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木结构销式连接是应用最广泛的木结构节点连接形式,而木材销槽承压强度是确定木结构销式连接承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这是木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木材销槽承压强度的试验、理论公式及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建议和看法,这对我国木材销槽承压强度的进一步研究及改进木结构销式连接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时木材材料强度取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建筑木结构由于木材自身的缺陷以及自然与人为的破坏,都急待修缮加固.木材材料强度的大小是制定修缮加固方案、确定更换构件与否的基础,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考虑到古建筑木材材料性能退化,分析了古旧木材历经年限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和横向裂纹对木材抗弯强度的影响,提出了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时木材材料强度的取值方法,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木材干燥是木材精深加工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在序,也是能耗较大的一道工序。干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序加工质量和木制品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强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热处理方式、热处理工艺参数及影响强度机制等方面综述高温热处理对木材力学强度的影响。综合认为,不同热处理方式对木材强度影响程度不同。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抗弯强度和顺纹抗压强度等部分木材强度逐渐下降;但当处理温度较低时,抗弯弹性模量和表面硬度有所增加,随温度升高,其强度值将下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木材半纤维素、木素和纤维素定性变化规律是相同的。热处理过程与木材初始状态(含水率和干燥方式),以及热处理参数(温度和时间)交互作用对木材强度影响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蔡纪华 《科技信息》2007,(34):320-320,289
木材是一种天然的、可持续的、人类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其应用场合在许多方面胜过铝材、钢材、混凝土与塑料,因为获取木材及木制品的整体加工利用对环境影响最小。本文就桉树人工林木材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采伐时产生端部开裂、制材加工困难、易产生劈裂、干燥时容易发生皱缩和开裂、机械加工困难、胶合和涂饰困难等生产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木材加工与人造板工艺学科主要研究木材加工与人造板生产的新工艺、新技术,以期高效合理利用木材。主要研究方向为:人造板、木材干燥、制材、木制品工艺、家具及室内设计和木材加工自动化。 本学科自1987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以来,共完成并通过部省级鉴定的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7.
木材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强度会逐渐降低,在工程设计中需考虑该效应的影响来确定木材强度设计值。为探究荷载持续作用对木材强度的影响,基于现行木结构设计标准规定的木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及荷载的概率统计模型,采用JC法和Foschi-Yao累积损伤模型,针对我国恒荷载、楼面活荷载以及南京、哈尔滨、北京、上海和金华的雪荷载条件,对不同荷载工况、活荷载与恒荷载比率ρ及木材强度变异系数等对木结构荷载持续作用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荷载持续时间影响系数。结果显示,当荷载比率较小时,荷载持续时间影响系数K_(DOL)随ρ的增大而增大;荷载比率较大时,K_(DOL)不随ρ值变化;且材料强度变异系数对K_(DOL)的影响随着荷载比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木材含水率是木材干燥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指标。针对木材干燥过程具有强耦合、大滞后、非线性的特点以及木材含水率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软测量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对非线性系统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学习,建立被控对象的软测量模型,同时通过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对LS-SVM的惩罚因子和核函数参数进行滚动优化,提高软测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将木材干燥窑内的温度、湿度以及木材含水率作为样本数据,通过PSO优化的LS-SVM方法建立木材含水率的软测量模型,进而利用该模型实现对目标检测点木材含水率的软测量。仿真结果表明,PSO-LSSVM软测量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满足木材干燥控制系统的实际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我国陆续从智利等国家进口了辐射松木材。为提高木制品质量,缩短干燥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我们采用常压过热蒸汽作为干燥介质,对辐射松木材进行干燥处理,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果。本文是生产性试验的初步小结。 一、试材 1.试材来源于智利。被干试材已开锯成1440×93×50mm(长×宽×高)。试材初含水率在100%以上。 2.试验前用五块试件作代表,对试材的公定容积重作了测定,平均容重为0.417g/cm~3。 3.试验前采用南京林产工业学院提出的方式,对试材的干缩系数进行了测定与分析,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木材干燥窑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现有的木材干燥窑进行优化,实现了多台风机同步回转.设计了风机移动装置,解决了同一干燥窑一次只能干燥一种木材的问题,提高了木材干燥窑干燥不同材种、不同厚度与规格木材的灵活性和效率.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ent模拟计算了优化后干燥窑内的气流流动状况.模拟结果表明,风机移动装置可以实现同时干燥多种木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干燥过程中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木材干缩元件、弹簧和阻尼器构建马尾松板材干燥应变模型,并采用改进的切片方法来分析干燥过程中木材的自由干缩、瞬时弹性应变、黏弹性应变和机械吸附应变的变化规律。在模型中引入与木材含水率密切相关的干缩元件,解释各层的干缩差异是产生干燥应力的源动力。结果表明,黏弹性应变和弹性应变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机械吸附应变由应力和含水率变化共同作用产生,木材干燥结束后产生的机械吸附应变是干燥各时期机械吸附应变的叠加;机械吸附应变的大部分在干燥前期产生。表层干缩差异达到最大的时间可以作为判断干燥基准变更的时间,当表层干缩差异达最大值以后可以加快干燥速馊。  相似文献   

12.
 采用真空加压浸注法将三聚氰胺甲醛(MF)溶胶填充于木材内部,并经超临界干燥可得MF 气凝胶-木材复合材。扫描电镜(SEM)显示,MF 气凝胶在木材内部呈三维网络结构,X 射线衍射仪(XRD)分析结果表明,MF 气凝胶的填充也对木材的结晶特性并无破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明,MF 气凝胶和木材之间可通过化学实现有机结合,制备的复合材热稳定性有较大提高。对MF 气凝胶/木材复合材的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传热学理论分析炉气加热管传热过程,并结合设计实例进行传热系数和炉气加热管散热面积计算。  相似文献   

14.
木醋液制作避鼠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醋液是经废弃木制品烧炭过程中,从排放的烟气中提取的液体,具有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广,污染影响低等特点.试验通过木醋液作驱避剂原理,应用木醋液制作避鼠药.研究表明,木醋液对小鼠确有驱避效应;不同配比的避鼠药中,利用90 g木醋液、160 g粘土、40 g锯末、8 g草酸已酯、10 mL石腊油、60 g蒸馏水所制作的避鼠药相对于60 g木醋液、80 g粘土、20 g锯末、2 g草酸已酯、10 mL石腊油、30 g蒸馏水和45 g木醋液、120 g粘土、4 g草酸已酯、10 mL石腊油所制作的避鼠药药品质量更高、药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正>对马尾松(针叶材)、水曲柳(环孔材)、胡桃楸(半散孔材)和色木(散孔材)四个树种的正常材弦切小试件(顺纹高7毫米,弦向40毫米,径向40毫米)分别以100、80、60和40℃四个温度水平干燥,并作初状态为水饱和与半干材的比较(水曲柳为生材状态),干燥前经汽蒸1小时同不汽蒸的比较,干燥后再原温吸湿和拟霉天气候吸湿的比较。获知了温度、汽蒸处理,含水率和树种对尺寸变异性影响的规律性,并发现木材尺寸正一反向变化时具有滞后现象。文章还讨论了“干裂势”定义对于窑干工艺的适应性,并根据试验结果讨论关于纤维饱和点和干燥过程中的应力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阐述了分析干燥应力的热弹性理论,推导了本构方程和平面干燥应力问题的有限元计算公式,并计算和测定了水曲柳板的干燥应力。其结果表明:弹性解答适用于分析干燥初期的应力状态;应力最大值在中央剖面的上下边界处,木材的干缩过程存在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木材干燥工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木材干燥工业的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分析了中国木材干燥工业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讨论了新世纪木材干燥工业发展的趋势及木材干燥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对硬阔叶树材的真空干燥进行了初步探讨,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能有效防止试材开裂的表面冷却法,并对真空缩短干燥时间和表面冷却防止试材开裂的机理作了重点论述。本文根据理论阐述和实验结果认为,采用表面冷却的间歇真空干燥法(冷却间歇真空干燥法),既能大幅度缩短干燥周期,又能有效地防止试材的干燥开裂,是解决硬阔叶树材干燥问题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木质纤维素水解技术,利用超声波结合稀酸球磨系统的方法降解桦木木屑.在pH=5的柠檬酸中处理36小时后,桦木木屑的还原性糖产率为130mg/g wood,主要的单糖组分为木糖、葡萄糖和甘露糖.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紫外扫描仪对于球磨前后木屑的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变化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稀酸球磨系统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较好地水解木屑的木质纤维素.其中木质纤维素的结晶度明显降低,产生更多的不定形态纤维素,并且木质素部分被破坏,说明超声波预处理过程提高了纤维对化学试剂的可及性,促进木屑的糖化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