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固氮鱼腥藻_Anabaena_azotica_Ley_HB686_氢酶的催化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固氮鱼腥藻氢酶具有催化分子氢双向可逆反应的能力,其吸氢反应的最佳电子受体为MB、放氢反应的最佳电子供体为MV,吸氢活性与放氢活性的比率为18.6,此氢酶催化吸氢反应的最适pH值为7.4,放氢为pH6.0.在23~50℃氢酶的催化活性基本稳定.高离子强度、NaCl使氢酶活性降低,CO和C2H2对氢酶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固氮鱼腥藻HB686(Anabaena azotica HB686)的固氮和放氢被氨抑制与蛋氨酸砜亚胺(MSX)解除氨抑制的作用呈平行关系.谷氨酰胺能抑制固氮和放氢,而对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吸氢酶却有激活作用.固氮血腥藻在Mg~(2+)介质中的乙炔还原活性和放氢量皆比在Mn~(2+)介质中的高,而GS的活性则相反.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对固氮、放氢和GS活性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花生根瘤菌x_(-1)菌株在自生条件下和合适的培养基中,可诱导固氮酶及氢酶的活性,固氮酶反应产生的H_2(内源H_2)能直接诱导氢酶,氢酶活性表达的时间进程是在固氮反应之后,在外源H_2的存在下,固氮酶和氢酶则可同时表达,不同有机碳化合物对固氮酶与氢酶的影响不同,丙酮酸明显提高固氮活性,但对氨酶没有促进作用,蔗糖对固氮活性没有促进作用但对吸氢表现促进作用,分子H_2明显提高固氮活性,2.4-二硝基苯酚抑制需H_2的固氮活性,在外源H_2存在下其抑制作用更明显,铵抑制固氮酶的形成、固氮酶受铵抑制时氢酶也相应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4.
丁酸梭菌A69具有明显的吸氢氢酶和放氢氢酶活力,它们是丁酸梭菌产氢的主要因素。本文从温度、pH、氧三方面对两种氢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在厌氧情况下,30℃,pH7.0左右两种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5.
用气相色谱法和亚甲蓝去色反应检测29个花生根瘤菌菌株的吸氢性能,只有5个菌株能吸氢·吸氢活力最高为689n mol H_2/mg prot.h.选试的四种培养基中以吸氢培养基对根瘤菌株吸氢活力效果最好,在该培养基中菌株不表现固氮酶活力.在不固氮情况下,外源氢是诱导吸氢活力的必需条件.培养基中的碳源浓度对菌株吸氢活力有明显的影响,高浓度的碳源抑制吸氢.一氧化碳和乙炔对菌株L8 3吸氢的抑制程度比菌株35_1小得多.  相似文献   

6.
根瘤菌在共生固氮过程中因放H2所消耗的能量约占固所氮总能量的40%-6%。吸氢酶则能回收和利用固氮过程所放的H2,养活能量损失,从而提高共生固氮效率。在厌氧条件下,加入防止酶蛋白聚合的试剂,利用DEAE-纤维素和Sephacry S-200柱层析,从自养性大豆根瘤菌和花生根瘤菌类菌体中分离并提纯膜结合态氢酶。纯化的两种氢酶表现相近的分子特征:均含有大(60kD,65kD)、小(30kD,35kD)两个亚基,均为NiFe-氢酶,并且有较高的吸H2活性。大豆根瘤菌氢酶的纯酶组分不含Cyt b599。花生根瘤菌L8-3菌株能进行化能自养生长,诱导出高吸H2活性。根瘤菌的吸H2能明显提高固氮活性。从具有高吸H2活性的花生根瘤菌中分离并克隆吸氢基因,采用PCR和探针杂交技术,获得含有吸氢基因的质粒pZ-55。利用多种限制性内切酶构建了质粒pZ-55的物理图谱。通过三亲本杂交,将含吸氢基因的重组质粒转移到不吸H2的花生和毛豆根瘤菌中,所获得的结合株在自生和共生条件下均表达吸H2活性。以结合株接种大田花生,获得的共生根瘤的吸H2活性比接种受体株提高4倍,花生叶片和种子的含N量、产量分别提高1.7%、8.9%和9.6%。  相似文献   

7.
培养产朊假丝酵母菌收获菌体,经裂解酶处理细胞壁,离心后得到上清粒酶液,粗酶波经DEAE-纤维素层析、Sepharose4B凝胶过滤纯化。对33kD蛋白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反应最适pH为5.5,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较差,50℃温度下放置1h活力下降50%。主要水解β-1,3-倍苦键,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是一种典型的葡聚糖内切酶(对pNPG无作用)。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发菜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温度对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Bornet Flah)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叶绿素α含量和电解质外渗率的影响.发菜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35℃.风干状态的发菜经各种温度(-15~45℃)处理后,对生理活性不产生显著影响,115℃致死.吸胀后的发菜其生理活性较易受温度的影响:用低温(-15℃)处理吸胀后的发菜,再在25℃下测定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固氮酶活性,比未做处理者分别提高43%、26%和34%,高温(35℃以上)处理则导致生理活性的下降和细胞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培养产朊假丝酵母菌收获菌体,经裂解酶处理细胞壁,离心后得到上清粗酶液,粗酶液经DEAE-纤维素层析,Seplarose 4B凝胶过滤纯化,对33kD蛋白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反应最适pH为5.5,反应的最适 度为45度,热稳定性较差,50度温度下放置1h活力下降50%,主要水解β-糖苷键,具有较强的专一性,是一种典型的葡聚糖内切酶(对pNPG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细胞转化法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报道普通变形杆菌细胞转化法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探讨菌体培养和转化反应条件等因素对菌体延胡索酸活性的影响、菌体酶的热性和PH稳定性。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酶的稳定性条件分别为:菌体培养时间72h,转化反应温35℃,底物转化液PH7.0,转化反应时间3h;温度≤35℃,pH6.0-7.8,菌体经过10批次转化反应后,其延胡索酸酶活性仍很稳定,酶活保存率达87.0%。  相似文献   

11.
在牛粪堆肥中富集得到能够较高降解纤维素的菌系JYB,液体摇瓶培养产生的碱性酶活达到0.62u/mL,菌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8.5.摇瓶产酶实验表明,JYB产生的纤维素酶对碱性环境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在温度为45℃,pH值为9.0的条件下酶活性最高,该碱性酶在纺织品的洗涤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研究报道了野生型高度耐盐节杆菌Arthrobacter pascens DMDC12)经柠康酸体系培养后,导致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大量表达.该菌的无细胞粗酶液SDS—PAGE表明,随着培养过程中碳源柠康酸的利用,亚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000处的蛋白产生了显著诱导.经N-末端测序表明该蛋白为SOD,无细胞粗酶液酶活可达787U/g湿菌体.4种不同培养体系对该菌SOD活性影响表明,常规的葡萄糖、酵母膏或柠檬酸作为碳源或能源时,菌体的SOD处于较低水平,发酵液pH呈碱性可对该菌SOD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柠康酸培养体系中,无细胞粗酶液SOD的比活为常规培养基培养后的2.3—4.3倍,表明除pH外尚存在其他因素比如某种中间代谢物对菌体产生的胁迫压力显著促进了SOD的表达.本研究首次报道微生物生长环境胁迫作用对菌体SOD活力的影响,相关结论对利用微生物生存胁迫手段促进菌体大量产生SOD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特征以及乙酸盐和底物诱导对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时,延长菌体培养时间,菌体部分自溶时酶的转化率最高;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乙酸钠可使底物转化率提高7.7%,0.001g/L的底物dU诱导可使酶活力提高11.0%;流加底物dU对酶反应转化率无显著影响,表明该酶促反应为非2'-脱氧尿苷底物抑制型;反应过程存在扩散控制,酶反应的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产核苷磷酸化酶大肠杆菌的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特征以及乙酸盐和底物诱导对核苷磷酸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时,延长菌体培养时间,菌体部分自溶时酶的转化率最高;发酵培养基中加入10g/L乙酸钠可使底物转化率提高7.7%,0.001g/L的底物dU诱导可使酶活力提高11.0%;流加底物dU对酶反应转化率无显著影响,表明该酶促反应为非2′-脱氧尿苷底物抑制型;反应过程存在扩散控制,酶反应的最佳摇床转速为160r/min。  相似文献   

15.
以六种氨基酸及硝酸铵为氮源培养胞壁结合型生物破乳剂产生菌Alcaligenes sp.S-XJ-1,进而分析菌体对谷氨酸和硝酸铵的利用过程,并建立菌体的生长及氮源利用模型.结果表明:氮源种类和投量是影响菌体产量和性能的重要因素;菌体对氮源的利用顺序依次为有机氮、氨态氮、硝态氮;谷氨酸为氮源时对生物破乳菌产量的促进效果最佳,相比于硝酸铵为氮源时,菌体最大比增长速率和产率系数更高,用于菌体代谢供能的氮源消耗量更低.  相似文献   

16.
白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oreus)CT—86几丁质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磷酸膨胀几丁质双层平板,从土壤中篩选到48株分解几丁质的链霉菌。经紫外线诱变后,得到一株能强烈分解磷酸膨胀几丁质的突变株CT—86。在1~1.5%的磷酸膨胀几丁质、1%豆饼粉的营养盐培养基中,30℃培养8~10天,酶活达到0.4mg N—乙酰葡萄胺/h。在几丁质浓废为0.5~1%范围内,单位酶活随几丁质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以葡萄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为碳源时,在上述培养条件下,无酶活捡出。磷酸膨胀几丁质为底物,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是48℃,最适pH为6.5;酶液在60℃保温2小时后,酶活力丧失70%左右。  相似文献   

17.
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化能自养菌,它具有独特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生物脱氮机理.对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实验室扩大培养,对其主要代谢酶联氨氧化酶性质进行研究,对联氨氧化酶进行初步纯化,并探究醌类化合物对联氨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最终得出联氨氧化酶活性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5.酶纯化结果表明超滤相对分子质量在50~100 kDa.投加辅酶Q对提高酶活性效果最好,2-羟基-1,4-萘醌对酶活性提高效果稍差,蒽醌-2-磺酸钠盐对酶活性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温度对重组大肠杆菌生长及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BL21(DE3)发酵生产rhCu/Zn-SOD的诱导温度进行了优化,考察了37℃和30℃下重组菌的生长规律及产物表达。在5L自控发酵罐中的发酵结果表明:较低温度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较低,菌体活性与质粒稳定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外源蛋白稳定性与可溶性也有一定的提高;30℃诱导时rhCu/Zn-SOD的酶活性最高,每毫升发酵液的酶活力为4757U,约为37℃诱导时的2.7倍。  相似文献   

19.
产苯丙氨酸解氨酶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苯丙氨酸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之一。酶法转化是目前生产L-苯丙氨酸的主要方法。为了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的产量,对可高效表达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JM105进行培养,对发酵过程中pH值对工程菌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培养条件下,控制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可显著提高菌体产量,当控制pH值为7.0左右时,菌体量比对照高87%。在初始pH值为7.5的情况下,培养10h后将培养液pH值分别调整为5.5、6.0、6.5、7.0、7.5和8.0,则以pH值为7.5时的菌体量最高。10L发酵罐中控制发酵液pH值为7.5,菌体密度可达A600=20mol/L(DCW=11g/L),比不控制pH值高出33%。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该工程菌的高密度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pH 5.0的酸性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A4,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7.79%,玉米芯9.10%,NH4NO3 0.51%,MnSO4 1.60%,水50%,接种量2.0%,最适发酵温度28~32 ℃,发酵培养48~52 h,木聚糖酶活力最高达到750 U/g(碳源).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4.8,比野生黑曲霉的pH值低.通过生长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的鉴定该菌株为黄曲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