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温度优化及容错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风量空调(VAV)系统提出了基于湿度控制的送风温度优化及容错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满足ASHRAE标准62-2001对室内空气品质和湿度的新要求,并提出了主成分分析、联合角度分析和故障补偿法则,该法则可以分别用于空调系统故障的检测、诊断和重构,从而实现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客错,保证系统优化目标的实现.在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仿真器上进行了基于湿度控制的送风温度优化以及多种故障下的检测和诊断试验.  相似文献   

2.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如何在良好室内空气品质与节能之间进行权衡一直是研究的难点.通过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按照ASHRAE通风标准对新风量的要求,针对混和送风系统提出并在Tmsys仿真平台上分析了送风温度优化控制方案在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室外新风温度低于室内温度设定值时,送风温度的设定值受到设计风量和运行时刻各个空调区域风阀开度大小的限制.当过渡季节早晚的新风温度低于室内设定温度的工况时,若将送风温度由13℃升高到16℃,不但可以减少2.8%的空调系统能耗,而且有助于改善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VAV控制系统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效果,分别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室内温度(视为回风温度)以及新风模糊PID控制系统,通过调节冷冻水阀门的开度来控制送风温度,通过调节变频风机的转速来控制室内温度,通过调节新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新风量,通过调节回风阀门的开度来控制回风量.应用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对送风温度、空调房间的温度(即回风温度)以及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进行了实时在线控制,控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合理,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总风量-阀位控制法”和“最大负荷率-最小风量法”分别优化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静压和送风温度,并应用到一座实际建筑的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建立了变风量空调风系统模型,利用TRNSYS对大楼典型层风系统进行模拟,用实测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模拟分析了典型日变风量系统优化前后的风机能耗.模拟结果表明,与定静压定送风温度的原控制方法相比,优化控制能节约风机能耗,在部分负荷下效果尤为明显,冬季和过渡季试验日的节能率分别为19.38%和15.58%.对2种控制方法下的全年能耗和室内热舒适性进行了试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全年的节能率为7.16%,而且室内热舒适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低位空调应用于住宅建筑中的节能和舒适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位送风的空调形式应用于住宅建筑的节能效应及舒适性水平,在模拟卧室的实验室里分别对传统的高位空调(CAC)和低位空调(FAC)在设定室内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测量其温度场和速度场,通过ADPI指标评价两种空调形式的舒适性水平;同时,对利用功率测试仪器测得的功率以及送回风的干湿球温度计算得到的两种系统不同工况下的COP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位空调的送风温度要高于同等工况下高位空调送风温度2.6—8.3℃,而ADPI值在大多数工况下也能满足ASHRAE要求的室内舒适性水平,尽管在实验的极端工况下略低于传统的高位空调的ADPI值.功率测试及COP计算结果表明,使用低位送风的空调系统要比使用传统的空调系统耗功平均减少14.9%,COP平均值由2.5提高到3.25,提高了29.6%.  相似文献   

6.
陈发东 《科技资讯》2014,(15):79-80
玻纤行业为稳定拉丝作业,基本上采用制冷机、拉丝空调所组成的送风系统,以保证拉丝作业现场的工艺风温度和环境风温度达到合理要求。我公司实际生产过程中冷冻水温度基本达标,但空调所供给的送风温度却达不到设计要求,本文以制冷机冷冻水系统及空调机组为重点,分析冷冻水温度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进行解决,对其它玻纤企业相关问题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热舒适性空调标准大都是根据欧美国家的人体实验数据制定的。本文作者利用美国KSU-ASHRAE实验室研究了中国与美国受试者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对热适性感受的主观与客观的定量反应,分析了生理上与心理上感受的差异。本文为在中国应用ISO与ASHRAE的热舒适性空调标准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仿真,得到人体整体和各节段的等效均匀温度(EHT).对比空调送风速度、送风温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对整体EHT、平均皮肤温度及各换热损失量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变化时所处的EHT舒适区,采用试验设计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到3个影响因素对整体EHT、各节段EHT、平均皮肤温度及干热损失量的贡献率,发现送风条件影响大于太阳辐射,其中送风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在此基础上,得到EHT的拟合方程,并提出基于拟合方程改进空调控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室内变电站环境采用新风设备与空调制冷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温度、湿度、SF6有毒气体的综合控制.根据室内外环境综合因素,建立温度、湿度数学模型及SF6逸散规律的模型.模拟室内变电站送风口尺寸、送风口位置、送风温湿度和送风量对室内环境的综合控制,建立多种室内变电站通风方式模型,并在Fluent软件中进行温度和通风走势的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最优通风布置模式.设计室内空气在微正压条件下,与室外进行可控流动,实现室内无尘新风层流补充的室内变电站综合保障系统试验台.在理论分析和模拟结果的基础上,测定室内变电站各环境因素,即运用综合保障系统试验台,实际测定室内温湿度、SF6浓度.试验与模拟结果显示室内变电站通风方式与室内变电站综合环境控制具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和PID控制算法,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进行了控制方法的研究.以某一空调房间为控制区域,运用该方法进行了实时控制,测量了送风温度和回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曲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有效,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多区域变风量空调系统送风温度的优化节能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分析变风量空调系统局部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实时的优化控制方案。其一是利用变风量末端风门开度的信号,将它们作为各区域相对负荷的指示信号,对送风温度进行实时优化;其二是针对周边区域采用定风量末端控制太阳辐射热负 空调系统,根据周边区域相对负荷大小,实时优化定风量末端的开/停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以"26℃空调节能行动"为研究背景,对定温控制空调系统从舒适性和节能性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测试分析对比不同朝向但相连通的两间房间的PMV值,说明控制室内温度相同时,由于平均辐射温度不同,房间的舒适度不同.采用相同的温度控制标准往往导致某些区域舒适性差.对比分析了夏季和冬季定温度控制和定PMV指标控制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差异,说明定温度控制既不体现热舒适性也不体现节能性,而定热舒适指标(如PMV)控制,则是空调系统保证舒适性兼顾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变风量(VAV)空调自动控制系统中,对系统进行控制时需要检测采集许多实时数据,如房间温度、湿度、CO2浓度以及各种水阀、风阀、变风量箱、变频器、电加热器、加湿器等控制元件的数据,同时应用这些数据进行系统自动控制。本文介绍使用NI公司的LabVIEW软件及其数据库工具包,把变风量(VAV)空调系统运行中的各种数据进行集中实时存取。良好的数据库为系统辨识、解耦、仿真、控制以及优化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4.
无锡空气污染指数、气象要素的周末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0-2006年无锡站的城市日供电量资料、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无锡地区的空气污染指数、气温日较差、平均相对湿度、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周末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空气污染指数和各气象要素的周末效应受到日供电量的影响,同时各气象要素自身和空气污染指数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它们的周末效应相互影响.同时对周末效应的分析采用分季节讨论的方法,避免了由于全年平均对结果的不好影响.采用了不同的周末效应指数定义,即定义某一影响因子的周末效应指数为气象要素周末WEEKENDS(周六和周日)的平均值减去WEEKDAYS(周一到周五)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5.
露点送风方案的两种特殊空气处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舒适性空调设计采用露点送风的方案,对房间计算送风量不满足房间换气次数要求和房间热湿比线与90%相对湿度线无交点的2种情况,进行了空气处理过程的分析;提出了这2种情况可能的空气处理过程,并分析了各种空气处理过程房间温、湿度参数的变化及可能的室内空气终状态,指出了各种空气处理过程,在保证房间对温度的要求的情况下,影响房间湿度的主要因素,图5,参7.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典型会议室环境,基于需求控制通风策略,对变风量中央空调系统房间空气品质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典型的会议室环境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空调新风系统模型及房间CO2浓度模型;设计NN-PID(神经网络-PID)算法,并进行控制与仿真;在变风量空调实验平台上进行验证。结果所设计的NN-PID算法能有效利用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在线自整定PID参数,控制效果优于传统PID算法。结论根据室内CO2浓度变化控制新风量,能很好地适应室内CO2浓度的动态特性,提高室内空气品质。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decouple Control theory to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control i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he decouple control algorithm for bivariable systems isderived applicablly for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he algorithm is used to design a temperatureand humidity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for the preprocessing chamber of air-conditioning testequipment. The results of the real-time contro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 decouple controlalgorithm is feasible, the control quality is improved and high control precision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状态反馈解耦和遗传算法优化控制器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变风量(VAV)空调系统中室内温度回路的控制精度和品质.采用状态反馈解耦以解除送风温度控制回路与室内温度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随后采用逆推法找到闭环控制系统特性方程的根与控制器参数的关系,再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控制器的参数.实验结果表明,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VAV空调系统中室内温度回路的控制精度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