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嵌入式应用系统面临实现实时多任务时,多MCU构建的电路系统具有技术难度低、开发周期短等特点。文章介绍了串行总线传输、并行数据传送、数据共享等多MCU系统的构架方法。并举例说明在设计多MCU系统时应根据系统的实际要求,合理选取构架方法,完成MCU之间的协调,实现系统功能,满足实时性和并行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用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解决受控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该文引进控制激励单元传递矩阵和控制反馈单元传递矩阵,建立了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解决延迟受控多体系统和无延迟受控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使得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应用于复控多体系统动力学领域。实例计算延迟和无延迟受控多体系统的稳态运动和瞬态运动。计算表明: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与通常方法所得系统运动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霍明 《广东科技》2012,21(15):198-200
排队论(或称作随机服务理论)是解决“离散事件系统”中所谓“拥挤”或“阻塞’现象的主要方法。随着人们对银行、医院等随机服务系统排队现象的日益关注,如何有效解决顾客等待、系统服务效率等问题再次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以肯德基快餐店为例,针对排队系统复杂的随机过程和数学建模的局限,应用面向对象的仿真软件ProModel,对一个并联多服务台排队系统进行了仿真建模,直观地验证了单队多服务台系统和多队多服务台系统的系统性能问题。  相似文献   

4.
多机器人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东 《应用科技》2004,31(7):37-39
由于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机器人也从单一机器人系统应用到多机器人系统应用.阐述了多机器人系统的特点以及设计多机器人系统需考虑的基本问题,着重讨论了多机器人的特点、所能完成的任务、社会特征、个体应具备的能力、通讯问题及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据融合技术在多滚轮法大轴径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克服单一传感器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全面而准确地描述被测对象,充分利用多传感器之间的协调和互补优势,采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设计了多滚轮法大轴径测量系统。该系统利用电位移传感器、光栅测角、光电测转数、压力测量等系统以及温度传感器、多路温度巡测仪,对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测试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极大地提高了测量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可得到高精确度的大轴径测量尺寸。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广东核电通信专网新一代综合计费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与实现.该方案采用了基于Intranet的多层混合网络体系结构,以“核心应用平台+功能子模块=系统软件”的方式组建整个软件系统.计费系统以数据库为中心,以设备多层冗余和C/S体系构建安全、稳定的计费主网络,而以3层体系结构B/S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访问服务.该计费系统作为一个全新的系统实现了远程多点计费、多业务计费、综合管理、用户多媒体访问等多项功能,并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李永顺 《科技信息》2010,(33):I0132-I0132,I0150
多技术间的协同和集成涵盖了多学科领域的过程、运动以及相应的硬件和软件,决定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高度复杂性。与传统的机械系统不同.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一个高阶系统,耦合在一起的多维参数对应(控制)多种物理功能;它是一个多回路的反馈系统,一个非线性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系统的所有行为应当受到系统控制器的管理和监控。不过,如何确保必需的系统要素受到控制,以便使控制系统能够监管复杂的系统运行仍然是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流和移动Agent的多Web应用系统的集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特定的任务,针对多Web应用系统的控制逻辑、信息传输和集成问题,依据工作流机制和移动Agent哲理,为多Web应用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和框架。利用工作流的控制流机制,实现了多Web应用系统的控制逻辑,而多Web应用系统间的信息传输和集成则利用工作流的信息流机制,并采用移动Agent技术加以实现。最后通过原型系统对其进行了例证,结果表明,采用移动Agent技术可以方便快速地实现多Web应用系统间的集成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多系统安装引导工具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不同操作系统间的互扰问题,提出了多系统安装的新思路,通过不同操作系统拥有各自独立的C盘,解决了多系统安装中的互扰问题,真正实现了单机多系统的相互独立,对微机多系统安装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多项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在线式AIX系统性能监控系统.该系统以浏览器的方式提供AIX系统的实时运行情况,用户可以通过图形方式直观地获取小型机的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文件系统利用率等多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宋宗云 《山西科技》2009,(6):107-108
文章通过对目前系统时钟的几种设计方案的比较,认为有锁相环(PLL)的专用时钟系统芯片,能产生多类时钟标准、多种时钟频率和多路时钟驱动,且具有稳定的性能,成为高性能时钟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制造企业物资系统跨地域、跨企业、跨平台的要求,探讨了多层分布系统的解决方案。分析了多层分布系统的主要特点,研究了多层分布式制造企业物资系统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其具体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一代智能采油井的测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智能采油井的测控系统原理和设计方法。这种测控系统由4部分组成;检测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信号传输系统,它可以对油,气井生产情况进行自动测量,控制、判断分析,调整和管理,并能对多层段、多分支油气井进行分层地面遥控及遥测开采,适用于水平井,大位移井,多底分支井及远距离井控和海上开采平台。  相似文献   

14.
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常见于关键性系统,其可靠性要求较高而其可靠度计算又相对困难.为实现该类系统可靠度的精准预测,研究了部件劣化符合马尔科夫过程的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首先,基于工作效率与需求的关系对该类系统可靠度进行了界定.其次,依据条件概率理论,建立了多阶段任务系统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公式.基于此,根据部件劣化的马尔科夫性及部件状态的跨阶段依赖性,推导了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并提出一种快速穷举部件状态组合的方法用于提高该计算方法的计算效率.最后,通过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比,验证了推导的可靠度理论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与计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刚弹耦合多体系统物理参数的一种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个简单的刚弹耦合多体动力学系统为例,提出了一种利用系统模态参数识别系统物理参数的新方法。利用多体系统增广特征矢量的正交性条件,可建立以系统物理参数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给出了通过系统模态参数识别物理参数的计算步骤。算例与计算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刚弹耦合多体系统的物理参数,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量小、所需参数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多Agent系统开发方法AMT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软件体系结构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可有效地提高软件的质量;多Agent系统是解决传统智能系统脆弱性的有效方法。据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软件体系结构的多Agent系统开发方法AMT,其核心是在开发过程中建立、精化和改进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模型以有效地保证多Agent系统的开发效率和质量。采用AMT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动态环境下物资运输调配系统MADTS。  相似文献   

17.
以江西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新厂为例,概要介绍了该厂房净化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空气净化处理、防排烟及通风、冷、热源等。根据医药工业厂房洁净室的负荷特点,对于多个洁净室共用一套空调系统的情况,提出了一个机器露点下确定多房间送凤量的设计方法。实践证明,在医药工业厂房的空调系统中,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确定多个房间的送风量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Intemet Web技术,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突破了企业间的供应链边界和企业间的组织边界,实现了对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快速响应。保障CRM系统稳定运行、功能可靠、性能稳定等问题成为系统开发者和测试者一致的任务。由于Web应用软件存在界面多、实现方法多、不可控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对该软件的测试与传统的应用软件的测试重点有所不同。与此同时,系统测试与系统优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该文结合Web应用特点,对该系统的功能、性能、可用性、兼容性和安全性5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多语言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本文结合当前多语言服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使用UML用例图、组件图及类图三种方法来构建系统模型,把系统的组成分成若干个模块,并给出了系统的框架图、应用拓扑图及总体用例图,对信息辅助翻译、数据交换平台、信息加工协作平台三个子系统及综合信息资源库进行了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多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于解决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通过该方法和其它方法的数值算例结果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通常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相比,该方法涉及矩阵阶次低,无需总体系统动力学方程。该方法为解决一般刚柔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