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易发生机械降解,化学解降,热降解反应,造成分子量下降,由于分子量高达两千万,只要大分子链上有几个交联点,就会形成水凝胶造成溶解性急剧下降,选择的条件就是尽量避免以上两个副反应的发生,形成超高分子量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逆交联聚乙烯(XLPE)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旧料。通过不可逆化学键形成的XLPE交联结构很难被破坏,导致其加热难熔融、难以循环加工,因此XLPE废旧料回收困难,再生利用率低,并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可逆交联技术通过在高分子中引入动态化学键形成分子链交联结构,使其在特定物理场下可以解除交联结构,从而具备可回收性和再加工性。本文综述了XLPE的传统回收方法和可逆交联高分子的研究进展,总结了XLPE回收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重点介绍了解离型反应和缔合交换型反应在制备动态交联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奥氏粘度计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柠檬酸铝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主要呈现3种形式的变化规律,对应形成3种形式的交联体系。低聚合物浓度(低于100mg/L)的交联体系,发生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的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溶液,是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高聚合物浓度(高于或等于1000mg/L)交联体系发生网状交联反应,生成网络结构整体凝胶;弱凝胶体系(100~700mg/L)是上述两种体系的过渡状态,可同时发生交联聚合物线团反应和局部网状交联反应。对于一定聚合物浓度范围的交联体系,当反应过程中生成浓度较大、但仍有一定独立性的交联聚合物线团时,该体系出现明显的剪切稠化现象。考察了该交联体系出现剪切稠化现象的程度和浓度范围,并利用粒子簇理论对剪切稠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剪切稠化现象初步验证了不同聚合物浓度交联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利用奥氏粘度计研究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柠檬酸铝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与柠檬酸铝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主要呈现 3种形式的变化规律 ,对应形成3种形式的交联体系。低聚合物浓度 (低于 10 0mg/L)的交联体系 ,发生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的反应 ,形成交联聚合物溶液 ,是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 ;高聚合物浓度 (高于或等于 10 0 0mg/L)交联体系发生网状交联反应 ,生成网络结构整体凝胶 ;弱凝胶体系 (10 0~ 70 0mg/L)是上述两种体系的过渡状态 ,可同时发生交联聚合物线团反应和局部网状交联反应。对于一定聚合物浓度范围的交联体系 ,当反应过程中生成浓度较大、但仍有一定独立性的交联聚合物线团时 ,该体系出现明显的剪切稠化现象。考察了该交联体系出现剪切稠化现象的程度和浓度范围 ,并利用粒子簇理论对剪切稠化现象进行了初步探讨。交联体系在反应过程中的剪切稠化现象初步验证了不同聚合物浓度交联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5.
进行了可控的交联聚合,对不同时间形成的分子拍摄的透射电镜照片显示了可溶解的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中有三个明显的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预聚物分子反应形成比较小的线团,在照片上显示为一个黑点,称为点分子.第二个阶段是点分子通过表面官能团反应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第三阶段是前交联大分子反应形成可溶性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6.
考察聚磷酸酯(PAE)对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共聚物(AMDAC)冻胶失水规律的影响,研究PAE对冻胶微观形貌、AMDAC流体力学直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黏度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技术分析PAE抑制冻胶失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AE可有效抑制冻胶失水;基于PAE与AMDAC的水解反应,PAE与AMDAC之间发生交联反应生成C—O—P化学键,该交联反应使得AMDAC分子的流体力学直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溶液黏度增大,冻胶持水能力获得提高;PAE与AMDAC的交联反应使冻胶由单基团交联(酚醛与胺基交联)变为双基团交联,冻胶初始网格密度增大,冻胶中的水更加牢固地固定在网格中;PAE与AMDAC的交联反应生成了热稳定性优异的高分子氨基磷酸酯,交联后的AMDAC热稳定性获得极大提高,分子链不易发生断裂,从而改善了高温条件下冻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纤维用PET的燃烧及阻燃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纤维用PET及添加不同阻燃剂的PET样品燃烧的气相、固相产物的红外光谱和CONE实验分析,探讨了PET的燃烧和阻燃机理。认为PET燃烧时,在生成气相产物的同时,还会发生交联反应形成环烯结构。溴化磷酸酯阻燃剂具有磷、溴协同效应,可在气相到固相全过程内起阻燃作用;而芳香族溴化物主要是气相阻燃机理;聚合型溴化聚芳烃,由于聚合物链可能参与PET降解过程的交联反应,所以也是气相、固相均有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热失重、氧化诱导期、流变分析和热重-红外联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氧化镧对LLDPE热氧分解行为的影响。在添加氧化镧后,LLDPE的5%和50%失重温度可大幅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氧化镧的存在并不能阻止LLDPE在热氧分解时的氧化反应和交联反应。在LLDPE的初始分解阶段,氧化镧的存在不改变分解所形成的产物,但氧化镧对LLDPE高温阶段的断链反应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由于氧化镧通过与氧的配位作用而减缓了氧分子在LLDPE热氧化形成的交联结构中的扩散速度,从而阻碍了交联链的热氧分解反应和断裂。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 ,计算了非线性Af-Bg 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凝胶网络中的弹性有效链和悬吊链的链数及相应的链节数 ,进而计算了弹性有效链的数量和质量分数、有效交联点数和弹性模量等网络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对氢键溶液的模型体系进行研究,给出了Aa-Bb-Cc型氢键溶液体系在凝胶点后的溶胶分子数、悬吊链节数、弹性有效链节数、有效交联点数和弹性有效链数等各结构参数的计算方案,并对A2-B3-C2型氢键溶液体系进行了相应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溶胶中的链节数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网络中弹性有效链数、弹性有效链节数和有效交联点数都是随着反应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悬吊链节数是先随反应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然后随反应程度的增加减小,表明网络结构在逐渐趋于紧致.进一步分析可得知给体的活性对凝胶点后的氢键体系的网络结构有一定影响,这为控制氢键网络的结构提供了可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高分子反应统计理论,计算了非线性Af-Bg型自由基交替共聚反应凝胶网络中的弹性有效链和悬吊链的链数及相应的链节数,进而计算了弹性有效链的数量和质量分数、有效交联点数和弹性模量等网络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不饱和聚酯的起始聚合度、交联度与溶胶分数之间的一般关联式。并指出不饱和聚酯与乙烯基类单体通过链交联反应进行共聚生成不溶性网络。阐明了不饱和聚酯共聚交联与无规交联的基本区别是在于凝胶点的交联度和交联指数,q_C和r_C均为零。  相似文献   

13.
交联壳聚糖的合成及其对Cu2+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化学改性后的壳聚糖既具有较高的吸附效率,又能在较广泛的pH值范围内使用,将壳聚糖与硫氰酸铵(NH4CNS)、一氯乙酸(CH2ClCOOH)进行接枝反应,引入硫脲基和羧基两个配位中心,再与戊二醛交联生成具有网状结构的交联壳聚糖,红外光谱图表明发生了预期的接枝和交联反应.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接枝奈件和交联奈件,并用合成的交联壳聚糖吸附Cu^2 .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与硫氰酸氨、一氯乙酸的摩尔比为1:1.2:1.2、50C、反应2h条件下进行接枝反应的产物,在理论交联度为30%、反应体系pH=8、反应4h奈件下与戊二醛进行交联,交联产物得率较高,对Cu^2 去除效率为98.10%.  相似文献   

14.
选用聚醚二元醇(PPG)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合成聚醚型聚氨酯预聚体。采用该聚氨酯预聚体(PUP)、扩链剂、交联剂对TDE-85/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MeTHPA)环氧树脂进行改性,通过扫描电镜与红外光谱分析,探讨聚氨酯(PU)改性环氧树脂(EP)体系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TDE-85与MeTHPA之间发生固化反应,形成环氧聚合物网络Ⅰ;1,4-丁二醇(1,4-BDO)及三羟甲基丙烷(TMP)与PU预聚体之间发生了扩链、交联反应,形成聚氨酯聚合物Ⅱ;PU改性TDE-85/MeTHPA树脂为非均相结构,PU含量是影响PU/EP材料两相相容性和相区尺寸的主要因素;当添加的PUP质量分数为15%时,PU改性TDE-85/MeTHPA体系具有互穿聚合物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食源性致病菌中危害居于前列的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作为检测靶标,通过改进传统的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反应,开发了针对长链DNA的纳米金比色检测方法。本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将T7启动子和终止子序列连接至靶标序列上,形成小型环状双链DNA,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出大量单链RNA序列进行NASBA反应,反应终产物能够促发纳米金探针发生交联聚集,溶液颜色从红色变成蓝色,从而实现对沙门氏菌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用奥氏毛细管粘度计、落球粘度计和HAAKE RS150型流变仪分别测定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与柠檬酸铝(AlCit)交联体系在交联反应过程中的粘度值,研究了在不同反应时间下HPAM—Al-Cit交联体系的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剪切速率时,HPAM—AlCit交联体系的粘度随反应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在剪切速率较高时交联体系具有剪切稠化现象;HPAM与AlCit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形成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这是交联体系粘度随反应时间增加而降低和剪切变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用含有不同羟值的聚乙烯醇缩要下醛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组成的交联聚合体系,通过分子内反应和分子间反应之间的竞争,使交联过程得以控制.合成了可溶解的分子内交联大分子.再用透射电镜对其进行观察,电镜照片显示,合成的交联大分子具有特殊结构,并显示了交联大分子的形成过程,首先形成前交联大分子(独立的球型体),然后前交联大分子再继续反应,形成分子内交联大分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使天然线型高聚物──果胶酸,通过酯化和交联反应,形成网状大分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含烯丙基环氧树脂/硫体系的固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首次报导了含烯丙基双酚A型环氧树脂(DADGEBA)在硫磺作用下的固化行为。通过凝胶化时间,DSC,FTIR的测定,对该体系的固化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硫磺与环氧树脂DADGEBA的反应机理。该体系可在高温下固化,有两个明显的放热峰;固化反应的机理可能为硫磺在高温下八元环首先发生均裂从而产生链自由基,然后硫磺自由基一方面与烯丙基双键作用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另一方面烯丙基中α位的活泼氢向硫磺链自由基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巯基,然后巯基与环氧基团发生开环反应。最终,通过上述两种反应使整个体系交联固化。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法。计算了聚苯硫醚(PPS)热引发可能产生的自由基与氧分子反应的势能面,为探讨聚苯硫醚热交联机理,从根本上找出克服其发生深度交联的方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PPS自由基与氧分子的反应是一个迅速的自发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