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别测定不同比重段的青山烟煤煤粉中部分重金属元素Cd,Co,Pb,Cu和Ni以及三态硫的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经交互验证建立了这些重金属元素与三态硫关系的模型。该模型对青山烟煤不同比重段煤粉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预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分别测定了青山烟煤和莱阳无烟煤化学脱硫前后的煤粉及不同比重的青山烟煤粉中三态硫和部分痕量元素的含量。发现煤中Cu,Co,Cd,Pb,As和Be等元素含量与三态硫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分别测定了青山烟煤和莱阳无烟煤化学脱硫前后的煤粉及不同比重的青山烟煤粉中三态硫和部分痕量元素的含量.发现煤中Cu,Co,Cd,Pb,As和Be等元素含量与三态硫有密切的相关关系.煤粉经5mol/LHCl和1∶7HNO3化学脱硫处理后,灰粒中Cu,Co,Cd,Cr和Pb等元素含量显著减少.由此可知,煤粉化学脱硫不仅可减少煤燃烧对大气中SO2污染的影响,同时也可减少对大气重金属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青山烟煤、合山烟煤、莱阳无烟煤、加福无烟煤、河南贫煤、黄石贫煤和韶关贫煤等七种不同煤样中的As,Cr,Co,Pb,Ni,V,Cu,Cd,Be,Ge等10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10种痕量元素和七种煤样进行分类研究,解释了这些痕量元素在煤中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以流化床燃煤过程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小型一维煤粉燃烧炉上进行实验,研究了煤燃烧过程中痕量元素的排放特点.实验模拟流化床低温燃烧的特点,采用焦作无烟煤、西山贫煤、六盘水贫煤、萍乡烟煤、平顶山烟煤和小龙潭褐煤等6种典型煤分别在650℃,800℃和950℃3个工况下燃烧,结果表明Hg在灰中几乎不富集,是易挥发的痕量重金属元素;Pb在灰中的含量随温度升高有下降的趋势,部分富集在细微颗粒上随烟气排出;Cr和CA两种痕量元素大部分留在灰渣中,不易挥发。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地测定肉制品中残留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ICP-MS法检测肉制品.使用硝酸和高压消解仪处理肉制品样品,得到肉制品消解液,设定ICP-MS工作参数,运用ICP-MS检测不同肉制品消解液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根据检测结果,计算肉制品中残留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及检测结果的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标明,肉制品中残留的铜元素最多,不同类别的肉制品中,残留的重金属元素量不同;ICP-MS检测肉制品中残留重金属元素含量,加标回收率值在95%以上.肉制品加工所使用的肉类,以及肉制品的加工方式,都会影响肉制品中残留重金属元素含量;该方法检测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在3%以内,可有效检测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7.
燃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富集与超细颗粒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及其上富集的有害物质已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通过对烟煤在沉降炉内燃烧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了煤粉粒径、燃烧温度、氧气含量对一次颗粒物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了烟煤的膨胀特性及其对颗粒物形成的影响;采用最新的采样方法和系统从空气动力学直径角度对多台燃煤锅炉除尘器入口、出口的飞灰颗粒进行13级分级取样,得到了除尘器前后飞灰颗粒、元素的质量粒径分布规律、元素分布富集规律及不同除尘器对不同粒径颗粒的除尘效率;揭示了有害元素在超细颗粒物上的分布规律;针对燃后区化学团聚促进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团聚剂能较好促进超细颗粒物团聚,使烟尘排放减低50%.  相似文献   

8.
利用模拟分解炉悬浮及喷腾条件的气固试验台对水泥行业中2种典型煤样的煤焦及煤粉再燃条件下还原NO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在有无生料催化作用下煤焦及煤粉还原NO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煤粉对NO的还原能力远强于煤焦,对不同挥发分含量的煤粉,随着挥发分含量增加,煤粉还原NO的能力增强;水泥生料对煤焦及煤粉还原NO均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且水泥生料对挥发分较高的烟煤还原NO催化作用更强;煤焦及煤粉对NO的还原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且水泥生料对煤粉及煤焦还原NO的催化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认识人类活动对河流重金属污染的影响,以浙江省金华市东阳江边滩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进行粒度和重金属元素分析.利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地质累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探讨重金属污染来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均呈现不同程度累积和富集态势,尤以Cu污染最为严重,Ni和Mn两种元素与沉积物颗粒关系较为密切;义乌-东阳城区段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婺城区段,金东区段和东阳乡镇段则较低; Pb,Zn,Cu,Ni,Cr元素的空间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义乌-东阳城区段呈现高值,其次为婺城区段,金东区段和东阳乡镇段则较低,而Mn元素则呈现与上述元素相反的变化趋势.重金属来源分析表明,Pb,Zn,Cu,Ni,Cr可能来自于工业生产及汽车尾气排放,而Mn元素则主要受控于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10.
高浓度煤粉流经文丘里管时,会在收缩段和喉段内壁聚集黏附并形成坚硬垢层,造成相同输送压差下,输送量降低,文丘里管总压差增大。采集煤垢进行工业分析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煤粉,煤垢中的矿物质含量较高,主要矿物质元素在煤垢中富集程度较大,而且含有较多的以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煤垢内表面相对平整,外表面矿物质元素含量最少,C元素含量最多。相对于普通直管部分,煤粉流经收缩段与喉段进口时强制贴近壁面运动,易形成牢固、坚硬的垢层。  相似文献   

11.
采集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剖面土壤,通过测定分析不同埋深土壤重金属元素(As、Cu、Ni、Pb、Cr、Cd、Zn和Hg)分布特征,利用质量平衡理论进行化学风化规律研究,探究塌陷驱动下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化学风化过程.结果 表明:峰峰煤矿塌陷区典型农田剖面土壤重金属元素Pb、Cd和As的含量超过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3.86、59.77、3.82;元素Cu、Ni、Zn、Cr和Hg未超标.重金属元素Cd和As可能在塌陷驱动下,受地表径流和雨水淋滤下渗影响,使得其含量自表层向下逐渐增加.表层土壤元素Cu、Pb、Cr、Hg迁入富集,元素Ni、As、Zn和Cd迁出淋滤;犁底层元素Cu、Ni、Zn和Pb迁出淋滤,Hg迁入富集,其余元素规律变化不明显.累积元素存在潜在风险,需要监控;淋滤元素存在直接风险,需要高度管控.实验结论为全面评估煤矿开采对土壤化学性能的影响,防治流域水土流失和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评述了煤的化学组成和操作工艺条件对煤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硫释放的影响.研究表明.有机硫与黄铁矿硫的燃烧行为存在着重大差异.煤灰中含有多种固硫活性组分.煤灰固硫的数学模型有待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回归过量分析法评价太子河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回归过量分析法(ERA)是Hilton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分为3部分,即背景浓度(Cb)、加速侵蚀浓度(Ca)和污染浓度(Cp)。其中Ca、Cb是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Cp是由于人为活动直接造成的。同时,该方法还根据迁移方式将重金属分为2类,即A类金属(Zn和Cd)以溶解态迁移,与粘土矿物含量无关;B类金属(Fe,Ni,Cu和Pb)主要吸附在颗粒物上迁移,与粘土矿物元素(Mg)有极好的相关性。因此,应用Mg与B类金属的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可推算出B类金属的Cb)和Ca)两部分浓度。ERA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它仅仅指出了重金属污染的相对程度,而不能确定污染级别。本论文结合国际水质标准提出了以ERA为标准的污染级别指数。改进后的ERA方法既可用于地区间重金属污染绝对量的横向比较,又可指出污染的级别。  相似文献   

14.
研究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还原聚煤环境以及探究元素对生态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织金县以那矿区龙潭组多煤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数理统计方法、灰成分分析法和富集系数法研究了不同层段煤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各煤层总体为中灰分、特低挥发分、中高~高硫煤;各煤层硫以黄铁矿硫为主,黄铁矿硫与全硫显著正相关,黄铁矿呈聚集团块状和分散颗粒状分布,表明煤层中硫的富集可能受泥炭堆积时期海水的影响;大部分煤层灰成分指数大于0.22,27号煤层小于0.22,说明该矿区大多数煤层形成于海相环境,仅个别煤层为陆相沼泽成因;可采煤层中As的富集系数达6.02,属高砷煤,6、7、10号煤层F含量明显高于中国煤和世界煤中均值,属高氟煤,建议在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重视As、F等有害元素的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采用Na2S作为钝化剂,对人工模拟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Cu2+,Zn2+和Cr3+三种重金属离子进行了钝化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a2S对三种重金属均具有很好的钝化效果,各重金属离子的钝化率均可达到95%以上;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Na2S与各重金属离子作用后,钝化产物分别为CuS,ZnS和Cr(OH)3;溶液化学分析表明,Na2S主要依靠S2-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或者S2-水解产生的OH-与重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将重金属除去.  相似文献   

16.
燃煤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煤样中黄铁矿硫的赋存状态以及影响生物预处理浮选脱除煤中硫的几个因素,如不同的煤粒度、不同驯化菌种及不同的细菌组成等,指出煤样中黄铁矿硫的赋存状态适合用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的方法脱除,微生物预处理浮选脱硫是一种有效的洁净煤技术,全硫脱除率可达到42%·同时指出煤驯化接种二次的菌液脱硫效果要比用9k培养基培养的菌液和用煤驯化接种一次的效果要好,但是差别不是太大;细菌的分泌物和细菌细胞在浮选脱硫中是共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金华市郊益母草及土壤中4种重金属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金华市郊不同生态环境下益母草(Leonurus jαponicus)9个群体及其土壤中Zn、Cu、Cd、Pb 4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和统计表明:(1)益母草体内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成正相关;(2)益母草不同部分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为根部多于地上部分,富集系数均为根部大于地上部分;(3)益母草能够耐受较强的重金属污染,但对4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均不高.研究结果和药典中规定的益母草以地上部分入药相符合.由于益母草体内重金属含量与环境背景值是相关的,在采收或人工栽培时要注意土壤及周边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8.
广西煤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不同产地、不同时代、不同煤种的煤灰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未变质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斜“V”型曲线,北美页岩标准化图呈近水平直线,煤中稀土元素没有发生分离和迁移。区域变质煤的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斜的“V”型曲线,煤中稀土元素受后期热水溶液影响发生轻微迁移,向富重稀土方向演化。热液变质煤中稀土元素发生了强烈的分离和迁移;煤变质程度越高,时代越早,煤中稀土元素的分离和迁移就越强烈。  相似文献   

19.
化香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研究化香木材的一些物理力学性质,测出了各种性质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对各种强度性质和容积重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对径、弦向强度平均数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对我国三个地区化香木材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镉、锌生物有效性的数学模型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由于土壤和植物参数测定具有相当难度,经验模型而非理论模型常被用于评价和预测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弗兰德利希模型(Freundlich typemodel)已被一些学者实际应用于预测和评价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与土壤中重金属的总量、pH和有机质含量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然而,对同时建立于上述3个参数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数学评价模型的实际应用还未得到验证.为此,在对已发表文献的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土壤重金属全量、pH和有机质含量为参数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评价模型.实际分析表明,虽然模型中各参数的系数因土壤类型、气候和作物种类而不同,两模型均能很好地评价和预测作物对土壤重金属镉的吸收.与弗兰德利希模型相比较,所建数学模型能更精确地评价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锌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