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HBsAg和e抗原的消长规律,作者使用ELISA技术,对187名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了7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乙肝患者在HBsAg消除后HBeAg尚可长期持续存在,且e抗原出现与HBsAg无关。1观察对象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肝炎门诊病人187名。要求:乙肝三系三项阳性患者(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其中HBsAg阳性、滴度在1:64以上且携带该抗原半年以上,患者中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2岁,平均26.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献血员人群HIV感染情况,我们对1995~1997年献血员HIV抗体检测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献血员HIV抗体的初筛试验采用抗-HIV抗体ELISA法,HIV抗体初筛试验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3年内共检测140028人次,初筛HIV抗体阳性18例献血员,并全部经WB法确认为HIV抗体阳性。其中15例为男性,3例女性,均为来自外省的流动人口。18例HIV抗体阳性献血员中,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833%(15/18),HBsAg阳性检出率为611%(11/18),HBsAg和HCV抗体阳性检出率为333%(6/8)。结论:在献血员人群中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为此献血员HIV抗体筛查对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HIV具有重要意义。HIV与HBV和HCV具有较高的重叠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我院教职工乙肝表面抗原(HBaAg)携带者情况,对我院部分教职工同时进行了HBaAg检查,采用EIA法检测,结果HBsAg携带率6.4%属正常水平,所有HBsAg阳性者均复查肝功能,均正常,无肝炎症状及体征。通过这次调查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用BALB/C小鼠骨骼细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骨骼肌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7.
对咸宁师专1994~1997年级2615名学生HBsAg携带情况的调查分析,检出HBsAg阳性者244人,平均阳性率为9.33%,整体人群中男生阳性率10.98%,女生阳性率6.76%,经统计学分析表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文章确认有很大一部分传染源在学生中存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隔离及治疗,减少其它学生的受感染机会意义重大.同时,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控制乙肝在人群中传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纯化的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DHBsAg)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O-Ag14融合,应用ELISA筛选出5B8和8G11 2株抗体分泌滴度较高的杂交瘤细胞,二者所分泌的单抗仅与DHBsAg发生反应,而与其它9种禽类常见的病毒均不发生反应,其亚类鉴定分别属于IgM和IgG2a。用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鸭血清中粗提的病毒悬液进行5B8株单抗介导的SPA胶体金  相似文献   

9.
以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 作为免疫反应载体, 以铁酞菁作为HRP的新型模拟酶来标记抗人HBsAg 抗体, 建立了基于热相分离技术的夹心型荧光免疫分析HBsAg 的方法. HBsAg浓度在20 ~5000ng/mL范围与体系的相对荧光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检测限8ng/mL.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偶合反应伏安酶联免疫分析测定人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的新方法。该法将HBsAg-HRP催化H2O2氧化邻联茴香胺(ODA)的反应与邻联茴香胺的氧化产物在电极上的反应相偶合,在BR缓冲溶液中,在-0.56V(SCE)左右产生灵敏的极谱波,根据测定标记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上的HRP的量,求得发生免疫反应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含量。本法对HBsAg-HRP及HBsAb测定的灵敏度均高于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6例受检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测,并将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HBsAg、HBeAg和抗HBcAg同时阳性的受检者中,100%可检测出HBVDNA。在血清标志物全阴性受检者中,也有45%可测出HBVDNA。结合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用PCR技术检测HBVDNA是敏感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用CPR技术从纯化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中扩增出perS2-S基因,并将其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带有完整的乙肝表面前S2抗原基因和S基因的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及部分序列分析鉴定后,瞬时转梁小鼠L细胞,ELISA法检测到培养上清液有HBsAg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质粒静脉、肌肉和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首次接种质粒DNA3周后,血清抗体开始出现,再次加强2周后,阳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ELISA法检测935例乙肝病毒(HBV)患者血清PHSAR,并对其与有关HBV标志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SAR检出率分别与HBsAg、HBeAg及抗-HBc有密切关系,尤以HBeAg的存在更为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HIV-1和HBV复合型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免疫带有编码病毒和细菌抗原基因的质粒DNA可以激发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在本实验中,将HBV的S基因和HIV-1的gp160基因以融合形式插入到载体pcDNA3中,其能表达HBsAg和gp160的融合蛋白,并将此质粒DNA分别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和Swis小鼠.三次免疫后,用ELISA的方法初步检测HBsAg和gp160抗原特异的抗体免疫应答均为阳性.结果说明,带有HBV和HIV-1融合基因的质粒DNA直接免疫小鼠后,均激发了小鼠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反应,这个结果为研究和生产多价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将乙型肝炎病毒(adw亚型)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HBAg及其前导序列(HBsAg+preS2)基因分别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RoKⅡ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构建为重组质粒pRHB和pRP,并将其分别导入农杆菌LBA4404中。  相似文献   

16.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2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表明,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达89.9%;抗-HBe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8.3%.HBVDNA阳性患者的丙氨酸水平显著高于HBADNA阳性患者,结果表明大部分抗-HBe阳性患者体内仍存在HBV复制及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细胞内PKC信号传导系统在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GH分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和直接序列分析法评价10例肢端肥大症患者肿瘤组织的gsp癌基因的表达。肿瘤组织取自手术切除标本,作细胞培养,进行体外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蛋白激酶C激活剂TPA对GH释放效应研究。结果:10例病人中有3例(30%)为gsp癌基因表达阳性,GHRH对GH刺激效应在本组中有2例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gsp阴性组7例中有4例表现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刺激效应。TPA可增强GHRH对gsp阳性表达腺瘤细胞分泌的刺激作用,但是对阴性组细胞无此作用。结论:推测GHRH对GH的分泌效应除受腺苷酸环化酶-cAMP-蛋白激酶A第二信使系统的调节外,尚有蛋白激酶C信号系统存在,可能与细胞间多信号传导系统的交叉通讯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431例铅作业,汞作业,苯作业,X线探及砷作业等有毒有害职业人员中HBsAg携带情况。发现这些有毒有害作业人员中HBsAg携带率明显高于非有毒有害职业人员。其中以从事铅、苯与汞作业人员中HBsAg携带率尤其高。  相似文献   

19.
1987—1994年安宁区饮食行业及公共卫生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2)肝功能检查情况HBsAg携带者,伴有不同程度的GPT升高及其它肝功改变,被诊断为乙型肝炎,但其症状与体征均不明显。对少数HBsAg阳性者进行静脉全血清酶标法检测三系...  相似文献   

20.
对797名HBsAg、抗-HBs、抗-HBc均为阴性及ALT正常的成年人,按0、1、6程序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于初免后两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抗-HBs阳转率为55.21%,其中男性为57.67%,女性为51.30%,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50岁以下各年龄组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显著(P<0.05~0.02).从事有色金属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抗-HBs阳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抗-HBs阳转高峰在20~30岁组,31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抗-HBs阳性者中,抗-HBs正常应答为91.59%,低应答为8.41%.各年龄组间抗体应答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BV新感染率为1.25%.保护率为9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