.
自 2 0世纪中叶以来 ,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出现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空白期” ,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新诗的发展。要想恢复和发展我国的诗歌事业 ,必须先从恢复我国的诗歌写作教学制度开始。  相似文献   

19.
作为形象化的语言艺术,诗歌通过诗人对“物”的“处理”、通过“写实”实现表情达意的目的。正是因为诗人“待物”的方式不同,使“写实”有了不同的功能,从而形成了诗歌的不同形态。本文的主要内容即在具体、详细地分析、探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诗歌形态中各自的“待物”方式和“写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韵语阳秋》是南宋初期诗话代表作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南宋诗话创作的转向。本文试图通过剖析《韵语阳秋》在道德、文化层面的阐述,结合此期诗话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揭示出南宋初期政治文化生态的变化对诗话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