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芳 《河南科学》2014,(10):2113-2116
选取渭河宝鸡市区段5个监测点进行实地采点取样,对CODCr,CODMn,NH3-N,TP 4个水质监测指标做实验分析,利用"中心化"和"均值化"的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水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主要断面总体水质良好,局部监测点水质存在污染.针对河流的水生态现状,提出改善和恢复水环境,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自然风貌的河流污水截排、底泥清淤、垃圾管理、生态河堤再造等主要措施,从而为宝鸡市渭河治理与保护及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渭河中下游流域洪水进行数值模拟,建立洪水灾害评价体系。方法以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和相关软件。结果以渭河下游石堤河一罗纹河段为例,模拟出该地区的三维洪水演进和洪水危害区域,并结合水文水情资料,得到洪水预警预报及断面淤积信息。结论渭河中下游流域评估体系具有可行性,可为洪水的预警预报提供可视化研究平台,并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及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广泛参考已有生态流势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借鉴了水文改变程度指标(IHA)和台湾生态水文指标系统(TEIS),结合渭河当地水生态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渭河生态流势指标体系(FRISW).在此基础上,采用变化范围法(RVA)分析了渭河关中段林家村、魏家堡、咸阳、临潼和华县5站生态流势的改变程度.FRISW共分为4组指标,分别反映了河道流量的变化率、极端流量数值、频率及持续时间、时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组指标所反映的渭河改变程度有所差异,其中林家村和临潼站的生态流势在1986年后受人类活动影响高度改变,表明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中应重视上游林家村站和下游临潼站的径流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以宝鸡市为例,将城市休闲保健游园环境中空气负离子(NAI)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浓度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比较,遴选最佳城市休闲保健游园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近距离的休闲保健游园场所.方法 用KEC-900正负离子测试仪测定中华石鼓园(Shigu Park)、宝鸡市植物园(BotanicGarden)、周礼文化主题公园(Chou Li Cultural Theme Park)、渭河生态公园(Weihe Ecol.Park)、杨家山农业观光园(Agricultural Sightseeing Garden)、渭河公园(Weihe Park)的NAI浓度,与室内(Rooms) NAI浓度进行比较,遴选出宝鸡市区有益于人体保健的休闲游园最佳环境.结果 观测结果显示,中华石鼓园NAI浓度最高,平均为1 515个/cm3(n=385);其次是宝鸡植物园,平均浓度为1 071个/cm3(n=136);周礼文化主题公园和渭河生态公园NAI平均浓度分别为884个/cm3(n=149)和825个/cm3(n=156);杨家山农业观光园NAI平均浓度为544个/cm3(n=157),渭河公园的NAI浓度平均为495个/cm3(n=168),分别是室内NAI浓度(366个/cm3,n=130)的1.35~4.14倍,而且上述6处游园环境和室内环境NAI浓度,在P=0.005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城市公园环境是市民最好的休闲保健活动场所,中华石鼓园和宝鸡植物园,相对其他游园环境NAI浓度更高(>1 010个/cm3),相当有利于健康,不失为宝鸡市区休闲保健的最佳游园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种水文学方法估算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林家村和华县两个水文站1961-1980年径流资料,采用Tennant法、Texas法等6种水文学方法分析估算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量,结合渭河径流年内分布特点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其结果表明,Tennant法表现最优,Texas法表现其次.在此基础上将生态基流量与不同水平年的河道实际流量进行对比,评估分析河道生态基流的保证程度,结果显示近年来渭河关中段生态基流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渭河干流大规模的引水工程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功能的实现,基于生态基流的生态调度、灌溉节水等措施亟需尽快实施.  相似文献   

6.
以受山洪灾害影响突出的云南文山城区为研究区,从承灾体属性特征和社会承灾能力二个方面探讨了城市山洪灾害易损性分析的方法;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为数据源完成城市土地覆盖类型解译,在此基础上应用GIS定量分析城市山洪灾害易损性.对承灾体属性特征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文山城区50年一遇山洪淹没范围内的承灾体中城市房屋建筑的易损性最大.对易损性要素中的社会承灾能力分析认为,由于文山城区段防洪河道行洪能力低,蓄滞洪能力弱,山洪灾害的易损性仍然较高,山洪对文山城威胁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7.
首次提出了“渭河河道及滩地自然区”是宝鸡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中关于盆地半湿润区的一个独立自然区;分析了渭河宝鸡境内,林家村至扶风牛蹄河段,90km长河道及滩地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环境变化状况,并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涨落-耗散定理分析了其发展态势,指出渭河河道及潍地区自然区已成为关中盆地半湿润区的一个脆弱生境,初步探讨了这一脆弱生境及其演化对宝鸡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致灾的可能性及其机制,提出了对该自  相似文献   

8.
依据汉江上游安康段古洪水研究成果,获得实测洪水、历史洪水和古洪水序列下4种重现期的洪峰数据,应用GIS技术、HEC-RAS水文模型,从洪水灾害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对安康段不同重现期情景下洪水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分布在研究河段干流上游南岸的安康盆地,支流黄洋河两岸为较高风险区,研究河段干流中下游两岸为较低和低风险区;随着重现期增加,高风险区范围不断扩大,低风险区范围逐渐缩小;整体呈研究河段上游南部遇水成灾,北部和中下游地区相对安全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
城市河道生态驳岸多样性形式与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结合城市发展现状对环境的要求,提出城市河段生态治理的意义;结合城市河道的生态问题,对河道多样性生态驳岸形式的基本概念、其基本构造形式、工程适应性、技术应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技术探讨;结合组成结构,提出了生态构成典型驳岸的特点和生态功能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对渭河源头生态保护与建设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渭河源头区域概况;渭河源头区存在的问题;影响渭河源头区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对渭河源头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对源头区的污染防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